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闲话官利钱     
玉羊 《廉政瞭望》2009,(9):52-53
我爱钱。 刚毕业那会儿,一个月挣两千块钱,想挣到五千。后来一个月挣到五千了,又想挣到一万。  相似文献   

2.
“谁去马甸、双安?搭车不要钱!”每天早上,一个家住回龙观的中年男子,开着大奔去公交车站,免费搭载陌生人坐顺路车。他开顺路车已进入第13个年头,有一万多人坐过他的车。这位开顺路车的热心人就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  相似文献   

3.
要钱干什么     
为了有钱,许多人都绞尽脑汁,甚至不怕“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为了有钱,也有许多人在寻找捷径,甚至不惜“巧取豪夺,以身试法”。钱确实是个有诱惑力的东西,凭心而论,谁不希望有个几万、几十万乃至更多的钱供自己支配?但如果问一下:“你想要钱干什么?”一万个人,可能会有一万种回答。最近听说,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有个叫叶萌堂的高级英语教师,月工资近千元,但他仍不满足。为了多攒钱,经常到食堂拣烂馍吃。别人扔掉的衣服,他也捡起来穿,裤子正着穿一段时间再倒过来,鞋子也左右脚轮换,以能够“平均磨损”。一辆自行车,骑了…  相似文献   

4.
台湾人“钱淹脚”之谜思广据说台湾在"经济奇迹"后,如今已经富甲天下,除了随时可用十亿美元买联合国的会员证外,台湾的观光客,在世界各地洒金如水。在台北,生活消费之高,令到访的美国华人面有愧色:普通一桌饭菜,叫价一万台币(400美元);一个快餐,也要20...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3,(14):43-43
一万小时定律英国神经学专家丹尼尔·莱维汀从更大范围研究了“天才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任何一个世界级水平的专家,都需要经过一万小时的刻苦训练。”他写道:“无论是什么领域的领军人物,‘一万小时’这个神奇的词组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6.
按说收入的差距不应该是构成不公平的最大要素,比如厨师大佬月收入一万元.洗盘子的小工每月只有一千,10倍的收入差距,没人觉得不公平。上海篮球队员刘炜的年收入超过190万,板凳队员的年收入则不足4万,近50倍的差距也没人抱怨。私营企业的老板挣多少钱都是他自己的。他给工人支付的工资都不会比当地的最低工资底线高多少,也没人为此上访投诉。  相似文献   

7.
完美旅伴     
皓月 《廉政瞭望》2012,(1):73-73
我几乎总是独自旅行。按理说,这不是个好主意:别的且不说,光说花费一项,一个人旅行就不是聪明人的办法:一个房间一个人住那么多钱,两个人住也那么多钱;一辆车一个人坐那么多钱,两个人坐也那么多钱……还不谈那份寂寞:等你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总要身边有个人理会得你的“登临意”,才不辜负良辰美景。  相似文献   

8.
沙漠 《红岩春秋》2008,(1):59-61
一个大城市的市委领导人到平民百姓家中去还钱,这钱是怎么借的?还钱时他看到了什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反映出拔乱反正时期虽有困难但却充满希望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9.
讽刺与幽默     
谁的钱 有位好心人,每逢圣诞节总会给附近一个流浪汉一小笔钱,让他过节。这样大概持续了近十年。又一个圣诞节,好心人把钱交给流浪汉时,面露歉意地说道:“今年因为亲戚中有好几件婚嫁大争,所以只能给得少一点丁。”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幽默     
刘震云 《党建》2011,(10):48-48
《一句顶一万句》的写作对我最大的意义是使我跟文学的关系突然发生了变化。 过去我在写作品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才写东西。到了《一句顶一万句》,我发现作者要说什么不重要,作品中的人物要说什么是重要的。比如说杀猪的、牧师老詹等等,他们要说的话比我深刻得多,也要广阔得多。当我由一个写作者变成一个倾听者,我每天写作不是在写,不是在听,是在倾听,我突然发现我写作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张民和刘大明是同一个村的农民.张民家经济条件不错,是一个热心人,邻居有了难事都爱找他帮忙.刘大明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他和妻子都有病在身,全家靠由亲戚朋友帮助耕种的六亩承包地生活.2002年3月,因妻子病情严重,急需住院治疗,刘大明便向张民提出了借钱的要求.这让张民有些为难:如果借钱给刘大明,不知他什么时候能还上;如果不借,刘大明的妻子急等着钱看病.这时,刘大明主动提出,如果张民能借给他一万元,愿用耕种的六亩土地作为抵押.张民接受了刘大明的意见,双方就此签订了书面的借款协议.协议约定:刘大明借张民人民币一万元,一年内归还.刘大明用自家承包经营的土地六亩作为抵押,到期不还,土地归张民耕种.  相似文献   

12.
一个49岁的下岗女工将自己治疗肝癌的钱,捐给山民修路,甚至瞒着家人偷偷跑出去打工凑修路的钱。她病逝后,人们遵照她的遗愿.将她的骨灰埋在了一个能看到新路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13.
世声     
《党课》2010,(11):124-124
中国经济就像一个一身肌肉和力气的青少年,给人扛大包来钱最快;读书不仅挣不到钱,还会倒贴钱进去。如果你是位负责任的父母,有个16岁的壮实儿子,你是让他扛大包呢,还是让他读书呢?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6,(7)
正重庆94岁的老红军袁崑去世后家属还代交一万年党费。这位老红军生前已交清党费,去世时留下遗嘱,让子女给他交上一万元的党费。他说:"我死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死后没有工资了,那就一年交一元钱,交一万年党费,因为我们这些人就是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去冲锋陷阵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就是我的信念。"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信念与信仰,让人深受感  相似文献   

15.
嫩江农场职工罗精东是农场典型的因灾致贫户--种地赔了钱,爱人有病,两个孩子上学用钱一时也没着落.场长贾玉林从自己家拿出一万元,又给他贷了一万元,帮他买了五头奶牛,一年下来,每头牛的年纯效益都在五千元左右,让他一年就翻了身,两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也不再为学费发愁了.像贾玉林这样的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举动,已在垦区九三分局蔚然成风,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亮景.  相似文献   

16.
喜宴的江湖     
青丝 《廉政瞭望》2013,(21):71-71
粱实秋曾在文章里说了一个故事:湖南某地办喜宴,受邀的亲友都不送实物,只送现银,从一钱到七钱不等,根据各自的经济能力、亲疏远近而定。不同礼金的客人虽然同席吃喝,待遇却是不一样的:送一钱者只能吃一道菜,送三钱者可吃三道菜,送五钱者可终席,送七钱者主人会额外加菜。上菜时,旁边会有人敲锣,高声提醒:一钱之客请退……N钱之客请退  相似文献   

17.
“贪”:上面是一个“今”字,下面是一个“贝”字。这就说明,凡是贪污受贿得来的钱,都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这些钱今天或许是你的,可一旦东窗事发,明天就会被查处、没收。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东西都能有一个产业链,而烧香拜佛的产业链在中国传统春节的前后更是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积累财富。它像一个巨大的刮钱机器,将许多善男信女和贪官污吏的钱收归账下。在很多善男信女眼里,庙宇是承载其信仰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一文钱逼倒英雄汉。”这句 千百年留传本来的俗语, 道出了多少英雄男儿对钱的无奈。“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钱的窘态谁都可以想象出来。 杨仲义——这个忻州地区戏剧界第一位“梅花奖”获得者、省文化厅命名的“尖子演员”,北路梆子第三代传人中唯一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省级以上各种荣誉证书、获奖证书足有二尺高:在事业上,他不能说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啊!然而,一个“钱”字把他逼得团团直转——不是因为家庭生计,不是为了儿子上学,而是为了一种社会的职责! 作为忻州地区北路梆子青年团的团长,在党…  相似文献   

20.
杜绝腐败现象必须简政放权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长阮崇武指出.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关卡大多,每一个关卡都是钱,都可能给贪婪者以可乘之机。这就像在大公园里设了一个又一个的门岗,过一道岗就要收一次钱,企业怎么能自由进出呢?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