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正在日趋强大,也日趋为网民所青睐,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却不容小视。探讨“人肉搜索”的本质,揭示其体现私刑化倾向、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潜在的社会恐慌,分析其入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可为实现对“人肉搜索”实施刑事制裁提供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人肉搜索”现象反思校园BBS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存在的“人肉搜索”现象主要基于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对焦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网民的各种心理动机的需要三方面因素。校园BBS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凸现出“人肉搜索”的潜在危机问题。因此,需要从学校管理、网络监管、师生道德自律等方面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9,(2):62-62
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刊登王磊的文章,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是互联网带给网民的一大收获。从最早询问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到求医问药、交通查询,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问虚拟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1月18日批准通过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一些违法的单位,还可能面临吊销经营许可证或取消联网资格的处罚。目前,通过网络搜寻查找他人信息是一些网民热衷的行为,俗称“人肉搜索”。徐州的这一条例公布后,被很多媒体、网民解读为“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并引发了不少质疑和声讨。虽然江苏省和徐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这些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5.
白龙  李鹏 《辽宁人大》2008,(11):40-41
“人肉搜索”,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宠”。从“网络虐猫事件”到“很黄很暴力”事件,从女白领的“死亡博客”到“赤裸特工”事件,成千上万的网民集体发起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这些事件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审判”。结果往往是公布的个人信息令其无所遁形,有时更伴随过激性攻击言辞与行为,令这些“搜索对象”的身心遭晋恶性压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提示:“人肉搜索”这一新鲜事物,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大的一纸地方立法。又因对“人肉搜索”有所限制,引起了另外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7.
警示     
警惕"人肉搜索"私刑化近日,《新京报》刊登评论文章认为,"人肉搜索"这种做法在网上盛行之后,网民和非网民们,褒贬不一。从社会道义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监督     
《创造》2009,(1):18-19
在众网友的调查下,周久耕的事件被推上了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但随后,人肉搜索披露的信息出现了偏差,网民依据搜索结果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显现出人肉搜索的两面性——既有强大的调查能力,也充满了网络信息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沈彬 《民主与法制》2011,(34):27-29
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微博的风生水起,让网络民意异常活跃。从微博打拐解救乞讨儿童、郭美美炫富的人肉搜索、温州动车脱轨事件的“黄金一小时”微博直播到官员微博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一起起社会事件在曝光、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网络社区的人肉搜索行为褒贬不一,特别是来自道德层面的争议颇多。要促使人肉搜索扬长避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网络规范管理制度,特别是网民要提倡道德自律,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1.
这当然是一条很令人鼓舞的消息。但是,广大家长和网民的反映却大出乎我的意外。 很多小学生家长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学校给考试冠以“调研、调查”的名头来规避规定。有的网民指责“上海教委”的通知乃是“皇帝的新衣”。然而,笔者进一步了解发现,从2004年起,上海市教委每年发布的《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都有“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周静 《人民论坛》2014,(3):37-39
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出现了“群体极化”、“民主哄客”和意见领袖被吹捧、“网络水军”泛滥和“人肉搜索”等现象.文章在深入分析产生上述非理性表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畅通和拓宽网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网络立法、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措施加以规制,使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西泠 《岭南学刊》2012,(3):97-101
“人肉搜索”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目前法律、法规等规制不足,“人肉搜索”存在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侵犯公民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应立足从法律规制、网络行业自律、“人肉搜索”的商业化引导、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配合等维度思考,着手更有效、更具可行性地解决“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象:原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过程:周久耕在说出"低于成本价卖房将被查"的言论之后,引起了网民的公愤,有网民对其发动"人肉  相似文献   

15.
“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中间地带。一起又一起具有轰动效应的网络事件,让人们对“人肉搜索”的网络力量惊叹不已,也对它的狂轰滥炸退避三舍。近日,在讨论刑法修正案的过程中,又有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人肉搜索”应该纳入刑法的管辖范围,此言一出,争论再起。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作为群众路线与专门工作相结合的侦查措施,其法律地位处于模糊状态,现实运用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人肉搜索”在侦查破案中能为侦查机关锁定犯罪嫌疑人、查明被害人身份等方面提供帮助。“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搜集方式,侦查机关应充分注重其面广、及时、有效等特点,合法、合情地运用于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的是非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和法律问题,从宪政的高度来看待“人肉搜索”,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郭美美的偶然出场,让红十字会很是“闪了一下腰”。但仔细一思考,红十字会的“闪腰”与人肉搜索郭美美事件中的郭美美和“人肉搜索”,其实都没有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新生事物,“人肉搜索”自诞生以来,就长期游离在法律边缘.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和性质等出发,阐述“人肉搜索”行为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探讨“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制现状,以析“人肉搜索”行为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隐私权立法等角度提出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民法规制:明确界定“人肉搜索”行为的合法事由与非法事由;完善民法领域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对“人肉搜索”行为中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有人称眼下这个时代为“被时代”,诸如“被自杀”、“被小康”、“被就业”、“被增长”等等。有网民称:一个“被”字,道出了委屈与无奈。如果权力继续不受监督、横行无忌,如果公器异化成打压弱者的利器。那么还将会冒出更多的“被”字词。依网民观点,“被时代”的出现与权力“被监督”的缺失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