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放 《福建乡土》2012,(6):8-11,16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毛泽东,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这首《东方红》歌曲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可以用家喻户晓这个成语来说明,而不是来形容。这首歌曲从延安唱到北京,又从北京唱到全国,普及率之高,风靡速度之快,传唱人数之多,流行时间之久长,超过任何一首歌曲。那个年代的《东方红》令  相似文献   

2.
富人与穷汉一个富人在沙滩散步,见到一个穷汉衣衫褴褛地躺在礁石上晒太阳。于是富人就对穷汉说:“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呢?”穷汉问:“挣钱干什么?”富人说:“挣钱开工厂。”穷汉问:“开工厂干什么?”答:“可以挣更多的钱呀。”再问:“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又答:“开更多的工厂呀。”再问:“下面呢?”又答:“有了许多的钱就可以到全世界去观光,还可以买海边最好的别墅。”穷汉又接着问:“看世界,买别墅后又怎样?”富人答道:“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海边晒太阳了啊。”穷人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现在已经在晒太阳了,你走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力量     
谁说文化无形?难道我们真的感觉不到它的巨大推动力吗?八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部电视专题片《大京九》,其中有一段记者与某贫困地区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羊娃之间的对话,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你怎么不上学啊?”“家里没钱。”“为啥放羊呀?”“赚钱。”“赚钱以后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娃。”“让你娃娃干什么呀?”“放羊”……话虽不多,但句句撼动人心,形象地勾划了贫困地区一代又一代生命繁衍之链。相信每一个看过这个片断的观众,心里仍是酸酸的:京九铁路饱含着多少人的期待,看似简单的两条铁轨上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上旬 ,还没到“夏至”,我国就“跑步”进入了空前高温的“桑拿天”,它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好似昼夜处于“蒸锅烧烤”的强烈记忆。老天爷不过是向人类搞了个恶作剧式的“烤问”而已 ,但人人都大呼 :“受不了啦!”连我国的气象专家也被闹得有点发懵 ,致使预报的准确率大打折扣。午夜乘凉时 ,一位老太太对邻居老爷子说 :“我这孙子说话呀 ,一点准儿没有 ,您说这孩子长大了能干什么呀?”老爷子哼了一声 :“那好办啊 ,长大就让他去电视台搞天气预报吧。”至于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即令是科学发达的国家 ,也只有80%左右 ;中国能达到…  相似文献   

6.
那年5月10日,是母亲节。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跑到保安公司附近那个很小的邮电代办所。这里早已挤满了和我一样给家里打电话的打工族,好不容易轮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按下了号码。“喂!”那边传来了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妈妈,您好!”我冲着电话欢呼。“虎儿,虎儿……是你……”电话拨错了?虎儿是谁?她又是谁?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妈妈呀!怎么才半年时间,就连妈妈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一直没收到你的信,可把妈妈想死了……”电话里传来轻轻的抽泣声,但她丝毫不容我插话,继续哽咽地说道:“虎儿,这半年你们保…  相似文献   

7.
服务视点     
知识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含义达斡尔族达斡尔族史称“打虎儿”、“打胡尔”、“打虎里”、“达呼儿”、“打乌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意为“耕耘者”。鄂温克族“鄂温克”是民族自称。该民族因历史上多次迁徙,造成居住分散,曾分别称为“索伦”、“能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鄂温克”意为“住在大森林中的人们”。鄂伦春族“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是“山岭上的人”或“有驯鹿的人”。裕固族裕固族自称“尧呼儿”,史称“撒里畏兀”、…  相似文献   

8.
买房如择偶     
小岩买房子了,今天交了首付。把这个消息电告我和美美,我淡淡称赞:“是吗?够棒的呀,事先也没听你说!”美美真情流露:“什么?!这么快就搞定了?哪儿啊?多少钱一平?多少平?户型怎么样?成熟社区?交通方便吗?你得带我去看看!” 我置之度外,因为我早已买了房,美美热情洋溢,因为她正热中于看房。当然,我们还是决定出来吃一顿,庆祝小岩今年的最大抉择。  相似文献   

9.
傍晚 ,我拖着疲乏的身体往家走 ,工作了一天 ,只希望有个安静的环境休息恢复元气 ,但我知道 ,这几乎是种奢望 ,只要妻子在家就挣脱不了一张搁在我身上的嘴。这不 ,刚一进门就听到妻子在调兵遣将 :“小豪 ,沙发上是你的衣服吗 ?快收起来。老公 ,你回来得正好 ,快 ,把地板拖一下 ,再帮我切菜煮饭。”拖完地 ,切完菜 ,刚想歇会儿 ,妻惊乍乍的埋怨声便如雷轰响 :“天哪 ,你切的是啥菜呀 ?这么大年纪 ,办事还不牢靠 !”接下来又“大珠小珠落玉盘” ,唠叨菜价涨了 ,孩子的作业有错 ,考试成绩不高……儿子在里屋不咸不淡地抗议 :“妈 ,你当心身体 ,…  相似文献   

10.
历来就有提防“病从口入”的说法,对此,人们十分熟悉。这大致是劝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春天有虫子,夏天有苍蝇,人为口腹之享,可不要忘记了讲究食品卫生。从“病从口入”这话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人所要提防和对付的,无非是自然界里那些威胁和可能损害人类健康的因素。万物滋生的自然界,细菌呀病毒呀难免存在着众多人类的健康之敌,对此,你小心防范,只要注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文明与科学就足以应付了。可如果我在此地讲一句提防“祸从口入”,您的感觉会不会有些心惊肉跳呢?并非笔者故意危言耸听,打口而入的“祸”难道还少么?消费能力低微…  相似文献   

11.
沈丘县侨眷李虎臣老人常常这样说:祛邪扶正、为民解忧的事要尽力去做,培育人才、科教兴国的事更要尽力去做。可怎样才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呢?这位70多岁的老人陷入了沉思。正当老李犯愁的时候,他的老伴儿贾爱荣说:“办教育缺的是钱,有了钱事儿就好办了。”一句话点醒了老李,他把手重重一拍说:“对呀。有了钱就有办法了。”可钱从哪里来呢?夫妇俩年轻时为供三个孩子上学,曾经债台高筑;后来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补上了这些“窟窿”,但手头已无积蓄。万般无奈,老两口儿打起了长子李君的主意。李君身居海外多年,现在担任香港圆通科技…  相似文献   

12.
朽木 《今日浙江》2006,(13):62-62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一句话、一件事,只要有多个人有意识地传来传去,就会在人群中形成印象,产生导向,左右社会舆论和集体意志。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最典型的便是“文革”。而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在策划呀、“炒作”呀再也不是羞答答的事情的今天“,三人成虎”更具市场。而这“人”,如果是官员呀、专家呀、媒体工作者呀等等,就更具“杀伤力”了;再进一层,这“三人”,如果是官员、专家、媒体工作者联起手来,那恐怕就是所向披靡了!以下便是活生生的例证。“种上半亩仙人掌,此地有金三百两”,这曾是一句属于“海南锦绣大地…  相似文献   

13.
饶湫波 《人民公安》2006,(19):51-51
行动到凌晨2时,刘所长请大家吃面条。小徐胃口大,一下子吃了两份,惊得我们连问他“不怕撑死啊?”小徐斜睨了所长一眼,说:“要说撑死的事,刘所长还真的有过一次……”未等他说出下文,刘所长就干咳一声,对小徐说:“臭嘴,又想出我洋相。”小徐便笑而不言。回所的路上,我单独向小徐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份,我们石家庄市新华区政协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郭素霞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小侯,咱们区有个比赛活动,我跟几位工委主任研究后,决定让你参加,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呀?”一贯爱参加各项活动的我,想也没想就说:“可以。是什么比赛?”但当得知要举行的是全区“学党章、知荣辱、促发展”主题演讲比赛时,我犹豫了。我说:“郭主任,我从未参加过演讲比赛,对演讲比赛的要求和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我怕不能胜任……”郭主任说:“没事的,有困难咱们大家帮你克服,你就放心去准备吧。”于是,我便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任务。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5.
故事发生在1993年,那天从香港海关到大陆来的人很多,而一位衣着朴素、手提一个瓶子的老人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一位女士问到:“先生,您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呀?”“半斤香油。”老人淡淡地说。千里迢迢来到大陆,竟带着半斤香油。另一位女士忍不住问道:“您这是为什么呢?”老人脸上浮出凄楚的神色,缓缓地说:“这是我母亲要我买的。44年前的一个中午,母亲正在做饭,却发现家中没有了香油。母亲拿出一些零钱,让我到不远处的一家卖油铺去打半斤香油。临走时,她还说:‘孩子,你跑快一点,娘马上就把饭做好了,别耽误吃饭。’”这时,泪从老人的眼角…  相似文献   

16.
5年前的深秋,刚参加工作的哥哥,给上中学的我买了一辆赛车作为生日礼物。在那个习惯于接受哥哥姐姐或者父母馈赠的年代里,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便天天骑着它上学。校门口有家商店,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商店里买袋鲜牛奶带回家喝。店主家7岁的小男孩似乎对我的赛车很感兴趣,我每次停在门口,他都前后左右地摸个不停,我曾一度因此而不悦。终于在一个平常的傍晚,小男孩问我“:哥哥,你买的赛车真漂亮呀,在哪里买的呀?”我说“:不是我买的呀,是我哥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小男孩的眼睛立刻放出异彩,眉色舞地说“:啊!是你哥哥送给你的日礼物呀!”…  相似文献   

17.
燕京杂感     
日昨,阅外地报纸,见有一文,题曰《首都古貌破坏严重》!是吗?我不禁大吃一惊。这个标题,让我“如梦方醒”: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了呀! 于是我就思索了:此乃新闻乎?还是“旧闻”呢? 若说是“旧闻”,何以到今天才这么标题示众,像是个新发现一般? 若说是新闻,那么这种“破坏严重”毕竟又是从哪一个“前不久”开始的呢? 我印象的判断,似乎不像“旧闻”,因为我从报章上的一贯宣传所获喜讯,总是这儿改建,那儿拆迁,总是一片新面貌,新气象,新都市现代的“换新颜”,从来没听说过一句“破坏”——更何况“严重”乎? 我在北京是个外乡人,第一次晋京也不过  相似文献   

18.
出嫁     
我老爸大名金三万,记得童年一篇作文《心目中的英雄》我写的就是我老爸.谁料到,这会儿我要嫁人了,他原本生动丰富得令人敬畏的红脸急成了一只酱紫茄子,只听他吼道:“你敢再跟那小瘸子来往就别再姓金.” 我好伤心,用发抖的手抓起户口本一跺脚就往外走.我去派出所改姓妈妈的姓,姓“王”还不行吗?妈在一旁敏捷地从我手中抽走了户口本,劝慰我说:“明明,你这是干啥呀?”我急得直嚷嚷:“妈!您嫁给瞎子老爸可以,我喜欢上瘸子,为啥就不可以?”“放肆.‘瞎子’是你该叫的吗?”妈的言语重了,但语调听起来依然那样轻柔.  相似文献   

19.
“你好,请问哪位是杨健,杨代表?” “她就在坐在那儿!” 一个妹子应声回头:白T、黑框眼镜、浅蓝色牛仔裤. “你就是杨代表?”虽然已有心理预期,记者还是掩饰不住惊讶. “对呀,是我.”一朵羞怯的微笑挂在杨健的嘴角,若隐若现. 当选了:感人的温暖迎来有温度的投票 杨健是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却很有主见,从小到大从未让父母操心,即使是就业,也一直自己拿主意.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 《政策》2007,(2):59-59
乡政府召开村组干部大会,宣布禁止“买码”——一种类似六合彩的私彩。贺乡长此次禁码当然是吃了豹子胆,冒天下之大不韪,几成人民公敌。他话还没说完,台下便有抗议纷起。有人站起来大叫:“禁码?笑话,我已经亏了两千元,你们赔给我?我不去赢回来,拿什么买化肥?”另一个站起来:“你们早不禁迟不禁,等我亏了三四千就禁,安的是什么心?这就是你们执政为民啊?你们给群众造成了损害,就要负责到底!”还有更多的人在拍桌子:贺麻子,你不能做缺德的事!我们又没有拿你的钱买码,你狗咬烂布巾啊?你蛮的屙牛屎呀?贺麻子,我们从没亏待过你,要茶有茶,要饭有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