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20,(3)
正"'大陆的阿里山'樱花开了,武汉大学的樱花开了吗?"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武汉,福建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里的台农台商尽管距离武汉近千里,依然十分关切。以漳平市永福镇为核心区的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是台胞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和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且与台湾阿里山的气候和海拔条件非常相似,而被众台农台商誉为"大陆的阿里山"。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11)
<正>10月16日,作为2010河南台湾月重要活动之一的阿里山邹人族群南阳探亲之旅活动在河南省邓州市拉开帷幕。河南省台办副主任王庆春等出席开幕式,有着"台湾村"之称的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迎来了宝岛台湾的同宗亲人。开幕式现场,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台湾阿里山邹人部落乡亲一行15人在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简东明的带领下来到"台湾村",探访300多年前迁居到此的宗亲后裔。"台湾村"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擂鼓舞狮,鸣炮奏乐,欢迎来自宝岛台湾的亲人。大家相见热情拥抱,  相似文献   

3.
<正>北回归线穿越而过的嘉义位于台湾的西南部。嘉义人引以为豪的,不仅是背靠美丽巍峨的阿里山,还有那连续举办了20多年的管乐节。一支引人注目的乐队12月的下旬,宝岛台湾虽然进入了冬季,然而,"2013亚洲双簧年暨第22届嘉义市国际管乐节"的开幕,让人们感觉到了阿里山下早早来到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近访日月潭     
"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 个阿里山;什么事,都 不谈,一定要到日月潭。" 日月潭与阿里山,是最为大陆同 胞所知的两处台湾名胜。有些人 以为,日月潭是阿里山上的一个 湖泊,实际上前者位于南投县, 后者位于南投之南的嘉义,之间 隔着层恋叠嶂。  相似文献   

5.
郭静静 《两岸关系》2005,(10):49-50
很小的时候,我们在语文课本上就读到,台湾是我国的宝岛,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那美丽的日月潭、迷人的阿里山从小就成为我们心中的向往……今年8月,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邀请大陆的六所大学前往台湾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我们经过层层的选拔终于也争取到了这次宝贵的机会。7月30日到8月10日,我们在10天的时间里从台北到台中再到台湾的最南端垦丁,参观了许多个景点,品尝了许多的风味小吃,但是在这10天里,让我印象更深刻的还是那些热情的台湾青年朋友们,他们才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2002年年初,我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团的成员,终于有机会一偿夙愿,亲眼目睹宝岛风采。“阿里山太美了” 去台湾之前多次听人说过,不上阿里山,没看日月潭,就不能算到过台湾。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很小的时候就唱这首歌。接待我们的徐小姐,我们都  相似文献   

7.
7月的阳光挥洒着热情,欢迎来自阿里山的莘莘学子;7月的鲜花喷吐着芳香,迎接来自日月潭的济济英才; 凤凰山和阿里山共舞龙的传人,凌河水和日月潭同唱我的中国心。 7月8日到9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博士和台湾阳明大学教授、台湾《科学月刊》主编程树德博士带领的海峡两岸大学生古生物化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6,(5)
正台湾之行,我们到阿里山山下的一家茶叶店喝茶,大家都说茶好喝,但却没人买,即便如此,临走时,店员仍旧面带真诚的微笑,与大家甜声道别,我想我们真该向阿里山人学点什么几十年,大概与工作的性质有关吧,天南地北跑过不少地方,全国所有的省份几乎都跑遍了。说几乎,就是因为还有台湾没去过。对台湾,可以说是"心驰神往"久矣。台湾有那么多故事:千帆竞发,郑成  相似文献   

9.
京城花事     
老北京,在朱启祯当政之前,没有街行树,街行树是朱启祯从国外引进的。那时候,街道上是没有什么花可看的。到了春天,花一般是开在皇家园林、寺庙和四合院里。老北京人赏花,得到这三处去,皇家园林进不去的时候,到寺庙里连烧香拜佛带赏花,便是最佳选择。春节过后,过了春分,二月二十五,有个花朝日,是百花的生日,那一天,人们会到寺庙里去,花事和佛事便紧密地连在一起。因此,在皇家园林还没有开放为公园的年代,到寺庙里赏花,是很多人一个共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魏秀堂 《台声》2008,(4):88-93
台湾同胞的乐善好施还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上。当我们这边的环境还依然脏乱差的时候,当我们这边的一些著名风景点、旅游区还到处都有废弃物的时候,广大台湾同胞已经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1995年我第二次赴台采访,曾到过在大陆享有极高知名度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我们几个人曾在阿里山中除了乘小火车,还步行走了很长时间,一路上感受最深的,首先是风光的壮美秀丽。  相似文献   

11.
夜色如墨2005年3月23日,凌晨1点。要是往年,3月是西安真正的花季,每年这个时候,该是“赏花归来马蹄香”的时候,满城都弥漫着紫丁香那浓郁的香味,还混和着桃花、迎春、樱花和梅花的芬芳。可今年,春天姗姗来迟。3月15日,全城的暖气都停了,可夜里还很冷很冷,还得穿棉衣。一辆红色桑塔纳轿车在街上游荡。车里坐着两个人,这两个人,年纪大一点儿的叫王泰民,年纪小一点儿的叫薛小宝。夜色深了,路上行人稀少,车也不多,只有在街上揽客的出租,还在不慌不忙地开着,看到有行人便会减速,司机甚至还会从车里伸出头来问一声:“要不要车?”路灯很亮。不开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7)
正邹族群,在很早以前的文献资料中被称为曹族群,为台湾少数民族的一支。邹族群只有6000多人,主要集中在嘉义县阿里山乡,其次为高雄市三民区,高雄市桃源区、南投县信义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历史邹族群分为3个语言群:阿里山群(邹语)、四社群(沙河鲁阿语)和简仔雾群(卡那富语)。人们耳熟能详的台湾歌曲《高山青》中所唱的"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少年"指的就是阿里山邹族群的儿女们。阿里山的邹族群早于3000年至4000年前已抵达台湾岛活动。邹人相信所有的人类都是由邹人的天神(hamo)所创造,早在传说中的大洪水之前,邹人已活跃在嘉南平原一带,后因生活习惯及适应狩猎环  相似文献   

13.
《台声》1994,(2)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帆和吕厚民、陈淑芬、徐肖冰、陈勃以及梁惠湘、胡国钦、宫正、任一权、陆中秋等10人组成的大陆摄影家访问团,于1993年12月8日抵达台北,与台湾摄影界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和创作活动.访问团一行在摄影大师郎静山以及黄金树、傅崇文等台湾同行陪同下,先后到九族文化村、日月潭、阿里山、太鲁阁国家公园、野柳等地游览创作,并参观了台湾省立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与台湾摄影界、文化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座谈.  相似文献   

14.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一欢快热烈、浪漫动人的歌声, 多少年前就将台湾宝岛风情万种的景象,定格在幻想的脑际里。今年8月上旬,在区政协、台办的组织下,作为台港澳考察团一行12人的一员,随团飞赴宝岛,实现了一桩久有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正错过了春天,是否就错过了最佳的赏花时期?在云南,一张全域范围内的四季赏花图,突破这种季节局限,让游客月月有花看。而且,在培育四季花香、优化赏花体验的同时,云南还大力延伸产业链,做足"花"文章,"舌尖上绽放的鲜花味道"成功征服众多消费者挑剔的味蕾;花卉精深加工产品逐渐融入到保健、日化等领域,全产业链开启"花香云南"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祖国大陆人眼里,台湾既是一个熟悉、亲切的地方,却又是陌生、神秘的。说它熟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它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这里有神奇的阿里山、迷人的日月潭,还有歌声中那耳熟能详的“阿里山的姑娘”;说它神秘,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不曾到过这里,都不曾亲眼见、亲耳闻。  相似文献   

17.
钞庚秀  王诗振 《台声》2005,(9):65-66
欢庆的唢呐吹起来,喜悦的鞭炮响起来。8月24日上午,到邓州台湾村寻亲的台湾阿里山邹族(相当于高山族的一个分支)一行5人来到台湾村。一下车,台湾村人就向亲人们表达了他们的热情:5名少女送上鲜花,在到台湾村村口30多米长的道路两旁,上千村民夹道欢迎阿里山邹族长老陈振魁首先看到了村口门楼两边的楹联:“祖启台湾源华夏,宗屯邓穰融九州。”深情祭拜台湾村始祖依那思罗9时20分,大家来到了台湾村陈姓高山族始祖依那思罗墓前。第一个发现台湾村历史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的涂征先生为寻亲团详细介绍了依那国罗的事迹。寻亲团对依那思罗墓虔诚地…  相似文献   

18.
金磊 《统一论坛》2002,(4):52-52
阿里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著名八景之一,但只要你走进阿里山触摸到阿里山那千年之沧桑,你便会感受到阿里山人民当年的艰辛历程。在阿里山的神木、日出、云海、晚霞与铁路这“五奇”盛景中,  相似文献   

19.
应台中县传播媒体记者 协会邀请,宁波市新 闻界代表团一行9人,于3月14日至23日赴台进行交流访问。这是宁波市新闻界首次单独组团赴台交流访问。笔者作为随行团员一同前往。短短10天,阿里山漫山遍野盛开的樱花、台北故宫博物院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但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更挥之不去的与当地新闻界人士的交往情景。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1,(1):100-103
台声最新推出《台湾旅游》栏目。临近兔年春节之际,带您去台湾过春节。体验与众不同的台湾宝岛八日游,您可以体验到宝岛台湾的风情,了解他们是如何度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还可以欣赏宝岛文化,品尝特色小吃,游阿里山、日月潭,看花博展。请跟我们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