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证辨     
应证者乃正气受损也。实春乃邪气盛也。(索问·评热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是指人体正气而言,气自阳。(索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为气。”明·张景岳日:“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获.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索问·生气通无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论述:人得气则生,气损刚伤,气绝则亡。正气乃享受于先天之真气,又得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化生而成。又(灵枢·刺书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就…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54-54
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相似文献   

3.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2):36-37
“胭脂:身犹未字,岁已及笄。以月殿之仙人,自应有郎似玉;原霓裳之旧队,何愁贮屋无金?而乃感关睢而念好迷,竟绕春婆之梦;怨摞梅而思吉士,遂离倩女之魂。为一线缠萦,致使群魔交至。争妇女之颜色,恐失‘胭脂’;惹鸷鸟之纷飞,并托‘秋隼’。莲钩摘去,难保一瓣之香;铁限敲来,几破连城之玉。嵌红豆于骰子,相思骨竟作厉阶;丧乔木于斧斤,可憎才真成祸水!葳蕤自守,幸白璧之无暇;缧绁苦争,喜锦衾之可覆。嘉其入门之拒,犹洁白之情人;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仰彼邑令,作尔冰人。”  相似文献   

4.
青年学堂     
正人生老子有很多观点,你不一定同意。例如,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又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但其朴素辩证法,你不能不服。某些人生哲理,你也不能不服。例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洒脱,"功成、名遂、身退"的自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心境,"曲则全,枉则直"的胸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发现,"知其雄,守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2,(5):55-55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端,正也]。”  相似文献   

6.
法家诸子基于对人性的洞悉,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国家。他们发现:人性好利,莫不自为。法家并不象其他学派将人性追逐利益、权衡利害视作恶行而予以禁绝,他们反而要求因循人性,以大利诱导(奖赏)人们守法,以大害惩戒(刑罚)民众不违法。法令是衡量人们行动的标准,合法则赏,不合则罚。法令面前,一视同仁。刑无贵贱,功不抵罪。甚至轻罪重罚,以严刑峻法威慑人们不敢越轨。君主掌控法度刑律,并借助威势、玩弄权谋以驾驭群臣,统御万民。君主上遵天道,下凭法度;臣僚秉公办事,效忠君主。在法令刑律的威慑下,君主垂拱而无为,臣僚任事而尽责,最终天下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中的经典之篇“触龙说赵太后”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文章反对“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力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同时还描绘了一个“擅长思想工作,化干戈为玉帛”的栩栩如生形象。  相似文献   

8.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9,(10):40-41
宋真宗对宰相寇准是比较尊重和厚待的.史书中说“帝待(寇)准极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寇)准先退,帝目送(寇)准,(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畏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王)饮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寇)准有社稷功,何也?’  相似文献   

9.
一 《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有惊人之问:“问何以为‘官’?”(我本想写“惊天之问”,后来想想,“天”居高,司空见惯,或不屑听此一问;人处卑,利害相关,闻之方惊。)书中答辞也妙:“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几千年来,中国为“官”者的自我感觉或老百姓对“官”的观感,大抵如此。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51-51
子方仁厚 【原文】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曰:“此何马?”御曰:“故公家畜也,疲而不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1,(11):53-53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相似文献   

12.
郭刚 《长白学刊》2010,(1):144-148
将近代西学提升为普遍性的思想理论,遂而凝缩成为符合中国特征的理论武器,乃是粱启超新民的一种手段。不过。其成分是驳杂多端的,却是合乎中国口味的新鲜思想。他有信心地认为,若糅合西方各国学术思想于一妒而冶之,则会创造一种特别之新文明。因而有理由说,他不是从学术角度对西学作科学性的译介。只是从功利(实用)出发所从事的理性解剖,而为启蒙所用。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2,(1):53-53
贾子治要选登 梁大夫有宋就者,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梁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希灌其瓜,瓜恶。楚令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死原作华)焦者矣。宋就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其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王闻之,悦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日:“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4.
社会道德资源培育与人才道德素质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亚宁 《新东方》2009,(3):52-55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大略》中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苟子把口能言身能行的人视为“国宝”,把品言善身行恶的“两面派”看做“国妖”,足见对言行一致的道德素质的重视。可以说,这是古人衡量人是才还是“妖”的评判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言行是否一致、行为是善是恶的道德表现是基础和关键。毫无疑问,古人的这一精辟认识经过千百年的检验、充实,使之更富活力,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伟大的哲学家 ,也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他把深邃的哲学思想与高超的治理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他的“无为而治”思想就是其典型代表。他曾指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所做的事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 ,圣人教育应是顺应人心而不提倡言语教化。他还指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可见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遵“道”。“道”是什么 ?“道”者自然规律也。他还说 :“太上 ,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 !悠兮 ,其贵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  相似文献   

16.
西湖是福州的一颗明珠,开凿于晋太康三年(282年),由郡守严高倡导,“潴西北诸山之水”成湖。相传当时湖身宽40里,为闽会第一水利,岁可溉良田数千顷(谢章铤《课余续录》)。湖面水清如镜,青山映辉,又是三山名胜之一。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均称帝,在湖边“筑室其上,号水晶宫”,内建亭、台、楼、榭,湖中画舫彩舟,西湖遂成封建小皇朝的御花园,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09,(6):13-13
谭志道.湖北江夏流芳街九夫村谭左湾人。其父谭成奎先为武昌府衙捕快,后做米粮生意。谭志道夙喜汉调,后下海正式演唱汉调,工老生和老旦。因其嗓音嘹亮,声如云雀(即叫天子鸟),遂获“谭叫天”之艺名。1853年,因太平天国起义,武昌战事频繁,谭志道偕妻熊氏,携子鑫培由水路至天津一带搭班演戏;同治二年(1863年)进京,先搭广和成班与同乡余三胜合作,分列生行与占行榜首。余三胜病故后改搭三庆班,辅弼梨园行会精忠庙首、三庆班大老板程长庚多年。  相似文献   

18.
人体外貌特征一般可分为头面部、五官、体态三大类,而作为人之首的面部特征,则常常代表一个人的基本外貌特征,我们通常认人、记人,都是从人的头面部特征开始的。虽然人的外貌特征千差万别,但也和指纹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我国古代画论中,对人像就有“相之大概,不外八格”之述,所谓八格就是田、由、甲、目、用、风。申、国等八字,意思是人的头部正面的基本型类似以上字体。从体质人类学上讲可把面部特征分为10种类型:l椭圆型(中字型);2‘卵圆型(甲字型);3倒卵圆型(风字型);4.圆型(田字型);5长方型(国字型);6…  相似文献   

19.
德才兼备是我们党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原则。陈云同志讲:“德才兼备,我们更注重德,就是说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有德天才,是社会上所说的“老好人”,自然难当重任;但有才无德,就如古人所云:“士不信悫(que,诚实)而多智能,替之豺狼也”。是说一个人思想道德不好,则越有才越有危险。同样居高位,做高官,同样有才,孔繁森德才兼备,为官清正廉洁,求真务实,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而名垂青史;而王宝森则有才无德,以权谋私,置党和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资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及其后的历史典籍.对此都有记载,而其最初的表述对象.都是对于声乐、音韵的描述。《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金石,则音的和谐”。和谐思想在后人的阐述中.更是别具风采。“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渭祸”(毛泽东语),体现的是相反相成的道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体现的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温家宝语).则是对前面两种见解的概括。由此可见,和谐,并不是回避矛盾、抹杀差异,推崇单一、强求一律。而这种和睹思想的古代渊源,正是“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