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哈贝马斯与罗尔斯这两位当代康德主义者虽都以"准先验主义"的理路来重建公共领域的规范基础,但却陷入了"家族内部之争"的重重迷雾之中。二者争论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对话共识"与"重叠共识"之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争";真理与正义相联"还是"真理与正义相离"之争。明辨这些论争,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他们在道德哲学运思上的理论秉性,把捉二者在政治哲学诉求上的基本实质。  相似文献   

2.
"五四"先贤所拥戴的"赛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多重意义:现代科学及其技术应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现代科学还扮演着通过知识启蒙重塑社会文明的角色,而科学世界观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重新理解,则构成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深层内核."五四"以来科学世界观建构的主要教训是避免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在知识和技术、道德和信仰、审美和艺术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通过文化实践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念和完整的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带有很强的文化意味。韦伯是研究文化现代性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借助工具理性来阐释文化现代性的核心内容。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文化现代性蕴含了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三大文化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了现代性文化诉求的意味。现代性遭遇了后现代的质疑与批判,这是因为现代性本身固有的矛盾和张力:工具理性与自由、一元化逻辑与多元化文化诉求。其中,现代性文化的传统性悖论是现代性文化固有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这一形象的语词,通俗而又明晰地表达和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当代中国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应当明确,由于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和契合,当代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内涵和实质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复兴,而是现代化的实现,即经过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廖卢琴 《学理论》2012,(33):25-27
现代性和乌托邦精神是两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概念,现代性关照现实,乌托邦精神指向未来,要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去构建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以可能?从检讨现代性的角度着手,深入分析现代性的特征及其困境,并探讨乌托邦精神的内在价值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意义。提出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精神张力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一方面既保持现代性的优势,又能发挥乌托邦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性二者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以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中国的现代性为主线,是解决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学术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同时,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为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问题,不但对解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自欧洲启蒙时期开始出现,到20世纪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强调主体性原则、理性原则等.1978年,中国又开始新的现代性追求时,西方已开始反思现代性,但理性精神仍是人类有价值的宝贵成果.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追求现代性的道路,其后最为重要的标志应是辛亥革命.新的一场现代性追求已使中国由计划经济国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社会政治改革还有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需要我们付出卓越的智慧和努力去完成.  相似文献   

8.
林爽 《学理论》2013,(11):31-32
作为一个彻底的辨证论者,马克思在肯定现代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本质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奠定重要前提的同时,也指出现代性所造成的殖民统治及其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地阐释了世界历史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过程,并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人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问题和全面把握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哲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1)。本期笔谈选登了6位著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4)
"问题与主义"之争作为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外、国内的客观形势不同的认知之下,对于中国未来道路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而引发的一场知识分子内部的争论。在争论当中双方依旧保持盟友的关系,双方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这场争论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成长必须和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的“早期近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界一直没有在中文里把"近代"与"现代"这两个词的对译确定下来.中国近代史学者历来是把"Modern Chinese History"翻译成"中国近代史",而把"中国现代史"理解成"ContemporaryHistory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群众史观与"领导权力"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贵生  李俊赴 《理论探讨》2007,1(2):152-157
人们一般把“领导权力”理解为支配他人的能力、力量。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肤浅,背后隐藏着英雄史观思想。从群众史观的角度认识“领导权力”,实质上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了一定的利益目标,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领导者所形成、具有和体现出来的真正能够调动、组织、指挥、率领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实现特定目标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这样认识“领导权力”的实质,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炳润 《理论导刊》2001,(10):16-1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总结历史,分析现实,前瞻未来,把当代中国的两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紧密相联系,作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其在理论上的创新,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实践之树常青。理论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创新是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深化改革的前提,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创新是突破性的发现,革命性的变革,综合性的创造。创新贯穿于“三个代表”的全部内容。先进生产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哲学视野中的制度演化规律是指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制度演化大体遵循这样三条规律:路径依赖、量变中的质变和渐变中的突变并存、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空场"在客观上形成了构建当代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理论困惑.但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致思理路,我们还是能够准确把握内蕴于其中的文化指归,从而确立构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前置性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对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强调和关注.其次,马克思主叉哲学的人学转向为文化哲学思维范式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阐释为文化哲学的论证提供了生存论意义上的论据.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着眼于人的全新生存方式的理论解读展现出明确的文化指归.无论是着眼于文化现象的哲学分析,抑或是立足于文化视角的理论阐释,当代哲学研究已经扬弃了单纯的理性思辨,转向对于人的存在的文化解读.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后世哲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文化哲学思维范式正是内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指归在当代的理论延展.  相似文献   

17.
赵理直 《学理论》2010,(24):180-181
王士祯的“神韵说”是影响有清一代的著名诗歌理论,包含作家、作品和读者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本文从美学理论入手,通过对王士祯诗话资料的分析,解读王士祯“神韵说”的审美理想,即诗歌应有禅味,“清远”至上。  相似文献   

18.
(一 )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视察南方发表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这两个重要讲话,都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概括、发展和创新。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邓小平 1992年春天在视察南方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其后,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表征的是社会生态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友好相处和良性互动的状态,这种具体状态既是在人类社会系统的"和合"运动中创生的,又是人类社会系统"和合"关系的表征.人类社会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和合",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本质,也反映着"和谐社会"的价值本质.因此,人只有在理性的价值关怀的观照下,在理想尺度与现实尺度、整体尺度与个体尺度、目的尺度与工具尺度相统一的价值实践基础之上,才能不断趋近"和谐社会"的理想诉求.  相似文献   

20.
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实在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自觉地与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起来,并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事实上二者有很多本质区别,这些主要区别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论四个领域分别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