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赋与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源远流长的苗文化 我国的苗族,相传为“九黎”、“三亩”之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九黎”部落联盟。史书上早在黄帝时代,已有“黄帝伐九黎”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侯哲安说:“神农到黄帝之时,九黎族蚩尤称霸于东南一隅,与华族盟,有战有和……三苗在他们尚未形成独立部落联盟之前,加入了九黎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2.
论“九股苗”(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族是我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历史悠久,其先民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即与汉民族的先民炎黄部落同时代,可考之历史上下长达五干年;她迁徙频繁,涿鹿战败后,“九黎”渡黄河而南汇集长江中下游,史称“三苗”(或“有苗”),后经尧舜禹不断“征讨”,部分西流,大部分向西南方移徙,渐成今辽阔之分布状态,仅国内苗族而言,其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4.
九黎、蚩尤和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苗族的族源,曾有“九黎说”、“三苗说”、“商蛮说”、“贵州土著说”和“南来说”、“北来说”、“西来说”等观点,我们认为,马来人种之“南来说”、高加索人种之“北来说”以及雅利安人种之“西来说”都不太可能,即使是游移迁徙时有混杂,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南蛮说”和“贵州土著说”同样是“流”而不是“源”。苗族的族源当可追寻到“九黎”和“三苗”中的人们共同体或部分先民。 远古时期,首先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  相似文献   

5.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及考古发现,苗族的祖源故土就在中国,即苗族为“神州”之土著。神州,即中国。《史记》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苗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发祥于中国长江、淮河流域,曾北渡黄河挺进中原腹部,并形成名曰“九黎”的部落联盟。“九黎”集团率先开发了“神州”本部。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活动在江淮荆州地区,作为九黎、三苗、南蛮前后三个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那时他们正处在原始部落社会,在文献上被称为“苗民”或“蛮人”。历经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朝代,开始向部落联盟社会发展。此时有部分人沦为历代奴隶制王朝的奴隶或属民,逐渐与华夏集团发生关系;另一部分人向着楚巫黔江南等地方向迁移,仍然处在原始落部社会。秦、汉建立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创设郡县制度,有些苗族开始编入郡县统辖之内。其在武陵(治今湖南常德)、长沙、  相似文献   

7.
茶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是这一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茶文化相比,无论是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还是饮茶习俗和茶的功能,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是充满生机,极富个性的茶文化。一、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起源与传播1、起源据一些学者考证,我国首先利用和生产茶叶的,不是中原的华夏族,而是南方少数民族。陈祖梁、朱自报先生考证了神农氏发现茶叶的传说,认为“神农”是被称为“三苗”、“九黎”的一个生活在南方的氏族或部落,神农氏族或部落最早…  相似文献   

8.
三苗考     
三苗是我国古代中南部一个相当大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曾加入华夏联盟,但双方也发生过战争。三苗与中原地区的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三苗与西北的羌人,南部的越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苏联叛徒集团御用文人如伊茨和切斯诺夫之流,硬说中国南部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区,并以“和平文化”为中心,对我国民族的整体性进行歪曲和分裂。《三苗考》  相似文献   

9.
一、苗、瑶族深入西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据《后汉书·南蛮传》的记载,远在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时期,有一头毛色五彩的畜狗,名叫“盘瓠”。盘瓠助高辛氏杀犬戎吴将军有功,高辛氏“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其后子孙繁衍,到公元一世纪初的东汉初年,被称之为“长沙武陵蛮”,其居住区域在今湘西、黔东连接地带。这是古代中国南方(中南)地区的一个部落集团,它以犬为图腾,这个犬图腾的名字叫“盘瓠”。这个部落集团出现的时间与我国传说中的“五帝”同样古老;它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11.
四、龙女娲部落的遗裔——苗、瑶、布依、佤、黎、壮、水、畲、蒙、满各族 远古龙女娲部落的遗裔大体包括苗、瑶、畲、高山、黎、壮、水、佤、傣、布依、侗、仡佬、蒙、满等几十族。现将据有关上列各族神话,阐明葫芦、盘古、槃瓠、帝喾(高辛)、帝舜、殷商与龙女娲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一、黄帝王朝公元前27世纪时,仅黄河中游与汾水下游一带,就有一万个以上的大小部落。其中有三个部落最为强大。一个是正在没落中的神农部落,根据地在陈丘(河南淮阳),酋长姜榆罔,是五氏之一神农氏的后裔。另一个是强悍善战的九黎部落,根据地在涿鹿(山西解县),酋长蚩尤。他有九个儿子,都是万夫莫当的勇士,附近部落都臣服在他的控制之下。还有一个是文化水准似乎较高的新兴起的有熊部落(这个部落显然是用熊作为图腾,再不然他们一定养有熊罴),根据地在有熊(河南新郑),酋长姬轩辕;他有很大的智慧和强大的能力,集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魔法家于…  相似文献   

13.
傩戏分布在今天中国大陆的西南与中南的汉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聚居区。傩戏源于中国古代的傩祭,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文化活动的样式。 一、傩祭:蚩尤九黎集团祭祀阵亡将士的仪礼 军傩→傩俗→傩戏,构成了傩戏的发展历史。 傩祭的最早形式“军傩”,产生于崇巫信鬼的蚩尤九黎集团之中。确切地说,它是历史上那场有名的部落集团间的争战——涿鹿之战的产物。当时,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南方部族集团——九黎集团在大酋长蚩尤氏的率领下,与由黄帝率领的炎黄集团在黄河中下游平原进  相似文献   

14.
论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我在两篇拙文中曾分别谈到:(一)彝族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属于祖国北方古戎狄部的昆夷之苗裔。昆夷希慕遮的第29世裔孙武洛撮,当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从武洛撮开始,在彝族血缘内出现了统治等级和被统治等级,产生了家长奴隶制,正孕育着奴隶社会。(二)到希慕遮的第31世裔孙笃慕时,彝族历史已踏进文明时代的门槛。与阶级社会的产生相适应,彝族也形成为文明民族,并始建了以笃慕为首的彝族史上第一个本民族的统一政权——蜀国。(三)武洛撮即“蜀王”蚕丛,笃幕与“帝蜀”的杜字也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经典作家论述英雄时代有三个不同的权力机关:即酋长会议、人民大会、军事总指挥官,同时使用铁剑。根据中国史籍记载,五千年前左右蚩尤所领导的九黎集团,是苗族部落的英雄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今云、贵、川三省在先秦时期曾经出现过三个国家。它们是:巴国、蜀国和滇国。巴国、蜀国领地主要在今四川省境内;滇国领地主要在今云南省境内。至于今贵州省,当时称为牂牁地区,居住着许多部落,互不相统属,还没有建立国家,其中的一些部落或分别受巴国和蜀国支配。一、巴国公元前八世纪左右,巴族中的奴隶主在今川东地区建立了巴国。《山海经·海内经》说,巴族中的奴隶主是太皞[即伏羲]的后裔。《华阳国志·巴志》则说: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巴地之]侯伯。”说明在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巴族的祖先部落与中原地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的祖先部落联系密切,它是中原炎黄民族群体的近亲集体。显然,巴族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川东巫山大溪文化的创造者。据《后汉书·南蛮·巴郡南郡蛮传》的记载,先秦时期,在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一带,“有五姓:巴氏、樊氏、曋(音审)氏、相氏、郑氏”。即五个原始氏族。这五个氏族中的其他四个氏族皆服属于巴氏族的首领廪君。在廪君的率领之下,五个氏族共同沿着夷水(今湖北长阳至恩施一带  相似文献   

17.
华夷一统思想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认识,即不论汉族(华)还是少数民族(夷)均属于一个共同体.它存在于我国古代思想领域的诸多方面,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这一思想的萌芽、成长到最终形成的历史过程作一探讨.一、先秦华夷一统思想的滥觞华夷一统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渺远的三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思想得到很大的丰富和发展,为秦汉时期华夷一统思想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1、三代时期华夷一统思想的萌芽 夏是我国有阶级和国家历史的开端.夏虽然建立了“家天下”的统治,但并未实现统一.它的内部和周边还存在着众多保有一定实力的氏族部落,如有扈氏、有虞氏、有穷氏、商部落等.这些部落为谋求生存或争夺霸权,  相似文献   

18.
同许多民族的发展史一样,在远古时期,藏族先民们散居于许多互不相属的独立部落,并未形成统一的民族群体,对那个时代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及藏文史籍来了解,大约在公元前十世纪,青藏高原上已有蕃(雅隆)、苏毗(孙波)、羊同、党项、白兰、附国,突厥、吐谷浑等独立的大部落,公元前四世纪,众多的部落逐步形成象雄、雅隆、苏毗三大部落联盟。当时处于藏文化的奠基时期,其文化主流以产生于象雄的本教文化为基础。《西藏王统记》和其他历史典籍都认为至少在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奴隶制王朝以前,藏族没有文字,因此当时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成文形式。据《贤者喜宴》记载,从西藏第一个王,公元前四六九年(实际是雅隆部落的首领)聂赤赞普开始,至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的布第公杰(或称甲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林河同志《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一文,依据1953年5月长沙仰天湖25号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论证了战国时期侗族的历史及其与楚、苗的关系。这种运用考古资料研究我国民族史的方法,能补文献史料之不足,值得提倡。对长沙仰天湖楚简中的“鄦阳公”,学者们以往多释为“许阳公”,同时将“鄦阳”地望定在河南境内。林河同志自开户牖,提出新说,把“鄦阳”之“鄦”释如本字,将其地望定在湖南(氵舞)水(一称潕水,古称无水)之滨,颇有见地。但文章称“鄦阳公并不隶属于楚,而只是邻邦关系。非楚国楚人,而是侗族建立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酋长”,则似可商  相似文献   

20.
关于苗族的祖先和图腾问题,如果仅根据汉史志上的一些荒谬无稽的记载,将仍是以讹传讹。人们提到苗族的祖先或图腾,首先多引用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上所叙述的关于(《槃瓠》的鬼话。(注:“槃”同“盘”,以下通用“盘”。)本来古代一些部落或民族,以某一种动物或植物以及日、月、星、川……等为其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