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布傣”为壮语译成词,傣人的意思。金龙布傣是聚居在桂西南中越边境,龙州县金龙镇境内的一个小族群,人口19077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7%。据专家考证,金龙布傣是秦汉时期生活在中国广西南部、越南北部的骆越民族的后裔。解放初期进行民族识别时,被国家定为壮族。但一直以来,他们习惯自称为“布傣”。  相似文献   

2.
壮、傣、布依三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或较多的民族。分布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境内。三个民族都源于我国岭南地区的古越人,在近现代也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对于这三个民族领主制社会形态的研究,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是对我国古代史的研究,而且还有可能逐个揭开我国古代越人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迷底,从而加深我们对百越民族与现代有关各个民族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关系。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拟就壮、傣、布依三个民族封建领主制的异同作一比较研究,不当之处,请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三族领主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云南历史上有两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一是元江东北部(内地民族区)的藏缅语族文化,以滇、西爨、南诏、大理文化为代表;一是元江西南部(边疆地区)越(傣族)、濮(孟高棉语诸民族)文化,而以傣文化为代表。傣族有今德宏的傣那和今西双版纳的傣泐两大支系,还有许多较小的支系。傣那地区于南诏西开寻传时,“革之以衣冠,化之以义礼”,特别是元、明多次征讨麓川,汉文化浸润日深,而“傣泐”地区僻在南疆,长期和内地处于隔绝状态,因而是保留我国古越人文化最多和受汉文化影响最少的地区。研究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文化,不仅有助于追溯我国古代南方越文化的源流,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南方越文化与东南亚掸泰文化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铭华 《今日民族》2008,(6):65-66,F0003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素有‘南漠福地”的美誉。居住着彝、苗、壮、傣、回等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口1562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分为8个支系,有11种不同的服饰,民俗文化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5.
元阳县地处云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民族、农业、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世居着哈尼、彝、傣、苗、瑶、壮、汉七种民族,总人口3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哈  相似文献   

6.
文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边陲,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438公里。全州8个县,居住着汉、壮、苗、倮、彝、回、布依、傣、蒙古、白族、仡佬等11个民族,329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鲁史豆腐香     
沈仕春 《今日民族》2010,(6):66-66,F0003
鲁史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东北,是凤庆县江北片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镇域总面积347.81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彝、苗、壮、傣等12个民族。  相似文献   

8.
壮侗语族(Kam—Tai Languages)又称黔台语族、侗傣语族,包括壮傣语支的壮语、布依语、傣语;侗水语支的侗语、仫佬语、水语、毛南语;黎语支的黎语;仡佬语文的仡佬语,此外还有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所说的拉珈话和海南岛的临高话。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东部的掸语、越南北部的侬语、岱语、土语以及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与壮侗  相似文献   

9.
《云南人大》2006,(2):I0002-I0003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全省惟一的瑶族自治县,与越南老街省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9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332平方公里。全县辖四乡两镇,县域内有四个省属国营农场。居住着瑶,苗,壮,傣,彝,布依等24个民族,  相似文献   

10.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还有苗、傣、壮、瑶、回、拉祜、布依、汉等世居民族和尚未确定族别的莽人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州。建州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红河州各级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相似文献   

11.
百越族系稻作神话初探--以壮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贤 《思想战线》2003,29(1):67-71
近年来考古发掘实证资料证实 ,我国南方已有上万年的稻作栽培史。剖析、比较以壮族为代表的百越系诸民族活形态的稻作神话与相关民俗 ,并结合古越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审视 ,可以初步确认百越系诸民族及其先民古越人的稻作神话 ,当属东亚、东南亚最古老的稻作神话。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光 《思想战线》2004,30(1):125-130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汉匈民族关系、汉越民族关系构成了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内容,而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为汉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3.
正The dinner table in He Mingxing' s house is usually a folkloric mosaic of traditional foods such as glutinous rice cakes from the Zhuang ethnic group and dishes from the Mulam.His family is made up of members from different ethnic backgrounds-his mother is Zhuang,his father is Han,and his daughter-in-law is Mulam.  相似文献   

14.
宁健 《桂海论丛》2011,27(3):100-103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西南部接壤越南连东盟,是以壮族为主体,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聚集的自治区。在社会转型时期,广西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使得民生问题十分复杂,要深入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获奖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处于一个新旧文学潮流交替的连结点上。其成功和魅力在于它既描摹了乡土文化里鲜为人们具体表现的女性群像,描摹了她们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和独特体认,又叙写了女性自身不同于一般男性的乡土想象和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11,27(1):96-101
广西之所以堪称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主要是应归功于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脚踏实地地带领全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兄弟省区、兄弟民族的无私、大力的支援;广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坚定不移的认同。要维护和发展广西"四个模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加强宣传教育,推动民族交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至今仍然传承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壮、瑶等民族的铜鼓艺术、蛙神崇拜以及民间歌咏习俗,具有重要的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价值,很有必要将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体现区域族群生存智慧和文化理想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建构之中,让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新的衍生载体中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8.
壮族是创造的吗?——与西方学者K.Palmer Kaup等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富强 《桂海论丛》2010,25(2):100-105
美国学者K.Palmer Kaup曾于2000年出版《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一书,认为壮族原来既无共同文化和历史来源,亦无彼此间的认同,壮族纯粹是共产党的创造。此种观点在国内外影响甚广。新疆"7.5"事件发生后,"共产党创造民族"的观点又沉渣泛起,并以此为起点"反思"中国的民族政策。其实,这种观点是谬误的。文章从壮族历史事实出发,揭示壮族的认同意识,反驳"共产党创造壮族"及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9.
高胜利 《青年论坛》2011,(4):122-125
潘岳作为西晋著名作家,其生平仕历和文学创作都极具代表性,研究潘岳的生平事迹,既是知人论世之需要,也有助于增强对西晋文人生活状态的了解。然而,在一些史书和谱牒中,潘岳的出入行藏多有舛误。依据相关史料及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对其中有关家世和故里的部分进行细致考订,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阐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和意义、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