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洋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创始人,明治时期著名的启蒙教育家。在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体系中,启蒙教育思想居于一种非常突出的位置,并大大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运动,进而确立了福泽谕吉“日本伏尔泰”的地位。明治政府是下级武士和软弱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革命极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在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即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而又难于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似枷锁套在日本人民的脖子上,急需废除;欧美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地蹲在日本…  相似文献   

2.
刘小英 《法国研究》2005,(1):195-203
一、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思想 18世纪风靡欧洲的启蒙运动最初肇始于法国,而伏尔泰无疑堪称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和精神领袖.这位享誉欧洲的启蒙思想领袖对法国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一方面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愚昧、欺骗、狂热和偏执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强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假定一个上帝的存在(他的一句名言是:"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捏造一个!").  相似文献   

3.
(一)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十七世纪以来西欧启蒙运动的最高表现,这场持久深刻的解放运动对十八世纪末大革命的爆发及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大革命以来,启蒙运动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热题,但以往的研究一般仅止于对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学说及其在宗教、社会领域里的批判运用的探讨,而对于这场革命的理论基础及其渊源则鲜有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启蒙运动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尽管引进了西方启蒙思想,却造成了不同的社会效果。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中国的文化改革运动;改革的对象不同,决定了改革的道路不同。“五四运动”的经验表明,实现开放,允许多样化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众传播和学校教育)是推进中国启蒙运动的有效途径。今日的中国仍将沿着这一条道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5.
近代日本在内忧外患之下,维持了两百多年的锁国制度逐渐走向崩溃,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日本的锁国体制的弊端,转而提倡开国贸易,以求发展国内经济,实现国家富强。其中,日本的传统思想家和启蒙思想家就开国贸易问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出现了思想争鸣。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治初期日本对欧美教育思想的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迅速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建国目标,制定了“破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教育方针,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开始了全面学习欧美教育的过程。明治初期对欧美教育的学习涉及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欧美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摄取启蒙了日本民众的思想,对明治初期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的其他方面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对明治初期日本所学习和摄取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探讨明治初期日本摄取了欧美哪些教育思想家的思想并分析其主要特征。1872年学制改革是日本…  相似文献   

8.
启蒙时代是"欧洲"建构的关键时期,而介于欧亚之间的俄国,对"欧洲"观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在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构造了较为权威的启蒙运动模式的俄国观,将其刻画为一个通过学习"欧洲",从而摆脱野蛮、落后,在"文明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同时,繁荣先进、文明开化的"欧洲"形象也呈现在这种俄国镜像中。伏尔泰塑造的俄国形象,对其后几百年欧洲的身份认同和欧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国作为"学徒"的预设的不平等地位,在数百年中主导了欧洲关于俄国的话语,至今仍然是导致欧俄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海国”思想形成以来,在日本海权思想的发展中,日本学界、战略研究界对东南亚的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东南亚在明治时期被视为日本“潜在的海外殖民地”,在二战时期被视为“大东亚共荣圈”的重点区域,在战后因“南海”战略价值重获重视,到如今被视为日本建立“海洋国家联盟”应当联合的对象以及日本建立地区主导权的重要抓手。在日本海权思想的演进中,其东南亚认知的变迁对日本海洋战略的形成与发展、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及中日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朴殷植一、生平事迹朴殷植(字圣七,号谦谷、白岩,1859—1925)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韩国爱国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第二任总统。朴殷植于1859年9月30日(阴历)出生在黄海道黄州郡南面一农村...  相似文献   

11.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日本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犤1犦。“文明史观”犤2犦作为其启蒙思想的主要方面,有其一定的进步性,但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其“文明史观”具有民族主义因素的主要基础。(一)福泽谕吉出身于德川幕府末期中津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深受封建领主的压迫,深刻体会到了封建制度的反动腐朽,同时又目击日本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下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受到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权力等思想,对启蒙被封建思想 压抑的广大民众,唤醒他们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起到了极大作用,但由于他们受到当时社 会历史条件和他们个人自身思想状况及阶级属性的制约,他们的思想有极大的脆弱性和局 限性,缺乏前后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明治7、8年的初步转变,从  相似文献   

13.
福泽谕吉(1834—1901)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的杰出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文明之父”和“日本的伏尔泰”。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他的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国民和政府,而且在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世纪初期被梁启超、陈独秀、杨贤江等人介绍和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分类介绍和研究。如从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思想、实学思想、文明史观、资本主义现代化思  相似文献   

14.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养分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核心"礼"的内容也随着文化交流浪潮大量涌入日本。文章通过探讨日本传统礼仪中中国经典礼仪思想及礼仪行为的吸收情况,考察中国对日本传统礼仪的影响作用。首先探讨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文化的历史轨迹,以期明确中国对日本传统礼仪产生影响的宏观历程,进而使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察经典礼仪书中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思想和礼仪行为两个方面的论证加以论述,得出了日本传统礼仪在礼仪源流、礼仪理论、礼仪实践三个方面均受中华礼仪深刻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梭(Rousseau)和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是法国十八、十九世纪不同时代的两位文学家。卢梭的一生处于法国的十八世纪启蒙时代,这个时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念逐步形成、发展,最后成为舆论和文化的主流,并直接导致了1789年开始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他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学说和创作中“回归自然”(Retour à la nature)的思想强调感情,歌颂自然,对欧洲近代文学,特别是对浪漫主义(romantisme)文学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治时期是日本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的日本知识分子醉心于学习先进的西洋文明,因而形成新的外来思想和旧的传统思想的对立.在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曾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传统文化转变成为一种既混杂中西两种文化因素又保留有本国传统的独特文化形态.为适应西方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的引进,日本自古使用的文字也随之变化,日本大批启蒙思想家纷纷对日本文字提出改革意见.西周也在众多的著作中也提出了改革日本文字的主张,体现出其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鲜明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与当时各类报刊杂志的涌现、文学市场的形成以及受教育阶层对新兴媒介(杂志)的政治支持有着直接的关联。杂志担当了推动启蒙运动政治化进程的鼓号手,成为推动和宣传启蒙运动政治化进程的主导性媒介。它不仅承载和记录了这一政治化运动的真实进展情况,为我们今天了解德国现代化早期的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原始资料;而且在这一进程中,受教育阶层以它为思想平台,掀起和推动各种与权力与政治管理有关的全社会论争,为现代化政治理念、观念和价值的社会化奠定了精神层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仕颖 《法国研究》2002,(1):108-121
卢梭和康德提出自由学说的目的是要拯救自由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哲人普遍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物质界受必然性规律支配 ,人的理性一旦获得对必然性规律的认识 ,就能获得自由。启蒙思想家斯宾诺莎认为世界是唯一永恒的实体 ,又称为神或自然 ,世界万物是自然运动变化的产物 ,服从铁一般的自然律的支配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偶然无因生成的 ,而是严整有序的自然的一个环节 ,自由就等于对必然规律的认识。这些学说实质上是将意志自由理解为对外在于自身的必然规律的认识 ,最终人的自由变成了对绝对必然性的无条件服从 ,意志丧失了自由选择的能力而…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明代思想文化典籍陆续传入日本,逐步对近世日本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概述明代兵书与善书对近世日本的影响。兵学思想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一批明代兵书于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并流入民间,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些民间知识分子开始解读、研究戚法中"节制"等重要概念与选兵、练兵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兵制改革的思考。明代善书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与日本神道思想发生了冲突,民间知识分子在介绍传播善书时,运用日本的传统信仰与习俗重新解释善书,善书由此逐步为日本民众接受。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普及的历史,可以重新认识近世日本在理解与接受明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进行选择、重新解读与吸收融合的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