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党。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大力推动全党学习,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思想。现今学术界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学习思想研究较少,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思想,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是一个注重学习、善于学习的党。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大力推动全党学习,提出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思想。现今学术界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学习思想研究较少,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思想,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毛泽东写下了诸多调查研究的光辉篇章。他以独特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可以说,善于进行调查研究,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根基。面对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对领导活动的发展、变化,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调研艺术,对现代女领导科学决策,实施正确领导,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当中国现今的的女性从历史深处走来之时,总不免带有许多历史的痕迹——“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家庭角色的层层束缚,致使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遇到诸多困扰。如何培养自己的战略意识,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毛泽东的调研艺术对女领导扬长避短,发挥主体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堪称我们党内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不懈探索的楷模.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他极为注重全党的学习,其论述精辟,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针对性、指导性强.学习、研究和运用毛泽东关于注重全党学习的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推动全党学习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注重用通俗的革命理论教育武装群众,从而达到“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效果。80多年前,他在中央苏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非凡成效。几百万苏区干群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苏维埃政府与红军的先进性,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先进性。广大革命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武装下,积极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用鲜血与生命铸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巍巍丰碑。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央苏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历程,分析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央苏区加强机构建设、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网络化平台,在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贯彻通俗化与艺术化的方针等方面采取的具体对策与措施,以及这些对策措施取得的历史成效。毛泽东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留下的极为宝贵思想、对策措施等构成了当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厚经验,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与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6.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理论从最初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不体现我党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而历史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九月"洗党"的背景是"八月失败","洗党"的结果是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毛泽东在井冈山九月"洗党"的实践中,萌发和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重要思想主张。"思想建党"的原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理念,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的原则,发源于井冈山,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深入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问题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这一重要思想,既是指世界观,又是指方法论;既讲到"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立场问题,又讲到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利益问题;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深刻体现了共产党人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优秀品格;既有关于革命战争年代加强群众工作的大量论述,又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善党群关系的明确观点。而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可以说是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与精髓。毛泽东关于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精辟思想,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依据之一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运用 ,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运用。但由于时代条件、历史任务及个人因素等原因 ,致使毛泽东、邓小平在运用这三大规律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加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历史,继往开来。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在政治、哲学、物质等方面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重要领导者、参与者的毛泽东对长征的认识和评价,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态度和看法。通过毛泽东的长征观来透视长征的缘起、转折和结局,是长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毛泽东的长征观,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全面、客观和辩证的。毛泽东认为,长征主要缘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克服了严酷环境的考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 ,它们都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 ;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以当代中国和世界一系列客观历史条件为基础和依据的。具体讲:对世界历史主题变化的深刻把握和准确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科学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依据;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正确借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性概括,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哲学思想的成熟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阶段,对抗日战争进行理性分析、为抗日战争指明胜利前景阶段,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确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奋斗目标阶段,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阶段。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直接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构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精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理路。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党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会议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完全确立了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本文认为,共产国际的正确指示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的组织保证;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为他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遵义会议以来中共的正确领导为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批评的"个人主义"有特殊的含义,他主要从个人的消极思想态度这个角度来理解"个人主义",这既不同于胡适主张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个人主义。毛泽东对"个人主义"的批评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需要放到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加以理解。他对"个人主义"的认识为后来在价值观领域批判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毛泽东对个人消极思想态度和个人利益至上论的批评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艾思奇看来,基于民族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总问题所构建的新哲学,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紧要的是推动这一哲学思想的中国化、现实化。艾思奇梳理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体系。但是,这一共同富裕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结和借鉴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解决当前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可以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央和地方关系,他对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提出了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了国家整合、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他主张学习苏联,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社会主义改造后期,针对经济建设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他开始反思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倡导放权给地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毛泽东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处理,既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又坚持了基本的政治原则,并注重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教训。他在探索中形成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为政党外交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思想。毛泽东直接参与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他从我国总体外交目标出发,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对党的对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毛泽东的政党外交思想集中回答了战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和新中国外交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我国的整个政党外交工作。继承并发展毛泽东政党外交思想,对如何开展当下我国的政党外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