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侵权通知规则由权利人通知规则、网络服务提供人转通知义务和网络用户反通知规则三部分构成。我国网络侵权通知规则立法,经历了从司法解释到《民法典》的轨迹。《民法典》网络侵权通知规则对权利人通知规则从合格通知的要件、转通知义务、必要措施考量因素、错误通知侵权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并确立了网络用户反通知规则。网络侵权通知规则的性质为过错原则,可适用所有类型的网络侵权。对于网络服务提供人未尽到转通知义务不应一概认定构成侵权,需根据具体情节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2.
齐鑫 《法制博览》2022,(5):72-74
人格权作为公民权利的具体表现,对其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做法.名誉权作为人格权基本组成,《刑法》作为后顺位权利保护手段,需对其适用的范围加以一定合理的限制.本文以侮辱罪对名誉权保护为分析对象,从理论分析、实践适用、传播性理论等多角度分析其构成要件"公然"是"行为的公然"还是"结果的公然",为司法实践过程提供合理...  相似文献   

3.
因果关系是民事侵权责任体系的构成要件之一,功能在于为侵权行为的归责提供事实上的因果链条。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确立了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以此来救济受害人。但是由于该条文规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司法实践当中的适用出现混乱。因此,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困扰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问题亦应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4.
周啟侯 《法制博览》2023,(15):13-16
“实质恶意”规则作为公众人物理论中解决媒体舆论监督与公众人物名誉权冲突的一个方法,其抽象的特征已逐渐不能满足当今自媒体侵权的多样性。本文以一网络侵权案为引,进行案例分析。并统计整理了裁判文书网2015年至2022年的相关案例,对我国司法实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将传播平台和传播主体分别归纳为互动平台、发布平台和非营利主体、营利主体。最后结合传统传播义务注意标准,得出了自媒体传播注意义务的衡量因素,对“实质恶意”规则提出了较为具体现实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峰 《法制博览》2023,(13):79-81
互联网的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滋生了互联网更多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认定难度大,不易直接辨别,司法实践中对事件行为可能具有多种解释。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权属的认定,司法实践和学术理论中均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以具体的著作权侵权案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实体问题,探讨司法实践中关于著作权侵权案件在司法程序中的权属认定问题。旨在为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司法审判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公司破产清算程序中,法定代表人因未能向管理人移交“相关资料”而被判令就债权人的全部未获偿债权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司法实务中已经屡见不鲜,但其裁判理由常有牵强。该等法律责任毕竟属于一般侵权责任,故应当衡量过错、损失以及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几个基本构成要件,来判断法定代表人的侵权责任是否成立。判断“过错”应从实然层面审查法定代表人是否不作为,债权人的损失额应该是“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额。如此判定损失额,同时也认定了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丽萍 《法制博览》2023,(36):25-27
民事不作为侵权,是指具有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负有作为义务,但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作为义务,或不履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作为义务,给相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民事不作为侵权应以侵权责任人负有法定或约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并应满足《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个别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不作为侵权案件过程中,未严格适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主观扩大民事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范围,加大了无民事作为义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引发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文以一起损害生命健康权侵权纠纷为例,分析了民事不作为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及司法确认标准,以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民事不作为侵权的认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发展,网络侵权现象层出不穷,网络服务提供者更是侵权责任的首要承担者,本文从网络服务提供者界定,到网络侵权类型、法律构成要件入手,分析当前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侵权责任中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型网络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在案件数量、地域分布、被告人情况和刑罚情况等方面均具有较为独特的特征。具体考察该类犯罪的司法适用情况可知,在主观"明知"、被帮助者所实施的犯罪、帮助行为、情节严重等构成要件要素的认定过程中,司法实践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应当通过合理使用推定"明知"的判断标准、加强对被帮助对象的行为所构成犯罪的查证、完善对"帮助"行为含义的解释、严格规范"情节严重"的司法认定等途径予以解决,从而实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司法实践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权利人对其所受侵害的举证不能是导致损害赔偿额难以确定的直接原因.因此不仅要认识到专利侵权损害的本质,还要解决权利人因举证不能而导致损害赔偿额无法认定的问题.实务中如果权利人提供的证据无法满足证明要求,其诉求就不会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应正确运用举证证明规则,适当减少权利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