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毒素分离、鉴定与某些发病学环节探讨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和临床治疗的探讨,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治疗 1.三种药物抗闹羊花毒素(RT)减慢心率作用的比较: (1)方法:选大小相近的蟾蜍12只,分成三组,每组4只,剖开胸腔,暴露心脏。用YT—Z型机械换能器连接在YL—C型三道生理记录仪上,描记心率(下同),心脏直接注射RT0.075毫克/只,而后,第一组注射阿托品0.05毫克/只,第二组注射盐酸麻黄素0.0025毫克/只,第三组注射樟脑磺酸钠50毫克/只,描记注射前后的心率。  相似文献   

2.
于1985年3~7月对耕牛闹羊花中毒进行了预防试验,证明活性炭具有确实的预防作用。 去毒试验 (一)预防药物的筛选 1.选择药物的原则:按闹羊花毒素(RT)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选择相应的降解或吸附的药物;选择的药物对动物相对无毒性(包括无刺激),来源丰富,价格便宜,适于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毒素提取分离与鉴定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中毒的某些发病学环节的探讨,为下一步防治研究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闹羊花毒素(RT)减慢心率机制 (一)阿托品对RT减慢心率作用的影响(离休蟾蜍心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草纲目》载羊踯躅可用于“腰脚骨痛,手臂痛等”,有大毒;《神农本草经》列于下品。为了探明闹羊花中毒的有毒成分,我们于1982年4月至1983年6月进行了毒素提取、分离和鉴定,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笛柴,学名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尤其是霜后及初春萌发之嫩苗,含有丰富的氰苷配糖体,味微甜,为耕牛所喜食,临床上极易引起中毒。 临床症状 中毒通常呈急性反应。据7例资料统计,急性中毒者约在食后2小时左右呈现症状,亦有延续到3小时以上者。病初呼吸加快,感觉过敏,眼球突出,双目流泪,头颈前伸,强迫前行,则步态摇晃;  相似文献   

6.
我省黔北山区乌江沿岸一带,历年来在农历谷雨前后,耕牛常发生一种以间歇性强直痉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当地称为“串脚风”。通过病情调查、临床检查、血液常规和病理学检查、复制试验等证实该地区耕牛“串脚风”的病因,除蜡梅叶中毒外,尚有马桑嫩叶中毒。 (一)中毒原因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又名马鞍子、水马桑、黑果果、闹鱼儿等。为落叶有毒灌  相似文献   

7.
耕牛误饮人尿发生中毒的病例,在贵州省很多地区如遵义、铜仁、毕节等地每年都有发生。本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常因窒息而死,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在我国科学文献资料中少见有关此病的报导,现将几年来防治该病的情况,整理于后供参考。 一、病因:主要是由于耕牛体内缺乏含氮物质及矿物质盐类,异食,或因饮水缺乏误饮大量人尿所致。  相似文献   

8.
耕牛霉烂甘薯中毒在兽医临床上较多见,但因饲喂黑斑病甘薯幼苗引起耕牛中毒,还未见有报道,近几年,笔者在门诊上遇到8例(黄牛1头,水牛7头),其中1例因抢救不及死亡外,其它7例均治愈。 (一)发病情况 本病发生在翻整薯种地的6~8月份。耕牛吃了黑斑病甘薯幼苗后4~12小时即呈现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甚者在150米远的  相似文献   

9.
1985年5月26日泉水乡农民陈某,对自养的一头12岁怀孕8个月的母牛,以乐果于颈部、肘内侧等处涂擦灭虱而发生中毒。 临床症状 流涎、鼻漏,肠音高朗,排带粘液和血液的稀粪。呼吸迫促,腹痛不安,全身肌肉震颤。 治疗经过 以硫酸阿托品30mg肌注,葡萄糖500g加5000ml水灌服。用药大约15分钟后,该牛肌肉震颤减轻。4小时及8小时后再分别灌服阿托品片剂60mg。5月30日复诊,该牛精神好转,粪便虽稀但能成  相似文献   

10.
从1974年起,我们用冰片治疗牛闹羊花中毒56头(水牛48头,黄牛8头),均一次获得痊愈。 治疗方法 一般以50克为基础用量,根据病情、体重进行加减。即500~700斤的成年牛用冰片50克,体型大,病情较重的稍加,反之则稍减。用法是将总量的三分之一冰片加水25倍溶化稀释灌服,其余三分之二冰片加水60倍溶化涂擦背部及全身。  相似文献   

11.
中毒症状 精神沉郁,鼻镜干燥,采食、反刍停止,呼吸急促达40~60次/分,心跳加快达90~110次/分,体温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型,瘤胃蠕动停止,大便较稀并常带粘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淮北地区和河南的商丘地区的一些农村不断发生耕牛猝死病,1991年入春以来尤为严重。后经取样化验、解剖死畜和走访畜主,查出该两地区耕牛猝死病主要是由于乱投放灭鼠剂氟乙酸钠所造成的污染和饲喂含有氟农药(氟乙酰胺)残留的秸杆等所引起的有机氟化合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耕牛青杠叶中毒,是由于耕牛过食山毛榉科(Fagaceae)栎属(Quercus)的几种植物,如槲栎(Quercus aliene B1.)、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柞栎(Quercus dentataThunb.)、大叶栎(Quercus aliena B1.)、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短柄枹栎(Quercus glndulifera B1.Var brevipetiolata)、栓皮栎(Quercus varibilis B1.)等(群众一般称为青杠树),而致发生以泌尿、消化系统机能性和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  相似文献   

14.
农民刘某用45kg霉变的甘蔗稍饲喂自养的1头母牛和1头小公牛,喂后次日发病。患畜表现嗜睡,反刍停止,精神恍惚,站立不稳,阵发性抽搐,抽搐时两眼上吊,眼球震颤,尿失禁,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敏。小牛症状较大牛重。诊断为霉  相似文献   

15.
合肥铝厂周围一千米距离内的14个生产队受到氟化氢气体的污染,1968年以来发生耕牛慢性氟化物中毒达158头。我们对该厂周围环境污染及耕牛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合肥铝厂于1967年正式投产,1968年秋季起距离车间的200米的周郢生产队耕牛发生原因不明的跛行。检查年轻耕牛,发现斑釉齿,肋骨有增生结节,尾骨屈曲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经过 某军牧场共散养耕牛38头,以放牧为主,1986年3月16日连续3天降雪,无法出牧,17日全群加喂菜子饼约100kz,采食后料槽内尚有部分剩余(约占1/4)。3月18日凌晨,牧工发觉牛在圈内哞叫,察看已有2头牛死亡。共发病牛22头,发病率为57.9%,死亡11头,致死率50%。治疗16头,治愈11头,治愈率为69%。有2头是在采食菜子饼渣后5小时发病,其余是在采食后8~10小时发病。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 我县寺坪区岗子村农民黄某饲养1头母黄牛,9岁,体重250公斤,重役5天后,又停用5天,在放牧时畜主发现该牛有些慢草,但精神,二便正常,经兽医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认为牛因过劳而慢食,嘱畜主挖鲜黄姜2斤,加水磨碎滤其液给牛灌服。随后畜主滤出生黄姜液3.5公斤给牛灌服,灌服后3小时发现牛口吐白沫,呼吸迫促,四肢频频弹动,侧卧于地,角弓反张,还未来得及找兽医抢救即死亡。 (二)死后剖检 胃肠呈绿色(黄姜的块根有绿色、黄色两种),肺肿大郁血,淋巴结肿大呈紫褐色,其它器官或部位未见明显变化。询问畜主在灌滤出液时,耕牛并无打呛现  相似文献   

18.
氢氰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氰苷配糖体的青饲料,在胃内由酶的水解和胃液中盐酸的作用,产生游离的氢氰酸而发生中毒。蓝黑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低价铁和没食子酸,属强氧化还原剂,当它们在体内数量增大后,可将低铁血红蛋白氧化为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具有与氰化物极强的亲和力,不但能与血液中的氰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而且还能夺取已经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离子,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恢复活性,而发挥其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63~1964年以来,隆昌地区水牛不分年龄、性别和身体壮弱,到了冬天,尤其是11月至12月,均不 同程度地发生“肿脚病”。1974年我县认为此病跟饲喂霉烂谷草中毒分不开,也与过劳、营养不良有关。该年冬,四川省畜牧兽医科研所作了霉烂稻草饲喂试验,基本上肯定本病是霉烂稻草中毒。国外资料也有类似的疾病报道,如“尾部坏死病”、“德格纳拉病”(Deq Nala disease)等。1976年陕西省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20.
牛吃黑斑病红薯引起的中毒,用输氧疗法试治两例,收到满意效果。 病例 博爱县柏山乡社员焦某饲养的两头母牛犊(大的1.5岁,体重500多斤,小的1岁,体重400多斤),1984年4月24日同时发病,来院就诊。临床检查:体温39.3℃,心跳94次/分,呼吸49次/分,肺部有湿罗音。饮食、反刍停止,口鼻流涎。经询问畜主,两牛均吃了有黑斑病的红薯,即诊断为牛红薯黑斑病中毒。首先进行对症治疗。次日两牛病情继续加重,心跳每分钟在110次左右,伸颈张口,呼吸极度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