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秋月 《党史文苑》2005,(10):32-34
龙启明,这位已从重庆钢铁厂退休的老人,是国内目前健在的惟一参加过大名鼎鼎的"飞虎队"(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的中国飞行员.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对亲属、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他常说:“革命者的后代应该象人民一样的生活。”他平时就对裙带风深恶痛绝,经常告诫子女亲戚:“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灵也会在后人身上发生作用。”要求他们千万不要卷到这种歪风中去。1959年,他儿子张虹生报考大学时,曾要求父亲打招呼,张闻天不仅不同意,反而批评说:“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1962年张虹生大学毕业时,张闻天即鼓励儿子去新疆建设兵团。张虹生一去就是15年,在那里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2年,党中央恢复了张闻天的工资级别,并补发他以前被扣的工资。当他儿子从新疆到广东肇庆来看望他和刘英  相似文献   

3.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廉洁自律,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把住了“前门”,妻子又守住了“后门”。一些人想从他的“前门”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既碰了钉子,又受到训斥。于是,就搞迂回走“后门”找他的妻子。殊不知他妻子的“后门”也是钢打铁铸,她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孩子很形象地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些干部贪赃受贿,腐败堕落,究其原因,不是“前门”没把住,就是“后门”没关紧,或者干脆“前门”、“后门”…  相似文献   

4.
贺捷生 《新湘评论》2013,(18):41-42
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手下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意地以讹传讹地说他是贺龙的儿子,叫“贺小龙”。  相似文献   

5.
在父亲的朋友里,使我们深感亲切和熟悉的人中,就有陶行知伯伯。抗战时期,陶行知伯伯经常出入我家,常与父亲长时间商讨问题。我家住处与父亲办公的区署紧相连(父亲卢子英时任北碚三峡实验区区长,后改为北碚管理局又继任局长),为避免反动派猜忌,陶伯伯不由区署大门而是通过我家厨房后门进出。每次他来我家,都要和母亲、外婆寒暄几句。见到我们兄妹时,总是大声叫出名字,问这问那。有时他会从衣袋里摸出几颗花生、胡豆给我们,令我们十分高兴;他甚至顺手把我高高举起转圈子,逗得我很开心。我们非常爱他,总盼望这位没有长辈架子的陶伯伯来,盼着那从口袋里面摸出的“见面礼”。陶伯伯戴一副黑框眼镜,常穿一身黑色中山装或长袍,手中拿把大蒲扇。他住在北温泉边的小泉,父亲曾带我们去过。他生活俭朴,家里除了大量的书外,只有桌椅和床几件简单的家具。据说他平时最常吃的就是胡豆下饭。他很少在家,经常为育才办学等事业在外奔走。陶伯伯在我家出入随便,常与我们同桌吃饭,他总是津津有味地吃着外婆做的家常便饭,还不停地说:“好吃,好吃!”。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讲:“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至今我还铭记在心。陶伯伯刚来北碚时,为避免反动派的骚扰,父亲请他住到北碚公园的清凉亭...  相似文献   

6.
井人 《党史博采》2007,(2):50-53
<正>毛泽东:“这伢子,我喜欢!”毛远新是1941年2月14日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出生的。母亲朱旦华临产去医院那天,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厅长的毛泽民,因为忙于工作未能陪同前往。一周之后,毛泽民决定给孩子取名“远新”。他意味深长地说:“中国革命任重道远,孩子是在新疆出生的,我看叫远新挺好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张西曼(1895—1949)教授是九三学社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从1908年加入同盟会开始,毕生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被誉为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而且是“推动历史潮流”的革命者。1949年7月10日张西曼因多年革命奋斗积劳成疾不幸逝世,年仅54岁。正值壮年本可以大有作为于新中国的张西曼精疲力竭地倒在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的大门外,使  相似文献   

8.
11月11日,夜幕降临,记者来到北京120急救中心北区分中心。“快,马上出发!”19时46分,急救医生刘江接到接班后的第一个任务:到大屯医院接病人转院。他蹿上救护车副驾驶座,紧跟着护士从侧门、担架工从后门鱼贯而入。“开车!”也就一分钟,车已疾驶在街上。  相似文献   

9.
报刊博览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82岁生日。这天,因毛主席早已有话,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为他祝寿,因此住地平静如故。毛主席躺在睡床上,微闭双眼,好象在想中国前途与命运。这时,旁边工作人员轻声向毛主席报告:“有位农村妇女非要见您,说是给主席送寿礼来了,说啥也不肯走。”“农村妇女?”主席惊奇地问道。停了一会儿说;“去代表我谢谢她,礼物不收,劝她走吧!”大约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返回报告:“她说是奉她父亲遗嘱,有重要情况向主席报告。”一听有重要情况报告,主席从床上坐起来问:“她父亲是谁?”工作人员答道:“她说她父亲是西柏坡  相似文献   

10.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  相似文献   

11.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老同学谭世瑛时,深情地说:“你爹还在东山不?你老倌子有点眼光,那时候我的个性与人家不同,只有他老先生同意我。”“你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在当时,他能够那样关心我这个学生,真是不容易的呀!”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 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 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  相似文献   

13.
有个搬砖的工人,带着八九岁的女儿辛苦地过活。女儿很懂事,学习成绩全班第一。有一天父亲加班回家,女儿已经睡了。父亲洗刷完毕从女儿书包里掏出作业本检查,学校规定要家长签字。当父亲审阅女儿作业时,他惊呆了!原来百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一吨、两公斤、三克”。女儿在“一块砖”和“三克”之间画了一道线。  相似文献   

14.
1938年初,廖承志离开武汉经广东来到香港。在这里,他见到了离别几年的老妈妈何香凝和姐姐廖梦醒,她们已先期来港,大家能在这里相聚感到十分欣慰。在香港,廖承志很快就建立起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的地点就设在皇后大道中18号,门外挂起的公开招牌是“粤华公司”,表面经营茶叶批发生意。参加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有连贯等人。在香港,廖承志很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既是一位气宇不凡、胸怀博大、学贯中外而作风质朴的人,又性格开朗、乐观,语言诙谐、幽默,而平易近人,和群众打成一片,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小廖”、“廖胖子”,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也很快地开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我老家是营口盖县(现为盖州市),解放前夕举家由天津迁来香港。 我50年代初期在北京读书,先后在洛阳、北京工作,1965年为建设西南大三线调到贵阳,沐浴过新中国的阳光,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直到70年代初,由于父亲年迈,来到香港,帮助父亲管理家族生意。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问题是统一战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兴衰.抗战时期,周恩来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通过中共驻港机构领导和影响香港文坛,树立了一个文化统战的范例,在中国革命文化史和统一战线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保护中国文化精英和发展抗战文化事业,他审时度势,多次部署一批又一批文化人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并指导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以下简称“香港八办”)等机构占领一系列文化阵地;他具体指示廖承志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妥善处理战时香港文坛的矛盾和争论,把旅港文化人最大范围地团结起来,建立最广泛的香港文化界统一战线,使香港成为战时中共重要的文化宣传基地.当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旅港文化人陷  相似文献   

17.
微弱的强音     
一股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被我硬是挡回去了。那一刻,父亲一句微弱的“交党费”令我肃然起敬。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之际,省委、市委专门拨款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我便在双休日回家将老党员慰问金转交父亲。当把烫有“中共山东省委”、“中共淄博市委”金字的红信袋递给父亲时,父亲伸出仅能行动的右手,紧紧地把信袋子攥在手里,生怕别人给抢走似的,浑浊的双目一下有了神采,久久地盯在信袋上。我问父亲还认识上面的字吗,“认得!”父亲脱口而出。但用手指着信袋上的字让他念时,他却不吱声了。不一会儿,父亲将信袋置于胸前,用手指着凳子上的慰问画:“拿过来我看看。”由于此画是卷着拿回来的,  相似文献   

18.
郑培民同志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日记最能打动人,尤其是记载他家如何拒绝他人送来的钱物,更折射出郑培民家“后门”的坚固:“某某同志来家,我不在家,他请我爱人转交给我一封推荐信,并送了5000元钱,讲请我爱人杨力求旅游用。力求当即指出,这是送‘错误’给我们,绝对不能收!”  相似文献   

19.
1982年9月,“钢汉子”邓小平会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向全世界宣告:“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这里,邓小平展示了一个新中国香港回归之旅的时间上、下限:1949—1997.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从“暂时不动香港”到“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20.
高峰 《当代党员》2009,(9):56-57
5月14日,家住丰都县董家镇余家山的86岁老人余万权到了弥留之际。儿子守在床前,等候父亲的遗言。余万权嗫嚅着,断断续续地说:“告诉黄一志,我永远感谢他,他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