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一吕正操将军,是张学良的老乡、同学、部属和知己,两人共事长达十余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吕正操参加了共产党,并率部脱离东北军改编为八路军。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音讯阻断。新中国成立后,海峡并不能阻断他们的相互思念。张学良在台湾被软禁中  相似文献   

3.
帙明 《党史纵横》2006,(5):56-59
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曾是张学良的老乡、同学、部属和知己,两人共事长达十余年,情同兄弟.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吕正操参加了共产党,并率部脱离东北军参加八路军.从此,两人天各一方,音讯阻断.  相似文献   

4.
帙明 《世纪桥》2005,(11):55-57
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曾是张学良的老乡、同学、部 属和知己,两人共事长达10余年,情同兄弟。西安事变 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吕正操参加了共产党,率部 脱离东北军改编为八路军。从此,两人天各一方,音讯 阻断。但是,海峡并不能阻断他们的相互思念。张学良 在台湾被软禁中曾经对他的亲人说,在大陆,他最想念 两个部属,第一个就是吕正操。改革开放后,张学良的 侄女张闾蘅来大陆经商,沟通了张学良和吕正操的秘密 书札来往。人到暮年,两位老人都渴望着能见上一面。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6.
吴跃农 《党史纵横》2003,(12):20-22
长期以来,人们曾一直期望张学良开口,说一说"西安事变"的幕后.现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已经公开,实际上,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不可能有什么重要的秘密了,只是在所有的关于"西安事变"的叙事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彭德怀.彭德怀与"西安事变"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话题,且让我们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7.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到西安严令“进剿”红军的蒋介石,发动兵谏。经中国共产党努力,西安事变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张学良为表诚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但被蒋下令软禁,长达半个世纪。而杨虎城在被关押12年后,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8.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发生70周年.毫无疑问,抗日救国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基础.但是,张学良爱国思想的形成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凤凰山位于湖南省西部沅陵县城东南方沅水江畔,山峰峻拔,林木茂密,风景秀美,山上建有凤凰古寺,是游览和避暑的好地方。1938年10月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因遭蒋介石的软禁而被押送至此,到1939年12月被转押  相似文献   

10.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声威显赫、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他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数"西安事变"了.这一事变,后被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盛誉为"张学良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扭转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的‘杀手锏'".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有幸相识并相见恨晚,彼此欣赏.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促蒋介石联共抗日。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拘留,以所谓“军法”判处10年徒刑。后虽“特赦”,却明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实际上被无限期地拘禁起来。张学良将军先后被软禁在浙江、安徽、江西等地。1938年初,被转移到湖南,先后在郴州苏仙岭、永兴油榨树镇、沅陵凤凰山羁押。从1938年初到1939年底,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少帅在湖南度过了将近两年的幽禁生活,留下了报国无门的万般遗憾,也留下了忧国忧民的满腔激情。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驻西安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毅然发动“兵谏”。西安事变,震惊中外。霎时成为国际国内政治舞台的热点之一,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事变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早已为历史所鉴证,著述累累。本文拟就若干问题,提出新思考。一、事变的根本原因是张杨与蒋政见尖锐对立的总爆发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以“兵谏”方式督促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的爱国行动。张学良、杨虎城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决心与勇气,敢于发动“兵谏”,众所…  相似文献   

14.
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在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国民党当局囚禁,1946年又转至台湾,他的内心天时不充满了愤恨,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到了晚年,他更是怀念故土、亲人。 1980年10月20日,张学良和夫人赵一荻在台湾当局几十名“随行人员”的“护卫”下,前往金门作一次小小的旅行。  相似文献   

16.
正16.西安事变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华北地区加紧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迫令张学良、杨虎城立即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调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囚禁了陈诚、  相似文献   

17.
屹立在湘西“武陵源”东南、沅陵县城对岸的凤凰山,是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蒋介石软禁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地方。这块别有洞天的风水宝地,也因此滋生出了一些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联合发动兵谏,以武力拘捕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中共的大力协助下,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陪蒋飞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回,被蒋介石终身监禁。曾经把蒋介石当作人质的张学良转眼间变成了蒋介石的阶下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悲剧,而且这个悲剧在于主人公是“自投罗网”。很多同情张学良的人无不为此深感遗憾,认为张学良为了抗日救国,舍身忘己,精神固然可佳,但陪蒋回宁,乃是一个错误的行动。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7)
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事件,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停止内战,联合各界力量一致抗日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是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人物,然而历史上对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终究没有将事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全面平等的分析与考察,本文将从新角度探讨中共及社会各界因素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东北救亡总会”领袖高崇民被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设计骗至重庆,度过了近五年的软禁生涯。抗战胜利后,被人尊称为“胡公”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却巧施掉包计,使高崇民神奇般逃出了戴笠的魔掌。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应邀往西安处理事变事宜,与张学良、杨虎城的智囊人物、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崇民相识,开始了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尽管周恩来到达西安后立即剃掉了他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