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编纂与普及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此作为个案分析、思考当时条件下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特有价值,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当今史学教育的一种反思。基于这样的论断,蒙学读物与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之关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蒙学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育手段,《弟子规》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将厚重的儒家传统文化内涵和教育精神,用韵律优美、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非常符合儿童启蒙教育的特征和要求,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其从人际交往的情感前提、行为准则、价值追求、礼仪规范四个方面培养儿童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最早产生战略概念和战略理论的国家。长期的战争实践和军事战略实践留下了丰富的战略遗产,蕴含着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智慧。深入发掘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今天的军事战略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立法的完善 ,我国历史上曾建立立法审核程序 ,这个程序在唐初已达完备的程度 ;几千年来 ,在我国文化中就存在着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的传统观念 ,对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以及法律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还特别重视执法的效率与社会效果 ;司法上突出稳定价值观下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法律文化包含着符合现代法治的观点 ,经过改造 ,可以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彝族古代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本文对彝族古代文化的基本特性、类型、层次、特征和精神作了较全面的归纳分析,指出悠久的历史性、强烈的民族性、独特的地方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构成了彝族古文化的基本特性,而大陆喀斯特山地文化、农牧文化、姑则文化是彝族古代文化的主要文化类型。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彝族古代文化呈现出“一统性”、“人文性”和“道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古代文化交流推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民族形成,维系了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加快了文化发展的速度,误解了文化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7.
王志学  刘燕 《求索》2012,(1):46-48
习俗即习惯风俗,凡有一定流行范围,一定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一社会都有与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习俗经过历史演进便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出现的缠足,经过历史的变迁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进而发展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社会习俗与社会文化层面阐明缠足习俗与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逻辑关联,以期对中国传统习俗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径向。  相似文献   

8.
中文 《中国减灾》2008,(8):29-29
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民间慈善家。他们以个人名义进行慈善义举,或是大商人.或是地方官员.以自家的资财资助贫困和孤病之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交往源远流长。原始马来人就是从中国云南或西南地区迁出,是南岛语民族的一个来源。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初这段时期,马来半岛南部地区虽尚无统一国家出现,但中国与这一地区的交往已然密切。而1403年马六甲王朝的建立使中马交往更加的频繁。16世纪初以后至19世纪初葡萄牙、荷兰、英国的殖民入侵亦没有阻断中马的交往。中国与这一地区交往的光辉历史,是中马关系史上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对十九世纪初以前的中马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春节礼俗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是民族智慧、价值和思想的浓缩.从春节礼俗来看,古代中国人追求均衡和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二元(阴阳)结构、三元(三才)、五元结构(五行)和八元结构(八卦)的结构对立和转换法则来达到目的.如春节期间以火相关的鞭炮祭祀和祈福,是抑强扶弱的二元阴阳结构转换的方式,祈求日月阴阳平衡.三元(三才)结构对立转换法则是祈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春节祭祀、祈福活动的中三牲、三杯酒、三杯茶、三支香、三拜等.五元(五行)结构对立转换原则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和五种物质并存和谐原则而形成的祭祀活动,除夕子夜接五路神、正月初五祭祀五路财神以及五祀习俗,以及春节期间吃五辛盘的习俗,正是五种物质同时存在才会均衡和谐理念的体现.从春节礼俗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追求“和谐”的文化,中华民族是追求和谐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相似文献   

12.
这种以建筑师为本位的对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文化的梳理无疑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探索,与其说我们可以因此在那些熟悉的建筑中依稀辨认出那些杰出建筑师的个人风格或智慧,倒不如说这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全新的解读方式和可能。  相似文献   

13.
皋陶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之一,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尤其是其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有些方面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提供了重要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大治安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国家大环境的安稳才能保证百姓安居乐业,而百姓安居乐业又是国家稳定的前提条件,二者辩证统一于大治安。大治安的本质是一种管理理念。大治安不是"治安",而是一种治安管理的管理理念,是实现治安的一种思维途径,一种宏观的治安方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掠夺,使得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广大民众为维护其基本的生存权与统治阶级进行过生死博弈,但新王朝不但承袭了旧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往往对广大农民实施着残酷的封建剥削,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6.
对古代治安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安,从古以来都是国家机器的行政职能。在古代,保卫皇权、保卫私有制是治安任务的核心。随着国家安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和政权建设的发展与强化,中国古代治安呈现阶段性变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强力的粘因保障作用。作为理论形态的古代治安,以古代国家的治安事业和治安成就为其阐释对象。对中国古代治安的理性扫描有三个层面。第一,法理层面:指国家的治安思想、治安法理、治安方略的理论基础。它为历代治安定向定性。第二,体制层面: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安全机制和国家行政体制基础上的治安体制。它研究的是国家警治禁卫安全力量的组合配置方式与运作模式。第三,操作层面:指历朝历代的治安法规建设和治安业务的实际展开,以及所采取的治安措施、经验积累和实际收效。  相似文献   

17.
和谐思想有古代与近代之分,东方与西方之分,各有其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以古代充当近代或把现代说成古代,就会造成混淆和混乱。一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为求神人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原始期或进入文明时代的早期“,信仰”即是构成文化的要素。通过祭祀以求神的福祐,达到神人关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教育城市轴心的向心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广山 《求索》2011,(8):248-250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原始聚落形态到邦国或王国形态,空间上建构了聚落与"明堂"、国都与王都的"中心——边缘"关系。封建帝国形态下,围绕中心都会形成的城市层级,官学的城市教育轴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科考仕进与乡村—区域城市—都城的空间转移,形成了城市学校教育轴心的向心图式。  相似文献   

19.
付蓓  覃雪梅 《传承》2014,(2):92-93
民生问题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相连,而儒家、道家和墨家的观念对传统统治制度的影响最大,通过集中考察儒道墨三家对民生问题的看法,有利于理解当代社会对民生问题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20.
李军 《人民论坛》2020,(8):142-144
中国自古灾害多发,对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古代社会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灾害预警、防备和救助体系,包括监测雨雪粮价、仓储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完善灾害奏报与政府救助等。同时,广泛的民间救助也对古代社会政府救灾形成重要补充。历史上丰富的救灾备荒制度给予我们今天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