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文献》2001,(6):14-18,45
整个长征 ,我觉得有两个关键 :一个是遵义会议 ,另一个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正确地开展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的斗争。没有这场斗争的胜利 ,就没有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师 ,以后我们党在西安事变时就起不了那么大的政治作用 ,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也不可能很快就打开那么大的局面。四渡赤水前后遵义会议前 ,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没有赶到黔北。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在遵义附近休息了将近半个月 ,部队进行了整编。遵义会议后 ,“中央军”薛岳率领的周浑元和吴奇伟两个纵队 ,还有川军、黔军和滇军先后集中到川黔边地区 ,我们要迅速跳出敌军的包…  相似文献   

2.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会师,整整两年时间。红军的战略方向和落脚点不是一开始就具体确定了的,而是随着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逢勃发展和战争形势的变化,几经迂回曲折,艰苦斗争,才实现长征的战略计划。其间大体经过三个阶段:一,被迫“搬  相似文献   

3.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会师会宁,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会宁"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还有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最早系统阐述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持俄界会议,制定出与张国焘斗争的策略,最终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正确分析政治形势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与毛泽东一起在俄界会议上提出"用游击战争来打通国际联系",后经哈达铺明确前进方向、榜罗镇会议确定落脚点,完成长征落脚陕北的历史选择;由求生存的被动转移转变为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主动进攻,在起草的俄界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建立模范的抗日的苏维埃根据地",开始转变党的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5.
正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坐落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红军会师楼原为会宁县城西津门,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红军会师后,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门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三军会师纪念塔修建于1986年,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纪念塔三塔合抱,高28.78米,共11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于2006年10月18日建成开放,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使用面积2300平方米。201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馆将原有陈列调整为"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丰碑永存"3部分,生动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胜利会师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6.
《红岩春秋》2023,(1):6-7
<正>长征路上的一次次会师,是党领导下一次次红色革命力量的汇流与融合,实现了各路红军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进行战略转移时的重组与整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有过多次会师,其中,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会师,为其他各路红军的会师树立了并肩战斗、团结互助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万里长征,不仅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向世界宣告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重要力量,而且培养、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着红军的足迹奋勇向前。翻开红军长征史料,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是一边行军一边频繁地开会,在湘江战役之后尤其明显。70年后的今天再去回顾这一系列会议,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发生的一次又一次伟大转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6)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出发长征,并胜利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毛泽东高度赞扬: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但甚少有人知道,红二、六军团长征前曾在湖南石门县做了较长时间的集结整训,做好了部队战略转移思想、政治、扩红、军训等各项准备,并明确提出了部队应突围转移到贵州镇远、黄平一带,石门县实质上是其日后长征的策源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时,红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毛主席最精彩的一盘棋,最动人的一首诗。四渡赤水和腊子口战役,是这盘棋上最鲜活的棋子;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是这首诗的不朽话题。金沙江畔的英雄、大渡河的勇士,揭开了这盘棋胜利的晨曦;遵义会议和三军会师,给这首诗铸就了两座丰碑。没有毛主席,历史就没有最精彩的这盘棋;没有长征,历史就少了最动人的这首诗。这首诗,这盘棋,是新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基。毛主席和长征@张耀宗  相似文献   

10.
正位于甘肃省中部的白银市会宁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80年前,红军在这里会师,长征在这里结束,历经两年长途跋涉、艰苦转战的各路红军从不同地方到此胜利会师,开启了中国工农红军紧密团结、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新局面。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进会宁会师城。会师门前回望会师路红色会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座会师门,原名西津门。1936年10月,这座建于明代的古城门迎来了红一、四方面军,从此,西津门便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会师门。会师门  相似文献   

11.
王玉周 《前线》2016,(10):31-33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但长征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2.
王琪 《广东党史》2016,(6):9-11
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1935年2月召开的扎西会议,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新起点,一是1935年9月召开的榜罗镇会议,确定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两个重要的拐点在红军长征途中以及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红军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红军会师地:甘肃会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甘肃会宁是长征胜利的标志、团结胜利的象征,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在我们党的光辉史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三大主力红军能否胜利会师结束长征,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前途,而且也关系到处于生死存亡危机关头的中华民族的命运前途。历史雄辩地证明: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全党全军在团结统一基础上争取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14.
长征时期,陇南在党和红军发展战略决策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早在长征初期,红四方面军就已将“开辟陇南新区”纳入“川陕甘计划”战略构想。从两河口会议到俄界会议期间,陇南始终是党中央“川陕甘苏区根据地”战略的重要构成和关键枢纽,一度作为红军长征落脚与实现北上抗日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战略区域。长征后期,红二方面军正式进入陇南成徽两康等地,成为党中央发动西北抗日新局面、打通国际路线和实现三军大会师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二十五军十五个月斗争歌》的几点说明陈鹤桥一、红二十五军1935年9月长征到陕甘苏区时,与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十五军团。10月同中央红军会合后,大家都爱唱"中央红军十二月长征歌"。我们红二十五军的一些同志提出请军团政...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在参观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等几个部门联合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大型主题展览及观看有关长征的电视片过程中,不时被一次又一次在危急与斗争中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的重要会议所吸引、所震撼.于是,我蒙生了对红军长征巾的重要会议进一步予以梳理和咀嚼的念头,以期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杨兴宇 《当代贵州》2013,(12):42-43
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盘县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会议。会议作出了红二、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决策,这对保存红军实力,促成三军会师,壮大抗日力量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平凉是红军长征途经甘肃地域最广、过境部队最多、驻扎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在这里,毛泽东等中央和红军领导人驻足休整;在这里,红军建立过多个红色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在这里,红军实现了长征大会师.平凉大地上遍布着长征英雄的足迹,长征精神已深深浸入这片热土.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主力长征共有五支部队: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60年前的10月9日和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际上,在三大主力会师前,红军长征的各部队还有七次中小规模的会师。  相似文献   

20.
路福贵 《党史纵览》2017,(12):12-14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中央苏区有一支无线电侦察部队,曾被毛泽东誉为"红军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据中央军委二局红星奖章获得者、红军译电员邹毕兆后来回忆:"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宁,3个方面军胜利会师,3个破译单位也很快合到一起。二方面军的破译工作最先是任弼时同志搞起来的。他从中央根据地去六军团后,借鉴中央红军的破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