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匕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为主线,以抓机遇、扩内需、打基础、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改善保障民生和促进和谐社会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黔风 《当代贵州》2009,(24):3-3
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和各项决策部署,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全省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涵盖了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突出了导向性,体现了时代性和科学性。山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进一步统一全省上下加快科学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要紧话     
《党的建设》2007,(1):1-1
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坚持和谐共享的发展方向,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优势产业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力求在经济社会的主要领域取得新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 近年来,怀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总体上仍属于后发展地区。从经济实力看。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03.69亿元,但在全省排名仍然靠后。人均生产总值10950元,比全省低6571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37亿元,在全省排名从2007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8位,但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只相当于全省的43.3%。  相似文献   

7.
《党建》2009,(1):1-1
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的各项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快速、效益提高、协调性改善、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季度全省完成生产总值872.3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3.6%,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09,(1):24-25
·上情下达·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经济工作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这个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2.
彭勇 《当代贵州》2008,(1):19-21
2007年12月20日至21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贵阳举行。总结2007年的经济工作,部署2008年的经济工作,是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全面分析了我省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对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就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了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1)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2)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进出口总额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07年,贵州经济增长创造了22年来的最高纪录。2008,贵州承前启后再度出发。 一个地区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年份注定会成为永恒记载。2008年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是五年一次的换届会议,选举产生了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继续实施好我省“十一五”规划,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开创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期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不仅是关乎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也将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会议对2014年经济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必须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保持转型发展定力,全面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叉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高位增长.整体经济在较高平台上良性运行。盘点2006。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定格为风量.一个个闪光点令我们欣喜不已;这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中央精神与青海实际相结合,坚持富民强省目标不动摇。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轨道的大手笔.是全省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压力的释放有一个过程,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政策,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一、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今年以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1)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8%,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26.8%,财政总收入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我省为2.2…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是我省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继续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问题,对省财政厅等11个单位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