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公司的大规模裁员震撼全球,无论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如花旗银行、惠普、通用集团还是国内知名公司如联想、海尔的裁员举措,无一不给员工的企业忠诚浇上一盆冷水。与此同时,高管跳槽事件频发,国际上有英特尔高管帕特跳槽EMC、前任天堂高管跳槽微软欧洲担任副总裁;国内有万科营销部经理跳槽华润新鸿基、  相似文献   

2.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3.
一名有几年工作经历的求职者,跳过几次槽。在两个周末的招聘会,他都在其中寻找新的机会,应聘了几家公司,发现一个问题:招聘方非常注意我工作经历中的跳槽经历,有的甚至会询问我每次跳槽的原因。也看到不少的报道,说是用人单位比较忌讳频繁跳槽者,但频繁跳槽究竟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样的跳槽理由才是招聘方能接受的呢?  相似文献   

4.
◆明确为什么要“跳” 你不要说我干了五年了,应该跳槽了,是否跳槽和你干几年没有关系;你不要说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所以想跳槽,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为什么不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你如何确定跳槽后的工作你会更加喜欢?你不要说这里人际关系太复杂所以我想跳槽,如果你没有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跳到哪里你都会觉得人际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5.
记得看到过《前程无忧》上的一篇文章,说年底年初又到了员工的跳槽高峰期。尤其是年轻的员工,在三年内换5家公司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员工会离职得如此频繁,是鲶鱼效应继续在职场发酵吗?我想其中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共性的一点是,跳槽的员工都对离职公司感情不深。  相似文献   

6.
员工跳槽,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可是每当有员工辞职、跳槽,老板们都会很紧张。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手,而是担心员工在本公司所掌握的核心资料是否泄露。说白了,就是带走客户的问题。小保:我原本在郭某开设的一家公司上班,并且属于“元老”级别。郭某开设的公司是以销售钢材为主的企业,每年都有着不错的业绩。我在公司内部,负责销售业务,大量的销售渠道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并且与一些“重磅客户”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案例]:梁宇是A公司的营销员,2006年与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有违约金条款,即如果梁宇跳槽,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解除合同手续,否则应支付3万元的违约金。今年年初,梁宇发现B公司招人。开出的条件和待遇都很优厚。于是交了辞呈的第二天就到B公司上班。A公司以梁宇违约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梁宇支付违约金3万元,并要求梁宇和B公司赔偿损失2万元。  相似文献   

8.
小保信箱     
劳动者跳槽是否必须支付违约金小保:我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业务员,2005年与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虽然仅几十条,却规定了好几项违约金条款,其中有一项是如果我跳槽,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解除合同的手续,否则应向对方承担5万元的违约金。今年年  相似文献   

9.
你可以花一点时间来想象一个对经理来说近乎完美的工作环境。如果我们可以改变五件事情,仅仅五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创造出这个完美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完美的世界里:有一个完全可靠、客观的方法来度量员工的绩效及其对公司的贡献,还有一套极好的方法来评估每个员工的价值;你的全部员工都很能干,他们善于工作、表现良好,每个人的绩效都很优秀;你的员工对于薪水,提升或其他奖励丝毫不挑剔;你的员工不自负,他们没有过防御心理,他们随时都希望听到体告诉他们如何改善绩效;你的公司不在乎付给员工多少薪水。  相似文献   

10.
职场跳槽ABC     
职场跳槽——俗称炒老板的鱿鱼,对于打工仔来说,是个很写意的事情。然而,有的人越跳越好,有的人却越跳越差,这说明跳槽是有一定的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加上其还有公认的游戏规则,所以,在跳槽前,了解掌握以上情况才能避免少走或不走弯路,从而达到越跳越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谈起“新生代”员工的跳槽,很多管理者都感到无奈,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们的跳槽理由又多是”宿舍太远,工作压力大,工资太低,上班时间不能聊QQ”等原因。身边一位HR朋友曾感言,他们跳槽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经常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管理好他们(“新生代”员工)难,防止他们跳槽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以笔者的观点,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步骤,便能有效防控“新生代”员工的频繁跳槽。  相似文献   

12.
如今有些人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找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跳一个地方,明天跳一个地方,结果是越跳越找不到满意的岗位。那么对于跳槽者来说,怎样才能越跳越高越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笔者有以下三点忠告:一是不要轻易决定跳槽。在一些正规公司招聘人才时,一般对应聘者的经历、背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用人单位不喜欢有着频繁跳槽史的应聘者,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应聘者不可靠。很多人的跳槽都是盲目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也不甚了解,往往是出于意气用事,结果是越跳越差,每况愈下。跳槽虽是现代社会中一种司…  相似文献   

13.
小保: 我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业务员,2005年与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虽然仅几十条,却规定了好几项违约金条款,其中有一项是如果我跳槽,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解除合同的手续,否则应向对方承担5万元的违约金。今年年初,我打算到另一家公司工作,但又担心公司不批准我辞职,不辞而别的话,公司肯定要我支付违约金。请问,劳动者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18)
正《笑熬职场》作者:南小橘定价:48.00元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常听人抱怨遭遇职场天花板,在公司已没有上升空间,然后就是急吼吼地广撒简历决定跳槽。遭遇天花板,是职场常见现象,毕竟所有形态、性质下的组织机构都是金字塔模式,越往上走,位置越少。通常,如果你梦想的位置一直有一个比  相似文献   

15.
明确需求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清楚为什么要跳槽就最好别动这个念头。你可能工作几年后出现了迷茫,原来刚参加工作的那股兴奋劲已经过去,而未来似乎目标也不清楚,这时候很多人想到跳槽,但跳槽不是帮你解决迷茫的,跳槽应该是你清醒后该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章凌 《今日广西》2007,(7):51-53
和平饭店、柯达、亿唐、掌上灵通、新浪、盛大。一连串大牌企业的名字依次出现在林砺的履历上。大学毕业10年,林砺已换了6份工作,回顾自己“颠簸”的职业生涯。她笑言:“职场中的各种典型经历。我大概都尝过了。” 刚毕业时那个小小的总经理秘书,现已成长为企业的执行董事。每次跳槽。林砺投身的都是全新的行业。她从中体会刭充满挑战的新鲜与刺激:“我现在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跳槽带给我的。”此外,开阔的视野、对不同公司风格的融入以及对互联网和无线产业的深刻认识。林砺亦归结为跳槽的功劳。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杭州滨江房产公司鼓励人才流动、重奖跳槽员工:本单位职工只要被其他单位看重并请出去的,奖励5万元,如果其职位比现在提升的,每升一级再奖励5万元。乍一听,这种做法不可思议;细想想,这一举措确是公司留才、用才的一着高招。重奖职工跳槽,鼓励人才流动,从表面上看会造成单位人才流失,实际上却起到了“欲抑先扬”的效果,其好处至少有四:一是如果职工能被其他单位看中,说明公司里藏龙卧虎,如果硬“卡”着人才不让走,即使留下来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心去意难留,不会安心工作,到时人走了还要闹别扭。而鼓励他到外单位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10,(2):49-50
案例: "你们这里平常都有什么人来?客户都是哪里的?"一个胳膊里夹着皮包的中年人正在问保安员何斌。"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可以进去问里面的经理!"何斌答道。何斌是某商贸公司的保安员。何斌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公司的门岗,同时兼职收发各种到公司的信件。最近他所在的公司经营业绩不错,据说是在同行业中刚刚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最近不时会有外地来的人到公司洽谈生意。其中也不乏找他的,主要是想知道公司的贯是从什么地方进的,进了多少,主要买家是谁。对于这些,保安员何斌自然  相似文献   

19.
报载,闻名于世的松下幸之助习惯冷静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取逆耳之言上,以求不断改进。他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就表现了这种精神,松下认为“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的企业求职,是有进取心的优秀员工,他们往往已经发现松下公司的某些弊端。为此,松下对主动脱离该公司另有高就的员工不仅一律热忱欢送并表示祝贺,还十分诚恳地请求他们留下批评意见。在曾经跟随地26年的石藤清一离开公司时,他用一个多小时认真听取石藤的见解。松下公司的许多决策就是根据“跳槽者”临别留下的意见重新修改的。松下幸之助对待“跳槽”员工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智商超过130     
日本松下集团从创办之初起即提出只用中等人才,因为中等人才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以80分的水平干出100分的成绩来。中等人才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以使自己的能力和职业期望与企业的发展同步。使用中等人才,让他们更容易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这样的人会感到公司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帮助的,自然不容易跳槽。而企业使用高级人才的最大风险就是容易跳槽,危害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