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想你,请与我联系XXXXXXXXXX”。2000年12月,艺术家何岸在深圳街头设置了一个霓虹灯箱,吸引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2011年10月,失恋的美国人杰夫·罗格斯戴尔也做了类似的事,他将电话号码贴遍纽约,竞接到6.5万通来电。来电五花八门,有推销的、寻一夜情的、谈想法的,也有孤独者闻到同类气味而来。  相似文献   

2.
10岁的孙扬出神地盯着五光十色的电脑屏幕,手指熟练点击键盘鼠标,聚精会神操纵自己的游戏人物与敌人战斗。一场殊死搏杀之后,他松了口气,嘴角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相似文献   

3.
朱煜  ;赖雄麟 《求索》2014,(7):63-68
弗洛姆认为自由与孤独、生与死、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孤独产生的原因,因此,孤独是基于人本性之上的哲学范畴。传统社会中孤独意识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随着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兴起,现代社会人的孤独意识被激发,而孤独是人不能忍受之痛,现代人开始了放弃自由、逃避孤独之旅。孤独成了自由不能摆脱的阴影和噩梦。实际上,孤独是自由的必经阶段,真正的自由是对孤独的超越和扬弃。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是孤独哲学。无论是儒家的内省不疚,佛教的禅定静虑,还是老庄的无为虚静都要求主体处于孤独的心境中。庄子的哲学是孤独的哲学,可以说,没有主体的孤独精神状态,就没有庄子的哲学。无论是道本体的建构,还是对社会理想状态的追求,乃至主体本身精神的超越,都与孤独的主体精神密不可分。本文试图分析《庄子》哲学中的孤独意涵,从三个方面揭示孤独与庄子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 ,探讨了孤独的干预措施。采用社交技能训练、自信训练、认知调节等方式对 12名孤独程度高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团体心理咨询 ,结果表明 ,咨询显著减缓了大学生的孤独情绪 ,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本研究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提示在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加强对大学生孤独感的科学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尊重,无疑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有一个愉快的工作氛围,可以使我们忘记工作的单调和疲倦,也使我们对生活能有一个美好的心态。遗憾的是,我们常常听到不少人对怎样处理好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感到棘手。抱怨甚多。  相似文献   

7.
"人生而自由,但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离经叛道而又备受争议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他在<忏悔录>中的抗争与无奈的矛盾心理的生动说明,更是他耗费半生心血全心打造的<爱弥尔>的直接表白.<爱弥尔>中关于人的生命价值与教育的困境透视出的这一悖论,作为"自然人"的爱弥尔在追求自然的自由中要承受孤独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王先顺 《传承》2008,(22):76-77
"人生而自由,但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离经叛道而又备受争议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他在《忏悔录》中的抗争与无奈的矛盾心理的生动说明,更是他耗费半生心血全心打造的《爱弥尔》的直接表白。《爱弥尔》中关于人的生命价值与教育的困境透视出的这一悖论,作为"自然人"的爱弥尔在追求自然的自由中要承受孤独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相信,只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注射疫苗、服用药物、增加医疗开支,加上其他预防措施及外科手术,便能有效地避免患病和早逝。身为医生,多年来的诊疗经历却告诉我,困扰现代人的孤独寂寞,正悄悄毁坏人的心血管系统,直至吞噬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郑艳君 《求索》2010,(12):223-225
穆旦诗歌主要表现了一个现代人在荒谬的人生图景中寻找生存根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灵魂无所皈依的他试图从爱情、信仰、自然中获得救赎,但他并没有真正得到解脱:在爱情中,他获得了心灵的寄托,而爱情无法永恒;信仰让他能够超越庸常的现实,他又无法虔诚地皈依;自然是他心中唯一的"憩息地",却同样不是"稳固的根基"。诗人依然没有走出孤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社会化理论 ,以女青年鸿提供的日记材料为基础 ,分析了生理成长、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工作经历对鸿个性形成的复杂影响 ,特别分析了她走进孤独并抗争孤独的艰难心路历程 ,为当代青年反观自己、完善自我提供了一块镜片。  相似文献   

12.
孙瑞灼 《广东民政》2010,(10):62-62
又到“十一”黄金周,对于不少城市上班族来说,少不了要外出旅游、购物、娱乐、休闲……黄金周调动了数以亿计的城市人加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狂欢”中,但是在这场“狂欢”的背后,  相似文献   

13.
(导读)长年深居高山峡谷,独守江河湖泊,孤独寂寥的他自称“水和尚”;由于他所从事的工作关系水质及其生态变化的脉动,关系江河流域的保护开发和百姓经济社会活动,他又被誉为“为江河把脉的入”;参加工作34年,辗转10个基层测站,在最艰苦的巧家小海子水文站一呆就是13年。34年来,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在急难险重面前他总是说“没问题”,因公负伤生命垂危时他关心的是单位车辆是否完好,并把奖金作为特殊党费上交,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异化和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美国浪漫派作家霍桑超越时代,从19世纪就开始关注孤独现象.本文首先详细分析<红字>中四个主要人物的不同孤独感受,并探究人际关系异化的原因,最后结合霍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小说的社会背景,追溯霍桑塑造孤独人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两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一个在地球的东方以《狂人日记》悲愤地呐喊;一个在地球的西方在《变形记》里痛苦地呻吟。从而引领了中国与世界文学发展航线的转向。只有进入他们的艺术心灵,体悟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心灵感悟,才能真正找到不同民族、地域、文化传统背景下,两个孤独心灵的不同与相通之处。从而真正领悟文学艺术灵魂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诗 《当代思潮》2012,(9):44-46
2012年,64岁的李建荣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她曾是一家国企的计生委主任。197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李建荣流产了第2个孩子。曾有妇女问她“独生子没了怎么办”,她则答:“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而如今,再提起这套说辞,她的语气间却少了一些坚定,多了一些哀怨。  相似文献   

17.
18.
江轶 《求索》2014,(5):168-172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以批判为主,"定罪名"与"戴帽子"成为"研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陈独秀研究逐渐"突围",唐宝林先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推进与反思,对不同历史时期陈独秀的精神世界与历史行为予以全新解读。结合唐宝林的研究动态,通过多重关系下的"正名",对于陈独秀研究中的"机会主义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等若干问题进行新的阐释,同时深入考察陈独秀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解析陈独秀的思想体系,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性与悲哀。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认定《社交网络》会是今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尽管最后它让位于《国王的演讲》,但这一点也没有减弱它在年轻一代心目中受欢迎的程度。自去年10月在北美上映后,票房直线上升,不到三个月,便已获得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是最有名的。 像秦孝公遇到商鞅、汉景帝遇到晁错一样.宋神宗在想富国强兵、洗刷国耻的时候.遇到了一心变法改变大宋积贫积弱局面的王安石,而且很快把他扶上了宰相的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