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07,(12):30-30
民众当面冲着陈水扁,吕秀莲呛声,最近仿佛成为一种风潮,但被呛的陈水扁与吕秀莲的反应,倒真的令人大开眼界。除了一再回呛他们是“红衫军”,是“被利用”、“被设计”外,陈水扁还说出“太平洋又没加盖,觉得中国好就游过去啊!”这样的话,谢长廷则说“红衫军、深蓝支持者不要再假扮一般民众”,其发言人更是将呛声民众形容成是“矫情、虚伪”。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一样好东西。有了民主,政治不再是少数精英人士或高尚人物的私家游戏,普通民众的意志也能充分张扬;有了民主,亘古千年的“人治”终于唱响了一曲谢幕挽歌,法治自此拥有了最肥沃的土壤;有了民主,任何强权都不能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即便弱势群体的利益亦可得到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郑博光 《台声》2007,(6):108-108
其一,台湾民众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竞选者都会作出为民众谋福祉的许诺,这是争取选票必须使用的手段。包括绿营人士,也都要讲不少关乎民众生计的许诺,而不能仅仅取悦于“深绿”。至于日后一旦当选,能否兑现当初的许诺,那是难以预料的,民众也无可奈何。当然,大家都希望,无论哪一家的良好许诺都能兑现,让民众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4.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天气虽是寒意阵阵,但会上传出的信息却是暖意融融,令人振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委员提案,还是委员分组讨论,民生问题都是最热的“宠儿”,受到格外关注。而其背后透出的就是政府、委员关注民众的生活,关心民众的冷暖,想尽最大可能汹:民众拥着幸福享受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5.
从大年初一到初六,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连,续6天每天见客9个小时,已经有超过12万的民众来动物园看过这对可爱的宝贝。尽管很多民众凌晨两三点就从南部专程开车上来,尽管要排4个小时的队,尽管平均下来只能看不到1分钟,但是只要看到过它们可爱模样的民众都会说值得。  相似文献   

6.
3月份,台湾民众以选票表达了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两岸民众对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都抱有相当的期待。一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国民党不支持“法理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二是国共两党交流建立的政治共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是民进党执政8年意识形态挂帅导致经济衰退的历史教训,使得国民党执政不得不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3,(9):52-52
8月3日,台湾社会对役男洪仲丘冤死的愤怒,通过网络的简单召唤,催化出一支近25万人的“白衫军”走上凯达格蔓大道。当天,岛内民众高举一张张淌血的“公民之眼”图像,场面让人肃然。这样的规模和情绪,传达出岛内民众对台当局的颟顸、敷衍,忍耐已达临界点。若以为这场示威只是为抗议台军重重黑幕,恐怕就低估丁这项行动的意义。事实上,这次示威掺杂了岛内民众对社会种种不公不义现象的义愤,集中藉由“洪仲匠案”找到一个宣泄出口。  相似文献   

8.
杜榕 《两岸关系》2010,(12):62-63
台湾“五郜”选举,是台湾今年最重要的选举活动。“五部”新市长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以大城市治理为中心的台湾各地区的走向,同时对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选举前后,不仅上千万台湾民众“被迫”牵肠挂肚,岛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方人士也是颇为关切。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1,(3):42-43
台“观光局”初步统计,去年大陆民众来台人数超过150万人次,来台旅客总数则逾500万人次,双创历年新高。台当局发展观光产业打铁趁热,正与大陆展开协商,希望今年中以前开放大陆民众来台观光“个人游”,以掀起新一波陆客来台观光热潮,为台湾经济注入“活水”。  相似文献   

10.
“一中三宪”:“一国两制”的新认识 《同舟共进》:您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如何评价?台湾民众支持这种政策吗? 张亚中:台湾民众基本支持马英九的“维持现状”。但是,“维持现状”只是一种讨好式的政策。马英九主张“不统、不独”,是对统派说“不独”,对独派说“不统”,大家都满意;而不是对统派说“不统”、对独派说“不独”,让大家都不高兴。  相似文献   

11.
一则新闻引起人们注意,说是审计又刮风暴,而民众态度淡漠。有则题为“单薄而被动的知情会让人疲劳”的评论这样分析民众的心态:“屡犯屡审,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如不知道;曝光了又能怎么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是‘几进宫’了?  相似文献   

12.
《政协天地》2014,(7):1-1
“和谐发展、幸福两岸”,这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造福两岸民众的生动写照,也反映了两岸同胞共谋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生活幸福的热切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追求。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希望儿女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理想的工作,都希望自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都希望明天一切更美好。  相似文献   

13.
丁宇 《两岸关系》2012,(7):61-62
经过两岸民众的投票,在2011年12月揭晓的“海峡两岸年度汉字”的评选中,“微”字以40.74万票获选2011年度汉字。两岸民众在2011年通过评选认可‘微”时代的来临。“微电影”诞生时间虽短,却借助微博和日渐普及的智能手机终端,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14.
《政策》2010,(3):63-63
远安县委、县政府结合荷花镇自身实际,不等不靠,以过好“四关”为切入点.创建旅游名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过好“认识关”,通过挖掘荷花镇文化资源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旅游荷花”的发展战略.以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为契机,以旅游业引领全镇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过好“定位思路关”。  相似文献   

15.
胡迌 《台声》2008,(2):58-61
《礼记·祭法》曰:“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菖则祀之,能御大患则祀之”。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赶荷虏,收复台湾,开疆护土,英名永垂青史,台湾民众尊崇为“延平郡王”、“国姓爷”。“开台圣王”,广为祀祭。奉祀郑成功之庙宇遍及台湾各地,仅主祀祠即有约近百座,名称亦多,如国姓爷祠、开台圣王庙、延平郡王祠等,以“奉旨祭奠”之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6.
文化润往来     
1988年1月13日,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蒋经国先生在台北病逝。第二天,当时才30岁出头的杨祖瑶记着友人“出大事,要小心”的提醒,带着首个有“合法”手续的老兵探亲团返乡了。  相似文献   

17.
见证历史     
2008年7月4日是台湾海峡两岸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两岸普通游客的周末包机开始正式起航了。这一天来得实在太漫长了,两岸民众为此整整等了将近60年!但是这一天又实在来得太快了,几乎在几周前还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梦幻,却在突然之间变为了客观现实,两岸民众都是在瞬间的惊愕之余而欢喜欲狂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19.
观点看法     
我要告诉你们,白宫工作人员非常公平。因为我看到的半数信件都称我为白痴。——奥巴马日前出席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场集会时说,白宫每天收到的大约4万封信件中,有一半称他为“白痴”。他每晚回到白宫,工作人员会从数万封信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封给他看。不过,白宫工作人员并未帮他“过滤”那些指责他的信件。奥巴马说,读这些信能帮助自己刺穿“总统的肥皂泡”,让自己与普通民众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法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延迟退休”的法案时,上海的“柔性退休”方案已经开始试行。与法国民众的“激进”相比,上海的“柔性退休”方案更多地体现出了温柔的一面。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感受到了老龄化趋势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