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进》2007,(1):F0002-F0002,I0001,I0002
晋城市“1165”发展战略: 坚持一个统领(科学发展观),瞄准一个目标(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新兴现代化城市),突出六个重点(建设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城镇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山西对外开放桥头堡,和谐晋城),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一份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促进发展的知识》(提纲)中,非常形象地把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的性质称为:“要么搭上车,要么更落伍”。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10,(24):F0002-F0002
人间天堂 品质之城 杭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19年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户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杭州先后被联合国授予“人居奖”,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1名,连续6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1名,连续6年被新华社《晾望东方周刊》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和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联合在3月6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题为《经济复苏取决于“G2”》。文章称,世界经济要想复苏,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必须合作,并成为20国集团的引擎。没有“G2”(两国集团)强劲发展,20国集团将会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建设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如松 《前进论坛》2010,(10):53-54
城市生态与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包括城市生物和环境演化的自然生态、城市生产和消费代谢的经济生态、城市社会和文化行为的人类生态,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调控的系统生态四层耦合关系,是城市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与红脉(产业、交通、城镇、  相似文献   

7.
《湖北宣传》2009,(3):31-32
两圈驱动: “两圈”指的是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8个城市(黄石、鄂州、黄冈、孝感、成宁、仙桃、潜江、天门)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简称“1+8”)。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抚州市在全省经济“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联结港澳台”的总框架下,根据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精心谋划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局之篇——“融入”,“对接”。即融入南昌城市群,提高抚州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2):5-5
简简单单4个英文字母。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台湾的讨论已如火如荼。1月22日,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嫒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形象地指出:。ECFA是一个‘会生蛋的母鸡’,它会生出很多对我们经济有利的蛋。  相似文献   

10.
一、生态学、生态城市与建设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包括人类)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城市生态建设是在对城市环境质量变异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城市人类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活动的程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泾县,位于皖东南山区,青弋江…  相似文献   

11.
城市灾害的概念、性质和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灾害的概念、性质和管理对策分析张显东,沈荣芳(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城市作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通常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城市减灾工作则是一项综合了社会、心理、地理、工程、功能、生态等学科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城...  相似文献   

12.
马健 《重庆行政》2014,(2):89-90
重庆市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秀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世纪的征程上,秀山人民乘西部大开发东风,发扬“诚信开放、实于创新”的人文精神,紧紧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把秀山建设成为“生态保护发展区及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和中心城市”这一定位,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兴县、文化活县”战略,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成为渝东南经济强县和渝、鄂、湘、黔交汇地区的少数民族商贸中心,使秀山成为渝东南——武陵山区旅游中转地,综合经济实力领先周边县,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3.
赵敏 《淮海论坛》2013,(1):18-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生态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则集中表现为“四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如何变“高”为“低”。是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社会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创造》1995,(1)
“新贫困人口”不容忽视所谓“新贫困人口”就是城市贫困人口,包括随着改革的深入而穷于应付放开的物价的城市人口和未注册城市人口。据世界银行估计,1990年,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只有一百万,但现在大约有三千万到一亿人已从农村流向城市。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前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的经济工作、城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在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其中尤以“经营城市”理念最引人注目。一、正确树立“经营城市”观念按当前比较通行的观点,“经营城市”就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和人力作用资本(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如广场、街道的冠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再将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项目中去,走以城养…  相似文献   

16.
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地,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森林覆盖率达84.5%,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伊春乃至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伊春仅生态经济价值弥足珍贵的天然红松林就占据了全国的50%、世界的30%。因此,拥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等众多美誉。联合国有关组织还授予伊春“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一绿色伊春”、“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2,(4):20-21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南宁市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打造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文化和造就绿色文明”的发展路线,确立了“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工作目标。2005年,南宁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18.
叶适 《群众》2009,(12):78-78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把“低碳经济”纳入政府文件。  相似文献   

19.
帮帮城市贫困人口福建省委党校肖文涛贫困问题,是人类产生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各国仍在着力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贫困”是一个由多种相关因素构成的多侧面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的总称.它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动态和综合性的概念.世界银行19...  相似文献   

20.
在两岸经贸合作进程中,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存在的经济政治障碍,制约着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与深化,于是两岸先后提出“特区对特区”(或“园区对园区”)的对接与合作概念,在特(园)区率先实施开放或特殊政策,以突破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