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是我校国民经济教研室编著的《城市管理学原理》的第九章第一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深刻地分析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指出,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城乡人民的收入成倍增长,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将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他把这个问题作为首先要注意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洪兴 《理论学刊》2007,4(6):60-64
社会生活活动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生活力和社会生活关系构成社会生活活动的主要内容。社会生活力与生活关系的有机统一构成社会生活方式,两者矛盾的不断解决推动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活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体现衽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确立和发展的指导和保证;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确立和发展的指导和保证;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又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论生活方式的蕴涵与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活方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中 ,为谋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而选择、确立的日常生活诸方面构成和实现方式 ,它是由家庭生活方式、个人及家庭生活资料谋得与消费方式、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方式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方式、交往方式、社群 (村社 )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构成的。可以把生活方式的基本结构表达为 :以物质生活要素的满足及谋得方式为基础 (经济 ) ,一定价值观为核心与指向 (体现一种追求 ,一种态度 ,一种精神 ) ,形成的包括家庭伦理、社会交往与社区生活、消费与财产处理、文化教育、精神生活与信仰等诸因素构成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之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基础和条件。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二者的相互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环境革命、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等催生了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更加追求精神消费、共生性、个体性、多样性等特点。要从营造消费文化、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优美的生活环境、全面完善生活方式内容等方面创造现代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要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罗春  杨联愚 《求实》2007,(8):24-25
共产党员的生活方式体现着共产党人的生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作风形象,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共产党员必须做到:学以明志、俭以养德、慎以嗜好、严以慎微、慎以交友、廉以齐家。党的组织要对党员的日常生活予以必要的约束和规范,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生活方式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生活方式概念不仅是指衣食住行之类的日常生活,它涵盖着包括生产方式在内的整个生活。这是关于生活方式的经典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更多地认为,个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只能部分由社会经济地位来解释,个人的主观选择往往发挥着更加突出的作…  相似文献   

11.
12.
民以食为天,有过太多饥饿记忆的中国人就这样注释着衣食住行的消费档次,当私车、公寓、花园不再是梦,当花钱买时间、买健康、买时尚、买个性等比买温饱更让人认知和追逐,我们强烈感受到城市人不再以食为天———衣食住行全面升级。长期以来,中国人看重“民以食为天”,衣食住行中“食”在人们生活消费中占比重最大,居民收入大部分主要用于解决“吃饭”问题,其他消费很少。如今这一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跨过“温饱线”的城市居民,食品类消费比重(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1年居民人均购粮食支出为188元,人均购买粮食…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变革中城市生活方式的意义生活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范畴,内涵丰富复杂,它反映主体的人与全部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生活方式的形成、演变,是主体生活的全部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生活方式的主体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经济发展水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品从过去的全面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一些产品积压严重,有效需求不足。面对这种现实,需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除了企业要从生产驱动型转向需求驱动型之外、在管理上,还应当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从供给管理转向需求管理,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之相配合。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有个生活方式改变的科学导向问题。这里,我们主要谈以下几种:1、满足温饱与讲究质量。中国传统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党早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就已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正确选择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它为我们进行生活方式的选择规定了明确的方向,这就是以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要求为准绳,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剧烈变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展.自从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日益清晰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然而,现代化决不仅仅限于一些器物、技术的层面,而是人类改造现存社会的一个整体活动过程.从事工农业生产,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这一切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因此,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是一个以人的现代化为主导的整体实践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倡导共产党人生活方式的先进性,是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具有双重性、中介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特点。共产党人先进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在生活意识上保持先进;更新生活观念,在生活活动上保持先进;发扬优良传统,在生活作风上保持先进;牢记党的宗旨,在工作岗位上保持先进。共产党人践行先进生活方式的基本途径是:抓住一个根本,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握一个标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选准一个关口,不断加强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突出一个重点,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7,(6)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奋斗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此写进了宪法、以十五大报告的精辟论述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进程中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正确有效地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意义十分重大。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江泽民同志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就明确地指出执政党和人民群众都  相似文献   

19.
正30年来,浦东从一片阡陌农田变身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也是城市建设的变迁史。城市建设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感受也最直接。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生活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3,(20):39-40
银川市区各公园,是人们休闲、健身的乐园,只见湖水荡漾,绿树成荫,人头攒动,人鸟相依,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让人爱之、惜之、喜之。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这种自然观,就是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