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  相似文献   

3.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的批评和继承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1,(6)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5.
《奋斗》2021,(11)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徐东 《求实》20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认同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利益认同基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作为政治认同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认同基础,以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认同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实现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用这一精髓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十分重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在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革命传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重在教育,重在实践,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2.
赵金元  饶清翠 《党史文苑》2008,(11):38-40,60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用这一精髓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十分重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在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革命传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重在教育,重在实践,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大学生是肩负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和大团结历史重任的生力军,也是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挖掘、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中华优秀伦理道德传统教育,是贯彻中央精神,在高校中对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结合可借助于高校德育、心理学教育为实施的突破口,也是在当前对外开放条件下,为了抵御国外腐朽思想侵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有效载体。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伦理教育,具有现实、深远意义。一、加强中华优秀伦理教育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伦理,是经过长期积淀、筛选和升华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的结晶,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永恒性和增值性。其作为载体的被代代口耳相传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因在历史上有其人其事的真实性,因而具有鲜明生动、曲折动人、趣味易懂和渗透性等特点。用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优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爱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以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以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道德内涵。新时代,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而且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制度建设中,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氛围,涵养国民理性平和的爱国观,以增强全体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王跃飞 《学习月刊》2011,(22):99-100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反映着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18.
孟彩云 《学习论坛》2003,(11):28-30
民族精神是指各民族历史地形成的体现民族生存发展规律,反映民族根本性格,具有普遍渗透力的全民族的主体意识和主导精神。其基本特征主要是民族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统一。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面向世界,注重潜移默化和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9.
宇文利 《理论学刊》2007,2(7):22-27
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发端于其早年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到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得到熔铸和展现.建国前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在布局上强调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重点上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途径上注重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在对象上强调抓好共产党员和青年群体,在方式上善于利用典型教育.毛泽东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