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地矛盾不断出现 ,尤其是农地使用权方面的矛盾突出 ,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一、关于农地使用权的制度规定及政策体现农户通过承包而获得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其权能方面的规定和制度并不多 ,只是规定“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新《土地法》也只是原则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但在政策和现实层面上 ,农民…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改革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农民生产积极性能否得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党的农村政策是否符合农民的自身利益。各级党组织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就应当尊重农民的需求。我国农民的基本需求,可以归结为“求稳、求富”。“求稳”就是农民追求社会环境安定,希望党的农村政策具有连续性、稳定性,而害怕政策朝令夕改无从适从。“求富”就是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如果他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会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建国初期,我国农民通过土地改…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桂银 《唯实》2001,(1):26-28
土地分户承包经营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对我国的农业生产 ,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目前土地承包中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一、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 .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规范。《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 ,由…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十年,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同,多农民积极性最高的十年。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由于我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上,忽视了农村的政治思想工作,致使农村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部分农民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淡薄,有些地方封建迷信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滋生蔓延,等等,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以来,在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增产、平衡粮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人口广泛流动,土地的实际耕作者发生较大变化,而粮食直补仍由原土地承包人按照所承包土地面积领取,真正的种粮户、售粮户未能得到应有的实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由农民创造、国家认可并推广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客观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又异军突起,农村生产力获得了飞跃发展。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又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超小型”的家庭分散经营与要求规模经营之间发生矛盾;“小而全”的家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导下的“股田制”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巨大解放,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紧张,人均耕地少,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经营制度下,农户承包责任田地块狭小,造成土地经营的细碎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8.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次飞跃之后发展势头减缓,尤其近几年,农民的相对收入呈下降的趋势。因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尽快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已刻不容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能否用过去计划经济那一套,给农民下达计划指标?显然不行。不闻不问,完全让农民自发调节,这在极少数农民也许能做好,而绝大多数农民却很难跟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一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揭示了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演变的主要趋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关键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村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0.
王炳春 《奋斗》2009,(12):38-3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是极其重要的“维稳”之举j国务院延长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期并实行“一免三补”,是非常及时的“富民”之举。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是躬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具体体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新型权利,是伴随着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建立而生的。这一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推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过去那种单一的集体统一经营体制已转变为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把集体的优越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可是中西部地区目前的问题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是“空白”,统一经营这个层次很脆弱甚至“断层”,不仅阻碍了农民脱贫,也影响了家庭经营稳定发展。因此,培育集体经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当前中西部农村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应…  相似文献   

12.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何突破分户经营、小农经济的樊篱,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市场化?闽北“公司加农户”的实践,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探出了一条新路。“公司加农户”是以经济实体(公司或企业)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同时,提出了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深化农村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调动农民和农村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把“吃饭农业”转向“市场农业”。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就是适应这个转变应运而生的,它是广大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一条改革新路,是深  相似文献   

14.
一 十年改革,婺源县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同时,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由过去的集体劳动转为分散经营,农村工作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几年来,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农村中部分农民,特别是在一些青年农民中,共产主义信念、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淡薄了;农村中封建迷信、赌博、包办买卖婚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滋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加之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也不断提高,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有所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新的阶段要求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提高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科技的应用和提高则又依赖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一、强化集体经济是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客观要求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之后,这种新的农村经营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在大好形势的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是一些地方(一部分村庄)在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由于对中央提出的这一方针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采取了许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由于改革过程中经济利益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加之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中的失误,广大农村确确实实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影响着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段秀萍 《新长征》2009,(4):40-4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继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中,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农村经济改革成败的标志,是保持农村稳定的关键。一、北京郊区农民收入现状 “九五”期间,京郊的改革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原则,在不断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加大了对农民家庭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农民家庭经营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直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据郊区农…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问题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80年代初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不改变所有制的情况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取得了两项成果,一是建立了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机制;二是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实地了公有土地与家庭经营方式的结合,摆脱了原有生产方式的禁锢,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土地经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土地,从产权管理到使用和流转制度,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