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劳务输出 1、劳务输出是解决劳动力总量矛盾,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力总量过剩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一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这是硬道理。二是减少劳动力供给。在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结构大调整,一个被人们忌讳已久的字眼——失业,悄然跃在习惯于"铁饭碗"、"大锅饭"的劳动者眼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道巨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一课题,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当前劳动就业情况分析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讲主要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工业化进程和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这三方面的合力使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就业压力巨大:一是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就业  相似文献   

3.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原本就比较大,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则导致这一问题进一步凸显。中国就业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面对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要树立城乡统一的大就业观。既要妥善处理好城市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又要处理好进城民工的就业问题,为此,必须把下岗职工与进城民工就业“两兼顾’’纳入就业、再就业系统工程统一规划、布置,并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北京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口对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带来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不足、环境恶化、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统筹解决人口规模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旨在探索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的有效途径,实现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的根本规律:产业拉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各国城市化发展历史,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是一条贯穿世界城市化进程始终的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建国以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出现的偏差以及现阶段所处的经济增长转型期,使我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只有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视发展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的大型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城镇第三产业,才能吸纳更多的城乡劳动力就业,使进城农民就业安居,推动我国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宁夏就业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受人口总量、生育率及生育政策的影响,"十三五"时期宁夏的劳动力供给压力依然较大,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就业数量的增加与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观点一:中国经济正值高速发展的时机,热得还不够,从全局看,经济没有过热,局部地区发展快,不是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反应。中国目前这个阶段如果GDP的增长达不到9%~10%,就抵挡不住新增人口的压力,只有经济增长速度高,吸收的就业才多,就业转移的人口应该大于农村新增人口,但  相似文献   

9.
实现湖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根据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把握以下三个着力点:1.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2005年湖南人口总数已超过6700万,人口过多给资源环境和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我们在继续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必须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一是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要努力降低婴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民经济正在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开始,有效供给增加,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治理。但是,与此同时,经济工作还是面临着不少困难。当前,正确认识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我国劳动力就业现状分析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众多的人口本身对就业问题就是一个极大的压力。今年,治理整顿进入了攻坚阶段,投资规模压缩,产业结构调整,在建工程下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以及就业的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对于福建省而言,人口红利基本得以兑现,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阻碍因素,包括二元户籍制度障碍、农民工职业技能缺失以及就业公共服务不足等等,而且未来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基于此情况提出了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2.
李鹏总理在今年3月5日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有不少制约因素。突出的是人口和就业负担较重,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低……"。笔者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我国人力资源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角度去考察,其现状均不容盲目乐观。(一)具有必要劳动能力的人力资源现状。1.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就业压力空前。据统计,由于1953-1978年我国新增人口达6亿多人,所以从80年代起,我国每年有2500万人到就业年龄,而80年代初我国每年自然更替只可解决100万人就业。90年代起每年近2000万人到就业年龄,并  相似文献   

13.
张淼 《当代贵州》2013,(4):55-55
丹寨县国土面积940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人,少数民族占88.04%。当前,人口增长对丹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趋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出生人口素质偏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日益加重,人口分布不合理,农业人口比重大,一、二、三产业人口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丹寨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丹寨人口计生工作不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而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在我国初露端倪,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少而精。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解决的办法有:控制人口数量,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设法延缓就业压力,向外转移劳动力人口等。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劳动力资源内部转移的机会。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要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世界银行学院研究小组对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了充分的研究,并最终于12月初发布了题为《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我国现阶段正面临就业、保持持续的高增长、收入差距扩大和环境恶化的挑战。 第一,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 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这就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续的就业压力。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又加重这个问题。经济增长的实质一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中国不仅就业压力重,而且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进一步的经济转型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第二,经过了2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  相似文献   

16.
伊宁县是新疆人口大县,二、三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基础还很薄弱,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不大,农业和农村中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总量性、结构性矛盾与民族地区就业工作的特殊性交织,就业压力大、任务重。本文通过对伊宁县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劳动力转移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并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浙江省在加快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地区差异以及贫富分化等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比重,关键看就业。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业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课题组从安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政府的体制机制、政策和市场等因素,探寻改革政府主导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力促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力促农民工的城镇"四融入",详述安徽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及其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是推动其市民化进而实现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涵盖多维度内容,既包括从城镇生计出发的农业转移人口工资收入,也要考虑到"半市民化"状态所决定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包括工资水平、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都有所改善。但是在农业转移人口内部、城乡劳动力之间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之间,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影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主要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环境,是提升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贾愚  孙友然  江游  朱素阳 《唯实》2008,(9):101-106
在对江苏农村人口未来十年间转移趋势判断的基础上,针对江苏待转移就业的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和已转移就业质量不高等特点,根据对江苏城镇转移就业的承载力分析,提出有序推动江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