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湘茹 《求索》2013,(7):152-154
《蛙》在此之前荣获茅盾文学奖,其独特的文本构成与文中"姑姑"的形象都备受研究者关注。有人认为小说探讨了生育,关注原罪和救赎主题,但也有人认为小说只写了一出庸俗惨剧。本文认为,《蛙》力图描述新中国生育史,讲述了核心人物在不同时代不同生育介入手段下的故事。从女性主义视角细读小说,会发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前、计划生育政策后和2 1世纪三个时期,生育其实始终没有脱离传统的父权制生育观掌控。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王国中有大量物质、社会、精神、语言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但莫言并没有停留于社会生活层面的诸种民俗事象活化石般地记录和复现,而是经过审美取舍和艺术关照,通过场景化、情节化、意象化等叙事手段将民俗叙事与小说整体叙事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作家"人的小说"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他本人也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改编和剧本创作,他的创作无形中受到电影艺术的深入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以故事的传奇性和史诗性满足了电影的叙事需求和人性深度;通过蒙太奇的闪回切换,将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并置、过去和现在并置、审美与审丑并置,营建了独特的叙事时空;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传达出难以言喻的情感浪潮和对封建伦理的强烈控诉;他对色彩元素的重视有助于小说意境的营构和诗意的抒发,其声音元素的民间色彩又为他小说的民族化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金双  范晓霞 《前沿》2012,(11):186-189
林纾及林译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除了外部的时代社会原因外,最关键的是他出色的译笔及极富个性化的"误读"。正是学界对其毁誉交加的"误读",成就了林纾及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略的地位。林译小说中的"误读"大致有时代社会、合作者及个人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莫言小说《天堂蒜薹之歌》中大量使用拟声词,不仅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原文语境,同时使小说具有音韵之美。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葛浩文在英译《天堂蒜薹之歌》时采用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并从宏观上把握葛浩文的翻译观,以期为拟声词英译提供指导。葛浩文在英译拟声词时主要采用直译法,对于不易译、不可译以及表意含糊的拟声词,采用意译、增译、减译以及造词等翻译方法和技巧,尽可能使译文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6.
莫言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小说《白狗秋千架》运用知识分子返乡的传统模式作为小说的基本构架,但作者却并未采取启蒙的俯视视角进行乡土书写,相反,作者用融入乡土的深度情感介入表达了知识分子面对乡土的窘迫,并通过这一视角将高密东北乡的生存苦难充分表现出来。小说主人公在直面苦难现实的同时选择了一条悬置道德审判的拯救之路,这正是莫言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其小说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父亲形象,这些父亲形象根据与其子辈的关系,可分在场与不在场两种形式.所谓的在场是指作品中,父辈与子辈共同存在.所谓的不在场是指父辈与子辈不共同存在,即父辈或死亡与离别或只字不提,再就是以子辈的不在场以显示出父辈在场的空虚与无意义.无论是在场或不在场,都传达出“平庸父辈”不能像传统父亲那样对子女有着生杀给夺的绝对统治权力,从而解构了传统父亲的权威,实现精神上的“弑父”,体现出浓重的“弑父情结”.这种精神上的“弑父”创作倾向,与长期以来中国尊君畏父的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巨大心理压力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却是莫言那缺泛父爱的童年经历.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文化空缺给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巨大挑战。乡土题材小说《古船》在描写胶东地区下层人民的生产生活时,运用了大量民间的口语表达及中国经典作品中的诗句名言等。针对《古船》中的语言文化负载语,葛浩文在翻译时偏向于忠实于原文,运用直译法、套译法及意译法,确保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既实现了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又保留了中国特色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能够吸引异质文化读者并被其接受。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桥梁,口译则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但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口译中的隐喻翻译。在口译的源语与译入语中,译者必须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性,正确的传递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探究英汉口译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宁明 《求索》2012,(6):75-77
莫言著有长篇小说十一部,中篇小说二十余部,短片小说八十余篇。其中四部长篇小说《红高粱》(2000)中的人物余占鳌,《丰乳肥臀》(2003)中的司马库,《檀香刑》(2005)中的孙丙,《生死疲劳》(2006)中的蓝脸,身份不同,个性相异,却共同诠释着各自的自由,有感性的自由,亦有理性的自由。这种对自由的追寻主要源于中国历史上匪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打上了西方自由精神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珍珠衫作为道具在小说中出现多次:从珍珠衫赠予陈商,蒋兴哥发觉陈商身穿珍珠衫,到平氏藏珍珠衫,后来平氏改嫁蒋兴哥又带来珍珠衫。珍珠衫如珠引龙游成为情节发展之杠杆,推动了矛盾冲突向前发展;同时,将珍珠衫同人物的性格冲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表现出了人物精神世界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而且对于主题思想的揭示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春华 《理论月刊》2006,(6):132-133,188
本文旨在论述美学思考在翻译中的重要运用和作用。首先对翻译和美学基本定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翻译美学是探讨原文、译文和翻译过程的美的。本文通过实例证明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当中有利于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利用美学分析进行翻译有其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试析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辉 《前沿》2006,(1):196-198
1967年,美国著名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白雪公主》。这部后现代主义的典范之作一经发表,便在文学界激起了轩然大波,拍手叫好者有之,顿足贬抑者亦不乏其人。但最终它还是以其所营造的超凡脱俗的话语世界,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大奖。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作家在感觉到“语言再也不能有效地交流,语词已失去了令我们感动或愉悦的力量,现实再也无法维系神话手法,讲述任何种类的故事都值得怀疑”①时,为读者提供的一部“元虚构作品”。它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无处不在的戏仿,零零散散的片段拼贴,语言垃圾,读者对作…  相似文献   

14.
陈胜利 《前沿》2013,(16):127-129
方言借用属语内借用,翻译时经常使用。其中,又以“方言对译”最为普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翻译中的方言借用,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宏观上,“不似之似”,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微观上,“通俗的口语,清淡的方言”,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略。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极富魅力,尤其是叙述语言非常独特,其冷峻超然的叙述及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展现了她高超的叙述技巧。这种叙述语言既有利于时空的自如切换,又有助于作品苍凉底蕴的书写,从而使她的作品保持着对所处时代超然冷峻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独特而富有艺术分量的重要作品。它介于仿历史小说和准历史小说之间,因为它所叙述的事件和描写塑造的人物虽然有一部分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小说对历史事实的运用总体而言是采取了六经注我的方式,特别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作者以虚构的檀香刑及其执行作为了小说叙述的归结点与高潮所在,让其承担了类似一座雄伟大厦的、起着封顶作用的拱顶石的使命与意义,这背后蕴藏了《檀香刑》关于个体的道德功过评判的价值坐标和观察历史进程、透视文明底蕴与文明冲突的实质的历史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诗经》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的文献分析法、举例论证法、对比分析法为基础,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通过鱼兴象、采摘诗和感生神话三个方面,对《诗经》中的交感巫术进行初步探析,探讨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习俗,旨在发掘《诗经》中的巫文化特色,彰显巫术思维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尚卿 《前沿》2006,(4):260-262
《诗经》中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情诗和婚诗。由于受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多少年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到了现当代,有些学者才得以认识到这些诗歌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诗经》中的情诗、婚诗可看到当时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苔丝》众多的中译本中 ,张谷若先生的译本被视为经典之作。这不仅得力于张先生深厚的中文功底 ,与他透彻理解原著、忠实传神转达原文风格的做法也不无关系。本文拟从张译《苔丝》中对人物对话及作者描写、评论两方面的处理出发 ,评析译者如何忠实传神转达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20.
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西天取经,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故事。它流传得如此广泛和深入,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西游记》大约写成於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即中国明代中叶,作者是吴承恩。唐僧取经本来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公元六二九年(唐太宗贞观三年),青年僧人玄奘不畏险阻,只身去天竺(印度)求经,跋涉万里,历时十七年,取回梵文佛教经籍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