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已87岁了。大家都称我是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但鲜为人知的是,我家四代中有6人是中国民主同盟会成员,他们都在艺术、教育等领域兢兢业业、求索不已,取得了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2.
马思聪先生是我国音乐界的著名人物,可惜已去世十三年了。我是抗日战争后期在大后方上学期间才得知马思聪其名并油印过他的几首歌。大约是1950年前后,有一天步行去邻校燕京大学的礼堂,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听到他夫妇的演奏。稍后从报端看到有关他家兄弟姐妹为母亲祝寿的合奏的报导,到“文革”中听到相反的消息,说他“叛国投敌”的是官方调子,还有人说他是得到公安系统内部他的崇拜者为他办了出境手续才得以走脱的,因为那时正闭关锁国,平常人出境尚且不易,何况他又是被打倒挨批斗的对象。具体如何并不知晓,最近借到他女儿咪咪著的《马思聪蒙…  相似文献   

3.
朱健 《同舟共进》2011,(12):22-22
“不可以有成见”,是著名学者顾颉刚的一条重要的读书心得。他说,“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这里先生是从做学问的角度讲的,其实无论一般人员还是专业工作者或者党员干部读书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4.
陈益源 《台声》2013,(11):85-87
对于汪毅夫会长,我和许许多多的台湾学者一样,早就景仰已久。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1869—1923年)的曾孙;他是闽台文史研究的大名家,著作等身;他当过大陆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福建省的副省长、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学者从政而义不失学者本色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5.
唯一的规则     
《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是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零先生的新作,这是他继《〈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和《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之后的又一本讨论《孙子兵法》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Ⅰ]十多年前,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他那篇引起理论界关于生产关系定义问题争论的论文中,依据恩格斯的生产关系定义对斯大林的生产关系定义提出了批评。他指出:斯大林的定义同恩格斯的定义“有两个不同点:第一个不同点是,恩格斯的定义中没有‘所有制’;第二个不同点是,斯大林的定义中没有‘交换’。”  相似文献   

7.
一分钟效应     
《时事报告》2010,(12):66-67
一个年轻人向著名教育家本杰明·D打电话请教,怎么才能获得事业成功。本杰明总是能接到类似的电话,他也知道这是不少年轻人共同的疑惑。于是他思索片刻,决定接受这位青年的登门拜访。  相似文献   

8.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在乡下的老家,去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翻杂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9.
张卓元,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83年起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荣誉理事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起参加过十多次中央文件起草工作,包括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四届三中、十六届三中、十八届三中等若干次中央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提出“稳中求进”的改革和发展思路,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界“稳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一战线》2014,(7):77-77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韩国总统朴槿惠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孙冶方是中外知名的经济学家。他是一个因经济学扬名,又因经济学而罹罪的人。早在一九六四年,由于他主张把利润作为管理企业的方法,而被当时在党和政府中窃据高位的所谓“理论权威”康生,、陈伯达打成“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分子”。嗣后,两次在全国主要报刊上公开批判,并被捕入狱。在国际上,孙冶方的经济学观点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记我党中央委员、歌唱家柳石明马家麟一曲《木鱼石的传说》连同他的演唱者一起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人们慨叹那优美动听的歌声,赞佩演唱者的圆润歌喉。可演唱者是谁?何以这般功底非凡?他,就是著名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柳石明。我是带...  相似文献   

13.
魏敬群 《春秋》2011,(6):24-25
著名学者冯沅君先生曾赠诗友人张默生先生:“几度沉迷几度醒,襟边红泪已成冰;荒山呼啸鹗啼月.我是垂垂入定僧。”张默生自认其人生遭际.几无一不与诗中暗合。因其言行耿直狂狷,有人便以“怪人”称之,其实他和其所写《异行传》中的一些人物一样,是一位汪洋恣肆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我出生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2006年,我考上了疆内初中班,现在是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初二学生。2006年9月10日,这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健步走到我们队列前面,他边说边笑,向我们挥手致意。当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脸颊红涨。可能是胡总书记看出了我紧张。他来到我的身旁,亲切而又微笑地看着我,向我伸出双手,我立刻情不自禁地拉住胡总书记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乃“大”与“学”之和。关于大学之“大”,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那么大学之“学”与其他学问有何不同?大学之“学”又有什么丰富的内涵?我的认识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三朵玫瑰     
李忠东 《今日广西》2007,(17):56-5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的地方离一间小杂货铺不远,每天都可以看到,大人们将一种东西交给了老板之后,就能换回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觉得太有趣了,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留学归国以来,林毅夫已经有40多篇论文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1992年,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经济学术刊物《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他的论文,这是多年来这家刊物首次发表中国大陆经济学家的论文。他的专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摘取了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学奖Z他...  相似文献   

18.
石轩 《北京观察》2013,(11):62-63
9月26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1915-2013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我心中,于光远先生是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去世,犹如一颗巨龌陨落,令人不胜悲哀。几天来,翻阅报刊,已有多篇报道于光远先生的文章,但他们都只集中在经济学、体制改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13,(4):70-70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从来不穿袜子,即使是去白宫赴宴也不例外。他几乎从不梳头,他那张办公桌的混乱程度也是四海皆知。对爱因斯坦而言,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除了浪费时间之外别无其他意义。“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直觉”,他这样说,“我这个年纪,就算有人告诉我说要穿袜子,我也不必放在心上。”诚然,与其花费时间来找袜子,干嘛不去完善相对论?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虽然站着,品格却已经垮塌:有的人虽然残疾,却似一座丰碑,让人们永远景仰!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这个像丰碑一样的人物就是2006年年末入选中小学生德育读本《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的李铮。他是阜新市人大代表、全国自强模范、市福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