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婉滢 《学理论》2013,(20):253-254
生命是人的载体和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下,幼儿是完整的生命存在,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绵延性和创造性的个体。针对幼儿教育过程中漠视生命的现象,教育者需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并把握其生命活动的瞬间,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直觉发展空间并与其建立和谐的对话关系,让渐渐消解的幼儿生命意蕴重新回归。  相似文献   

2.
在胡塞尔哲学中,生活世界本体论是通往超越论现象学的诸多道路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进路.在这条进路中,胡塞尔通过对作为自然态度形式之一的自然主义态度的批判,让生活世界问题浮现出来.胡塞尔认为,自然主义态度不仅在逻辑上存在着背谬,在实践中也存在着对生活世界进行遮蔽的危险.对自然主义态度的悬搁可以回返到生活世界的领域和素朴的自然态度之中,面对素朴的自然态度进行超越论的悬搁可以回返到超越论现象学的领域之中.胡塞尔的这一思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对反思当下哲学领域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9,(10)
《精神现象学》表明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自己构建自己的道路"是一条作为完满体系的、以达成"实体即主体"为旨趣的"科学"道路;并且,"按照这个方式"呈现出来的意识即"绝对知识",是在运动过程中开显自身的那种终极"目的"。而以上所谓"科学"道路的"构建"与意识运动的"呈现",实际上又贯穿着整部《精神现象学》。因此,在从"科学体系"到"绝对知识"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达成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一种总体理解——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奥克肖特认为 ,政治是对政府的反思 ,每一种政府体制和政府职能的理论都有自己的道德信仰 ,所以 ,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权政府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权政府分别是对个体道德和集体主义的回应 ,但集体主义的政府和自由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高峰 《求知》2014,(11):7-8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这是当前推进全面改革、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懒官是懒政形成的主因之一,解决好为官不为的问题,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使命责任,致力营造风清气正、进取有为的政治生态,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论民主的内在冲突——一种对民主的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民主是一个具有内在冲突的概念,既存在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又存在建构理性主义与演进理性主义两种运作论的冲突。民主的内在冲突不能从根本上取消,只能在不同理想之间、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对价值观与运作论的选择与调适只能依据历史现实与时代要求。民主内在冲突理论和我国的现实状况共同决定了我们对民主的认识:民主的基本前提是保护公民权利;民主的实质要求是制约公共权力;民主是一种政治过程,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崔爽 《理论视野》2014,(3):13-15
在国内,有些学者将"暴力革命"看作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唯一的和本质的手段,并有所谓马恩晚年是否放弃了"暴力革命"转向了和平转变的争论,"暴力革命"也被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其他具有空想和妥协性质的民主派和社会主义者的本质区别。在国外,暴力革命理论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恐怖主义和集权主义的代名词。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时期的一系列文章,笔者认为这些看法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对于"暴力革命"的论述有很大偏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主体性价值的论证,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基石,也是当代中国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对人的关注和思考始终具有优先的和终极的价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政治主体性的真正确认和建构作为本质规定,把确保按人民的意志配置和使用政治资源作为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9.
考察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主体概念变迁与形而上学逻辑进路的内在关系,在传统主体性形而上学中,表现为在基本设定中的亲和关系和在生成进程中的一体化进展;并隐匿于马克思以现实的人重构主体,将形而上学的历史性、现实性、价值性理解为人的基本属性的内在逻辑中;直至在异质性主体徜徉的现代微观形而上学中,开显为基于"转向自身"形成的个体主体化进展。总的说来,主体由同一性向异质性的转变,以及形而上学的微观个体化进路,交织出主体境界作为现代形而上学研究归宿的判断。主体境界表征现实的人的自在、自为、自觉、自律的存在方式,及其与自由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内在张力,它通过个体形而上思维再现人对现实的认知图景,提供给人的感性活动以价值原则的方式,促使人从主体境界中获得合理性、合价值性和合道德性的行动目的和行动方式。故而,主体境界表现出现代形而上学个体性与关系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等多重维度的交织。  相似文献   

10.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183;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国内哲学界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理解与诠释,虽然抓住了实践、社会、历史等马克思哲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但研究往往局限于对概念、文本的直观性理解,忽视了马克思变革人性观的生命根基.人的"本质交换"作为人的"本源性"生命存在方式,对它的生命自我意识是理解马克思人性观的视角之一.在人类生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的"本质交换"有其特定的方式.西方传统哲学家运用"实体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抽象化,人与抽象"本体"进行概念性的"本质交换",人性亦被"抽象化".马克思运用"生存观点"思维方式,将人的"本质交换"诠释为"现实的人"社会地、历史地实现生命本性"对象化"的活动方式,从而确立了"具体人性观".马克思立足于对人的"本质交换"的觉解变革人性观的致思理路及其思想成果,是当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个性化"人性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罗洪 《理论导刊》2006,3(8):18-20
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急剧转型,使得改革之前的“两大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演化为目前的多元阶层结构,阶层已成为考察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变量。然而,在社会剧烈分化所衍生的多元阶层结构中,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及半失业人员阶层明显处于社会下层和底层的位置;他们是改革代价的承担者,与整个社会是断裂的。这正是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是民主的两种实现形式。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大规模的直接民主在政治上缺乏现实性,间接民主成为民主政体中的主流方式。间接民主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本身也存在着由“代表权”与“科层制”引发的内在矛盾,这使得其运作往往会产生反民主的结果,对此可以从政府制度的完善与成熟市民社会的培育两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4.
奠基于全面而系统的文本基础之上的理解,最终会呈现出一个与以往很不相同的马克思形象,形成对马克思哲学新的诠释,把其关乎理解世界的"哲学方式"的超越、新的"世界观"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全新把握、社会认识论和"历史阐释学"的探究、鲜明的哲学归旨与思想特征等方面充分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现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东亚行政模式”实际上是对行政国家一般特征的错置。尽管中、日、韩三国在治理传统上有诸多共性,但这三个经历过现代国家建构洗礼的国家在行政国家的形态上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基于行政生态视角,从制度环境、主体结构和行动过程等三个维度开展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发现中、日、韩三国的行政国家形态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因而并不存在一种“东亚行政模式”。通过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在学术上澄清行政国家不同形态的基础上,更要深刻领会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差异,在实践上真正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施特劳斯通过揭示隐藏在西方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中显白教诲与隐微教诲的写作方式问题,展开了对古典哲人及其哲学的双重理解和深入阐释,并将此视为理解古典哲人和阅读古典哲学的重要原则。参考并借鉴其隐显二重说的解经原则来理解孔子与《论语》,在于提供一种比较视域下的观照与反思,重新审视在中国的学术传统下,何以只有一种显白教诲的孔子及其学说,在后世被不断而又不可避免地以隐微教诲的方式予以解读和阐释。同时指出,只有回归到作为古代哲人安身立命与济世化民的生活方式那里,并将孔子弟子纳入与孔子一致的文化传统的视野,才能获知孔子本人做出的真实教诲及其意图,并以此真正理解作为哲人的孔子及有双重教诲性质的《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