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微博走入寻常百姓之家、“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能否有一种不是来自官方,不是单纯个体的声音,是通过群众推荐评选出的身边道德模范在微博集体发声,传播道德正能量,引领文明风尚?在这种思考的背景下,“北京道德模范微博群”应运而生,并于2012年4月在新浪网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由道德模范组成的微博群。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相似文献   

3.
郭易如  郭峥嵘 《群众》2013,(9):I0057-I0058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正在塑造全新的社会舆论生产和传播机制,形成微新闻时代重要的舆论力量。 微博、微信等“微工具”作为一种即时、开放的网络应用模式,将网络信息传递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微新闻时代的最大特点是信息流通的多向性和不可控性,信息不再是领导者或者特殊阶层独占的资源,社会所有阶层各自占有一定信息资源,使领导决策更加复杂,不仅考验领导者对社会整体情况和各阶层生存状况的掌握情况,更加考验领导的整体协调能力。徽新闻时代的到来不仅迫切要求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而且也为领导能力提升创造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业态的不断创新,微博这样的“微平台”和“微内容”逐渐释放着强大的力量.其传播特性兼具小众化和大众化。本文论述了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展方向,在企业品牌传播方面有着强大的运用和推广影响力,这些运用和影响势必会使企业对微博传播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建立良好的传播管理机制,便于企业更好利用好这一社会化媒体。  相似文献   

5.
正在微博广泛应用并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微博时代",在微博信息传播的意见市场中,意见领袖覆盖各个领域,人数日益增多,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也走向网络、走向微博平台,日益重视向微博平台上的用户传递信息、影响微博平台上的受众。与此同时,意见领袖在微博平台上进行的信息传播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微博这一新媒介也对意见领袖自身所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一、"微博时代"意见领袖传播信息的新特点与"面对面传播"、印刷媒  相似文献   

6.
包莉秋 《求索》2013,(7):226-228
以"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无"微"不至的微时代文化,以其传播的开放性、即时传播的交互性及资讯发布的片断化与不完整性等文化特质,在给人们带来技术、信息便利,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提升信息的传播与加工速度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信息安全、信息泛滥所带来的道德、审美、情感、意志的迁移与异化。鉴于前者,有必要对微时代的文化特质及其传播机制予以客观、冷静的思量;鉴于后者,更有必要对微时代的资讯加工及文化传播回归以求真、向善、唯美的范畴,实现文以载道、以文化民,让微时代的正能量真正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每一位参与者的脑海心际,让置身于微时代的每一个体受到"微辐射"的同时,也在系列冲突中进行自我调适,以保证个人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这不仅是一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走向问题,更是一个事关人类精神家园的归宿问题。  相似文献   

7.
程文凤 《传承》2013,(3):110-11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新兴的信息平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在这个“微时代”里,“微侵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浩 《传承》2011,(3):71-71
微博控,可能是2011年中国网民最熟知的一个词汇了。每天可能有几千万微博网民正在不断刷屏,寻找信息,分享和交流周围发生的新鲜事。随着新浪微博在短短四个多月突破1个亿的用户,微博作为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信息、资源、交流和分享的传播平台,成为了多对多传播形态的社会化媒介。微博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控制与单向度传播,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我国的媒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9-41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冲击波也使官员“网络恐惧”升级至2.0版——“微博恐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台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及主管部门面临有口难辩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关系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以#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一方面,官本位的价值取向、特权观念被冲击,公平、竞争和民主意识已成为人们崇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道德体系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见利忘义者有之,道德沦丧者有之,不择手段狂热拜金主义者有之,违法乱纪攫取钱财者也不乏其人。这些“非道德”现象严重地污染着社会风气,引起了人们对“世风”的担忧。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道…  相似文献   

11.
刘必好 《群众》2014,(12):76-77
<正>网络发展势不可挡。随着"微博""微电影""微信""微视"等微媒体快速涌现,我们已全面进入"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对于理论宣传工作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握"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抢占理论宣传至高点,充分释放"微时代"正能量,是新形势下思想理论工作不可回避的新课题。准确认识"微时代"的特点发展迅猛。从进入中国到拥有  相似文献   

12.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领域,带来与之相关联的技术发展与创新、网络平台与应用,比如微博、微信等。从微博到微信,网络上这股方兴未艾的“微旋风”,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也深刻影响着社会舆情和党群生态。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0,(20):66-66
据《时代周报》报道,最近网上流传着所谓“捉奸门”事件:2010年9月8日,女画家“赵庭景美”利用自己的微博。将丈夫“北京陈青蓝”“捉奸在床”的全过程予以直播,其中夹杂着家暴、经济纠纷等家庭内情,且使用了真名实姓。此事经微博等网络媒体“极速传播”,引发广大网民热议,并被称为“微博诞生以来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改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也日益重视,但社会风尚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民道德意识还不够强,社会上违反公德和职业道德的现象还不少,特别是一些“经济人”还缺乏“道德人”意识。为此,在当前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交往道德理论系统尚未建立,原有的道德律令在新的经济交往行为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道德目光“无孔不入”的特性又“迫使”人们对新的经济交往行为及其结果进行道德评判。这样,观念的陈旧、标准的紊乱、结论的矛盾、思想的困惑就在所难免。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一方面政策鼓励人们“谋利”,另一方面舆论上又提倡大家“奉献”。表面上看,这确实是“矛盾”的,因而,既有人利用表面的“矛盾”不正当地“谋利”,也有人囿于传统的观念而不敢大胆地“谋”正当的“利”;既有人不知道在…  相似文献   

17.
道德求“真”,是指和谐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真”,即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道德目标就是和谐社会在道德上的要求,它是对当今中国的道德国情所做的一种优化和发展。道德求“真”是实现和谐社会道德目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微博,这个互联网“新宠”,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呈现爆炸式发展势头。它在各个领域成为时尚的沟通方式,并推动了焦点事件的传播力度和范围。由于微博的信息密度、传播频率,以及所导致的网民联结度前所未见,因而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指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中表现出的某种“善恶评判”的心理意识。在现实生活中.道德高尚的领导者不容易被诱骗,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因为他们能在沙地里划出一条清晰的线条.指引着自己和下属走向前方。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