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农民工群体法律意识的代际差异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要高于老一代农民工。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平等性的评价、诉讼倾向以及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意识并没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并且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并不比老一代农民工高。这一研究发现提醒我们,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代际发展模式的惯常认知可能存在误判。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出农民工超过2.4亿人,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六成以上为年龄不足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长期在城市社区就业、生活,户籍却在农村,生活面临很多困难,在社会福利方面有强烈的需求。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的社会福利需求,为之提供相关服务、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研究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富士康事件昭显着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认知的苏醒和权利主张的非理性,而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要用多种途径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金水 《桂海论丛》2011,27(2):80-8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道全新命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处于城市制度之外的社会群体,社会地位边缘化、居住边缘化、就业边缘化、经济地位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比农民工问题更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政府应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真正摆在议事日程,给予特殊关注,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缺失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深刻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缺失的现状、原因,认为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韩美玲  束然 《人民论坛》2012,(35):168-169
近年来,幸福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新生群体。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政府四个视角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这一群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增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丁璇 《前沿》2013,(16):116-117
随着聊城市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该群体难以在城市中真正立足,当前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以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为基础。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和充分论证描述了聊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该群体社保缺失给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首先应当基本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再大幅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者的调查,拟从这一群体的需求满足状况探讨其犯罪行为选择的过程。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者关注精神需求,但他们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和同辈群体都难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爱、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矛盾提出: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倡导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社会管理参与社会化,有效发挥社会中间组织,尤其是社会工作组织的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出陪伴式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记忆的相关理论,通过开放式访谈、焦点团体访谈和参与观察,剖析社会记忆如何作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本文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是城市社会新场域、农村乡土经历两者的有机结合,这种认同困境是在"过去"的历史性记忆的乡土文化和"现在"的共时性记忆的城市文化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记忆的再现与传承导致乡土认同的解构,记忆的社会性造就了城市认同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犯罪农民工再社会化探索——以广东F监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工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又是身份社会的受害者。现在的问题是,第一代农民工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出现,他们与农村渐行渐远,却又难以融入城市,且处于城市生活的“显歧视”和“潜歧视”之中,尤其是在“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正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本研究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入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社会化为视野,予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吕军书 《前沿》2010,(19):124-127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主体,其合法权益缺失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直接原因,它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认真分析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原因,并在和谐社会视角下探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途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阶段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目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存在着制度、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对问题成因的分析,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发挥企业的作用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许珍 《传承》2012,(6):38-3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快市民化步伐,政府和社会责任重大,必须从根本上扫除制度障碍,加强城乡互动,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就业、居住及成长的氛围。这个特殊的社会化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市民和农民工自身共同联动。  相似文献   

14.
林君  刘婷 《公安学刊》2013,(5):71-75
本文依托温州公安机关多年来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占比分析、秩和检验、主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农民工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违法犯罪主体基本特征、差异性水平、主体构成等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有其独特性。据此,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违法犯罪周期面积图和对数方程,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析结论,并在此实证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警务”和“人文关怀”两个方面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分为四类:保持流动、回乡创业、回乡务农与定居城市.借助“湖南省农民工流动调查”数据,从人口学因素、家庭因素、务工经历、社区因素、制度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六方面分析了不同流动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流动意愿新生代农民工在不同因素中表现不同,非农化倾向的定居城市流动意愿与农业化倾向的回乡务农流动意愿在诸多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昱 《求索》2010,(10):91-93
新生代农民工融城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和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从户籍、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婚恋、城市中心的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城所面临的问题,以利问题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魏丽华 《中国发展》2010,10(5):72-75
该文深入探析了"积分制入户"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借鉴,并提出该模式对于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对武汉经济开发区内部分企业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心理状况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工作时间长、工作不稳定、生活堪忧、权利得不到保障等,处于孤独、不安全、有敌对情绪的状态。因此,必须通过企业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政府提供更多资源保护等方法,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桂海论丛》2006,22(2):82-84
从乡村走进城市,从农业文明跨越到工业文明,农民工面临着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其法律意识不能仍停留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层面,提高农民工法律意识水平的途径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变化可以更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化做好法律观念的铺垫。  相似文献   

20.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建立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之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制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制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一法律文化深深地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