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缑思 《法制与社会》2014,(11):143-144
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建立。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的正式合作。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与资产阶级发生关系的历史。鉴于此,有必要对1921—1923.年这段时期中,中国共产党对国际资本主义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危机管理需要高效动员机制的支撑.相当长时期内政治动员成为我国危机管理的主要动员模式,这时的动员是一种"对社会动员"."由社会动员"在危机管理中不仅必要,而且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条件下,把政治动员作为危机管理动员的主要模式,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后果.随着共产党执政方略向依法治国的转变、社会的逐步成熟以及有限政府模式的确立,使得危机管理动员从政治动员为主的"对社会动员"模式走向以社会自主动员为主的"由社会动员"模式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从1927年到1937年,南京市政府征收了大规模的土地进行市政建设。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南京市政府在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理论上制定了相应的地价补偿政策,并依据《土地征收法》对地价补偿的标准、补偿办法、补偿金的给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具体的征地过程中却出现了拖欠补偿金,降低补偿标准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释了"应急社会动员"的含义,分析了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开展应急社会动员的必要性,探讨了社会动员对于我国完善应急管理的意义,论述了公共治理理念在应急社会动员中的应用,并对如何开展应急社会动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石英 《中国监察》2010,(13):63-63
不必争论是十几个人,成果 比记忆更可靠。尽管后来 有的人落荒,有的人还在对面打枪 但一个党,一个民族的希望 就从这时起中国的夜里有了灯光  相似文献   

7.
社会动员是一种通过利益机制或政策引导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调动社会资源和整合社会力量,进而实现特定目标的工作方法[1].在2003年抗击非典型肺炎疫情中,我国的社会动员发挥了强大力量,但是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推动力发挥优势的同时,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秩序混乱以及管理机制失调.随着社会全方位的变化发展,2019年底至今...  相似文献   

8.
预防和解决各类突发事件,政府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还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把潜在的资源转化为现实有效的新生力量。社会动员机制的完善,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的重要因素;社会动员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各种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无疑是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研究是一个相对的热点所在,有关农村社会组织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也受到关注.本文拟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类型出发,并结合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6,(1):8-9
回顾这一路走来,永济市蒲州镇农民协会的发起者郑冰感慨良多,那就是:改变农村的面貌,并不仅仅是教给农民一些生产技术,而是“激发农民的现代公民人格”、让大家明白自己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要组织起来为建设家园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11.
薛艳霞  杨超 《法制与社会》2012,(31):212-213
社会资本是当前学术界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社会资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社会资本在农村发挥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村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借鉴前人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信任、互惠、合作的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发现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农村社会资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千难万险,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本文就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文化、思想、阶级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孙军  仇赟 《行政与法》2023,(9):14-2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展示出强大的组织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并不局限在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部,还表现在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所释放出的社会整合能力。基于社会整合理论视角,将党的组织优势的生成机制置于政党和社会的互动空间中加以审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的制度逻辑。依托组织优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建构起行之有效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动员机制”“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工作机制”“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五大社会整合机制,并分别呈现出利益整合、事件整合、组织整合、跨级整合和示范整合等五重面向。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精英与农村社会发展——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超英  王惠 《行政与法》2013,(11):49-53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农民阶层的日益分化,农村精英群体不断涌现;他们依靠自身拥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优势,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是实现农村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吉林省农村的实际,阐释了农村精英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农村精英的自我完善、组织培养、身份认同、政府支持体系建构等角度探讨了有效发挥农村精英带动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社会礼治秩序的影响,我国农村的法治秩序建设举步维艰。在依法治国的现实背景下,农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建构不可忽视,同时也存在着现实障碍,要从农民法律信仰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塑造、法治与礼治的整合和法律资源的补给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农村社会现实情况的现代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社会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此相关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而纵观各方观点,均把论述与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城镇人群,而对人数更多处境更为不利的农村弱势群体却较少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和论述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以期为这一人数众多的群体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在中国的农村逐渐蔓延,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劳动力的流动和其养老观念的转变、家庭收入的变化等使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具有了必要性。在国家政策的感召下,一些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许多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覆盖面小,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化程度低、保险功能差等。因此应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转变政府轻视农村社会保障的观念;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系统体系等方面来努力,建立一个多层化的、高保障水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纠纷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时期农村纠纷解决途径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己任。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结束了长达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公正不懈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李塬 《法制与社会》2011,(35):228-228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基层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基层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是乡镇司法调处和维稳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把握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制定相应的基本对策和措施对维护农村稳定和及时做好农村矛盾纠纷调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加强新时期农村稳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