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潘燕  李利 《瞭望》1999,(39)
按可比价计算,1949──1998年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3.6%;从1952年到1998年,工业增加值由119.8亿元增加到335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8倍;固定资产原值由149亿元增加到74211亿元,增长158倍;从业人员由1246万人增加到13934万人,增长11.2倍;企业数由1957年的17万个增加到1998年的797万个,增长46.8倍。经过50年发展,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实力显著增长。1998年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主要产品产量比建国初成几十倍、上百倍地增长。自1996年以来,钢、煤、水泥、农用化肥、棉布、电视机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本刊这一期的专题报道《四十年人民生活的历史巨变》,引证了一系列数字:40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3.8元增加到544.9元,增长了11.4倍,平均每年增长6.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由99.17元增加到1269元,增长11.8倍,平均每年增长6.8%。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间,增长幅度最大,所受实惠最多。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1988年已达3801.5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441倍。人均储蓄额由1.6元增长到346.8元。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1952年为76元,1988年达63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每年提高3.7%,总计增长了2.7倍。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里所含的内容则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所在的城市变化的回顾中,使枯燥的数字跃动起来,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的图画。回顾是有益的。不能把回顾视为消极的向后看,更不能一讲成绩、一讲发展,就讥之为“歌功颂德”。社会主义的每一进步、每一发展,都是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对于人民的功德,为什么不该歌颂?在建国40周年前夕,对40年的进步与发展作一系统的回顾,可以振作精神、鼓舞士气,以团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3.
50年来,中国就业人数有了巨大的增长,1952年仅有20729万人从业,到1997年末增加了2倍,过69600万人。特别是改革20年间,从业人员共增加了29448万人,年均增加1500多万人,可以说,中国50年来较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资本占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一成就就更令人瞩目了。与我国50年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的轨迹相适应,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低收益的产业不断向高生产率和高收益的产业转化。其一是城乡劳动力结构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88%的劳动力在乡村从事…  相似文献   

4.
我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全国一样,也是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发展的。九年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整个改革经历了一个由农村到城市,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综合,由经济领域到上层建筑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省改革走的是一条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搞活企业、搞活流通、对外开放、逐步改进宏观控制的路子。九年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旧体制已经被突破,新体制因素正在广泛的领域里和不同的程度上逐步形成。一九八六年与一九七八年相比,我省实现了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的翻番。社会总产值由160.72亿元提高到385.41亿元,增长了1.4倍;工农业总产值由133.22亿元提高到282.37亿元,增长1.12倍;国民收入由71.21亿元提高到160.6亿元,增长1.26倍;人民生活,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5元提高到299元,增长1.2倍,职工年均工资由654元提高到1251元,增长0.91倍;  相似文献   

5.
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有多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自 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滑, 199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为 4 6%,较上年下降了 4 4个百分点, 1998年和 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继续保持在 4 3%和 3 8%的低水平上。到今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只增加了 1 8%,增幅又较上年有大幅度下降。 统计数字还表明,我国农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减少, 1996年— 1999年各年农业收入环比增量分别为 73元、- 28元和- 53元,其中 1998年和 1999年是负增长,说明农业收入已不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  相似文献   

6.
农村的差距就是宏观经济增长的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我国日益扩大的城乡发展差距开始为各界所瞩目。 以收入水平为例。从1993年起,域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140元,而同期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lO元。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两者之比为3.3:1。这一比例在1993年时为2.47:1。也就是说,现在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水平相当于3个多农民的年收入。  相似文献   

7.
在某文摘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信息公司作过一项专门调查,结论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至1500元之间者,感到幸福的比例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1500元时,人们的幸福比例就开始下降了。 500元到1500元的人均月收入的家庭,倘若和下岗职工相比,或者和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都拿不到生活费(遑论药费报销)者相比,当然幸福。 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1500元者,感到幸福的比例就开始下降了,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我国沿海地区,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人们的月收入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那么,在他们那里,感到幸福的比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1998年的2150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每  相似文献   

9.
70年代,保安乡和耿车乡都是江苏省宿迁县出名的地方——耿车穷得出名,年年吃救济粮,花救济款,被人称为“要饭乡”,保安乡富得出名,是全县生产水平最高、人均产粮最多、农民生活最富的地方。可是,近几年来,这两个乡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85年,保安乡人均社会总产位474元,年递增率为12.9%;耿车乡已达1,231元,是保安乡的2.59倍,年递增率为40.3%。保安乡人均纯收入272元,年递增率为15.7%;耿车乡已达412元,是保安乡的1.5倍,年递增率为33.3%。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始年,我国居民生活在上个世纪末整体实现小康以后,生活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4.5万户居民家庭的调查,2001年1~11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人均消费支出4832元,增长6%。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先看一组有关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对10万住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依国际惯例,以占家庭总数20%的高收入户和20%的低收入户收入差距为比较点,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1978年为1.8倍,到1993年扩大为2.9倍:农民的收入差距在1987年是2.9倍,到1993年扩大为6.6倍。资料还显示,这种收入差距明显地反映在地区格局当中。以西部地区收入水平为1,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1993年为1.37:0.93:1,而到1994年,变化为1、41:0、95:1。上述两类数据反映的是宏观格局中的收入差距,这一点在各阶层公众的个人的或日常生活的…  相似文献   

12.
深 圳特区像一个谜,20年里始 终吸引着千千万万中外人士 的目光。这是因为,20年间深圳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成就:20年间 GDP从1 . 9亿元增长到 1436亿多元,增长了 756倍,年均增长 31. 2%,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3%,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41. 8%,创造了世界范围内最快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当年“亚洲四小龙”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也获大幅提高,1999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9万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 100多元。 而更为…  相似文献   

13.
一、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特点(一)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拉大以1998年为例,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4929元,剔除物价因素与上年相比微增0.5%,其增幅比1997年回落了18个百分点,与全国城镇平均增长5.1%相比低4.6个百分点。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人均工资分别为5821元和404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4.9%,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此外从收入结构看差距呈现拉大态势,  相似文献   

14.
有限体制改革下的管理改革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 《瞭望》2004,(32)
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估,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都诠释了一个成功的国企改革故事。从4年前人均年营业收入不到100万元,发展到年人均营业收入600多万元,人均利润近30万元,中关村建设将中国本土建筑企业与国际一流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缩短了6倍。  相似文献   

15.
积重难返的困境 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是相当长时间以来呼声很高的社会问题之一。很多城市被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困扰着。据北京市调查,50年代末与80年代初相比,全市居民全年人均门诊次数由1次上升到11次,增加了10倍;全年人均使用病床量由0.3天上升到1.2天,增加了3倍;1986年全市需要住院的110万病人中,有54万住不上院,一些需做心脏手术的甚至要排队2~3年。  相似文献   

16.
位于湖南省黄盖湖畔的源潭镇长源村近些年越来越富了。1978年,这个村人均年收入仅180元,而到了1985年,就达922元。富了之后,村里产生了一些新问题:由于农户经营能力和技术的差异,农户间收入的差距有所扩大;因投入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个人承担的风险增大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军烈属的优抚、鳏寡孤独的供养标准和服务水平也需要相应地提高。另外,抵御自然灾害、以丰补欠、老龄福  相似文献   

17.
(一) 被誉为全国铁路改革“第一号种子”的广深总公司,八年内实现了“五大发展”:用三年时间建成广深双线,新增和改造线路316公里;客货运量翻了一番多,运能由1983年的35.5对增加到1991年的84.5对;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运输进款、实现利润、创收外汇年递增分别为22.9%、14.9%、17.7%,每营业公里收入、人均创运输收入和人均创利,分别比全路的平均水平高出6倍、5.3倍和7.6倍;多种经营大发展,目前有商场、酒店、塑料餐具厂、制衣厂等20多个经济实体,经营旅游、广告、医疗、印刷等30多项业务,逐  相似文献   

18.
最近记者到赣南老区采访,看到村村寨寨新房林立,深山小镇上熙熙攘攘,购销两旺。当老乡们谈论着乡间的变化时,满口是开放、改革的新名词,与10年前的情景大不相同了。据赣南地委书记黄明鑫介绍,在改革开放的10年中,赣南的各级领导带领700万老区人民,以积极的苦干代替消极的苦熬,走出了一条治穷致富的路子。1978年,全区104万户农户中,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住不蔽风雨的“三不户”就有33.4万户;现在“三不户”已有98%告别了过去的那种困境。改革、开放10年,赣南创造的财产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0年前增加4倍,1990年达到540元,有不少农户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年增长2663元 据统计,1999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2元,2003年达到7005元,4年增长2663元。同期山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1612元。在1981年至1999年的8年间,该省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比全国少增长0.41个百分点;而2000年后平均每年比全国多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20.
兰岚 《团结》2010,(4):36-37
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突出。据统计,1995-2007年间国家预算内财政收入增加了6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上涨1.6和1.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