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刷卡     
马丽 《党员文摘》2007,(3):44-44
一天,我陪怀孕的妻子去医院检查后乘公共汽车回家。一上车,我像往常一样拿出IC卡,对着刷卡机刷了两下。然而.在我刷第二次时.售票员可能因为人多没注意,要我妻子买票。妻子回答说:“我丈夫已替我刷过卡了。”女售票员不依不饶,说她根本没看见。说话间.双方语气里已夹杂着不友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2.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3.
半间偏房     
“一一”节,三哥娶儿媳妇,请我们去吃喜酒.当时妻子回答不去。三哥赶到县城亲自来请,妻仍然不去。三哥急了。问是不是对他有意见?我赶紧打圆场说:“哪会有呢,主要她这几天身体不适。你家里忙,先回去吧,我们明天就赶到。”其实妻子不愿回老家真的不是对三哥有意见.而是有一件事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宫维民同志: 我有个小“金库”,是瞒着妻子搞的。钱也不多,多的时候有千八百。我这点钱被妻子发现了,她大闹一场,说我对她不忠诚,怀疑我有外遇,还要和我离婚,逼着我把小“金库”充了“公”。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但为了“小家”的安宁,我只好忍气吞声。我越想越不明白,难道丈夫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私房钱吗?有了小“金库”就是对妻子不忠吗?  相似文献   

5.
妻子的生日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那天,我下班回家,阻止她下厨房,张罗着去饭店潇洒一顿。妻子问我:"琳琳来电话了吗?"我摇摇头,知道她关心的是女儿的祝福。妻子又问:"也没发信息?"我说等晚上吧,女儿白天有课。妻子在工厂里当质量检验员,车间里对接手机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妻子连手机都不配,生活得倒也清静自如。  相似文献   

6.
散步     
莫怀戚 《党课》2014,(24):124-124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相似文献   

7.
刘益飞 《廉政瞭望》2010,(22):34-34
今年假期,我与妻子在兵团知青时期的好友、北京知青伺龙江夫妇盛邀我们结伴去尼泊尔旅游。行前,龙江夫人芳洁有几分调侃地对我说:“尼泊尔现在是共产党执政,你这个党建教授,说不定就会碰上尼共,就会和他们交流呢!”怎么也没想到,竞被她说中了。  相似文献   

8.
妻子梳妆完毕,转过身来时,你感觉她很美丽,想赞美一句。可是你怕显得肉麻,怕妻子不领情,于是你用诸如“老夫老妻了,不必再来这个”、“我就是不说,她也不会不高兴”等等“逻辑”把你的喉咙堵上,你终于没说。  相似文献   

9.
家有贤妻     
家有贤妻,是一个男人一生最大的幸福。年过四十,我切切实实感觉到了这种幸福,并常常为拥有这种幸福而忘却所有的烦恼和苦痛。18年前,我是一个扛着钢锹、赤脚踩着烂泥的种稻小伙。那年春天,我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康玉甑。也许这就是缘分,在县农场10年的春种秋收,每年都有近百名女孩去打工,而我只看上这位只做了一个季节的临时插秧女工。她也不嫌我家穷,就是在结婚时也没有置办当时新嫁娘个个喜欢和追求的那些东西,她说她只爱我。后来我从农场调到县城工作,转为干部,但生活条件依然很差,带着妻子租居民房长达6年。再后来我四…  相似文献   

10.
夜读小记     
述隆 《求贤》2006,(1):25-25
自2000年妻子经历了一次“下岗”后,我全家的情绪都被笼罩在她工作动荡的余波里。有几次面试挫折后,她曾大发感慨:现如今像我这年近40岁的普通人,就像是大白菜——垫底了。意思是说,只有市场上娇贵的菜品断了档,人们才会把目光转到大白菜身上。  相似文献   

11.
黄禹康 《世纪桥》2009,(10):32-36
千里寻妻泪沾襟 1960年10月,时任共和国副主席的董必武千里迢迢来到江西瑞金。此次故地重游,主要是为了寻找失散20多年的妻子。在瑞金时,他同陈碧英有过一段美满幸福的夫妻生活,两人感情甚笃,长征时夫妻分离,此后再也没有听到陈碧英的音讯。说着,董老眼含泪花,动情地说:“这是个很好的姑娘,救过我的命。她比我小了20多岁。她要是活着,还不满花甲,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她。”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知道彭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的背后。作为彭真的妻子,她毫无怨言。但彭真却为此而叹惋不止。1997年2月23日彭真逝世前,曾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她是个大学生,在工作上很有能力,是我耽误了她。”  相似文献   

13.
1992年7月,怀化地区好联副主任赵婉玉,从全国妇女干部学院学习回来,得知自己将赴虽证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职。她没有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舒槐林,直到临走前一天晚上,才对舒槐林说:“如果组织上要我下基层,你说该怎么办?”舒槐林一听,开玩笑地说:“听从组织安排。”舒槐林见妻子不说话,马上有了预感:“你真的要去?那我们这个家卜…··”他正想嚷起来,忽见妻子双眼涌出了泪水。“我不去虽江!”父亲吵了起来。“叮叮当当——”母亲甩起了锅碗瓢盆。这个晚上,谁也没有理睬她。赵婉玉走马上任后,认真分析了新时期宣…  相似文献   

14.
刘义麻将打得好。这是他自己说的,她妻子却对此很不以为然。“管啦,管不了。”她说。当初刘义是小队长,大小也算是个干部。“村里的干部凑到一起,也没事儿干,就得玩。”说这话时,刘义一脸的无辜。“说实话,我对当时的村领导就没什么好印象。”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1月22日下午6时许,攀枝花市邮电局小车司机共产党员唐礼程正忙着家务,妻子张素云下班回来了,一进屋她便把手提包交给丈夫小唐说:买的1000元集资债券兑回来了,你数一下看对不对,我取时没有点。小唐拿出妻子取回的钱,有些吃惊地对妻子说:你不  相似文献   

16.
吴长利 《求贤》2012,(12):53-53
“你应该冲去,这个时候就需要党员上。家里你放心,有医院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困难我们娘俩儿能克服。”这是妻子在我援疆临行前对我说的话。1998年3月,我们医院接到上级的指示,要派一名泌尿外科副高职称以上的同志去支援新疆。当时科室里符合条件的同志共有7名,我是其中唯一的党员。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放弃去美国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正常与反常     
我和妻曾临时在北京一处筒子楼住过。妻常给我这样的提醒:“求求你把男厕所的自来水管关了。”原来,有些人在厕所方便后柠开自来水开关就忘了关闭,以致水哗哗地流。妻子说:“那水都浪费了,多可惜。” 我时常说妻子反常,精神有毛病。公家的自来水哗哗流,关你什么事。妻说:不关我什么事,我看到水白白流掉就心疼。我不想与她深计较,因为我知道惹火了她没有好果子吃。不久,妻收拾行装,回东北老家了。 留下我一个人,不免在屋里胡思乱想,我渐渐觉悟到,我说妻子反常那是错的。公家水哗哗地白流,你上前把它关了,只是举手之劳。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人应有的觉悟,可我却拿着不是当理说,竟然误解妻子的纯朴善良之心。一种愧疚之情涌上心头。 何为正常,何为反常?时下社会上某些“标准”让人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07,(10)
这是发生在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金钱堡村的一个真实故事。这是一对平凡的夫妻,每天,丈夫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去卖鱼,妻子在家等着他平安回家。他们做了26年的夫妻,她病了26年。他说,她有病,可是我爱她,她让我一辈子都心怀感激。  相似文献   

19.
永失我爱     
我永远都会记得那个晚上,我像平时一样在看体育新闻,妻子洗了澡出来对我说:“我的脚上怎么多了一颗黑痣?”我是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觉得女人都喜欢大惊小怪的,就没有理会她。我们的生活应该说是很和谐、很安逸的。从我在公司任了高职之后,妻子就当起了全职太太。我的工作三天两头要加班,还经常出差,有时候一走就是几个星期。出差在外,别人都会很担心家里老人身体如何,孩子功课怎么样,而我,总是悠闲笃定的,我知道,她会去照顾我父母,她会辅导儿子功课。事实上,羡慕她的人和羡慕我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20.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几个早已安排的课程,也只能请假。对方说:“这门课,很难调,请尽量给我们一个机会。”我回答:“也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只有一个母亲。我这门课,没法调。”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头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她的眼角会流出一滴热泪。但没有。妻子说,如果真有眼泪,证明妈妈还很清醒,而这种清醒就是痛苦。作为子女,千万不要对老人做最后的情感索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