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海凇  李枫 《当代贵州》2011,(19):18-20
"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埃德加·斯诺在评说长征时,忘记了说"以后"。在他去世三十多年后,长征精神仍然像红星一样照耀着中国。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八旬高龄参加了长征全过程的红军老战士杨衍宗在沈阳披露:是根据红一方面军几名"有墨水"的干部日记中的记录算出来的。据介绍,长征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直路、大路,部队的行军路线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七律·长征》二三逸闻李安葆长征途中,毛泽东"受命于危难之间",然而,那也是他一生中写诗最多的年月。那些壮丽诗篇,生动地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愫和战斗生涯。《七律·长征》便是其中杰出的一篇。作家姚雪垠评价说:诗中毛泽东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  相似文献   

4.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运用》2006,(10):F0003-F0003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我们重温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弘扬光耀千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新长征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06,(1):60-61
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缸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美国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评说长征时,忘记了说“以后”。他去世30多年后,长征精神仍像闪闪的红星一样照耀着中国。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长征胜利的基本经验。这是被长征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受重挫的主要原因,是临时中央的领导犯了严重错误红军长征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从我们方面说,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离开了根据地,没有了根据地人民的支持,并且处在不断的流动作战中,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从敌人方面看,蒋介石组织了几十万大军对红军围追堵截,运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在红军渡过大渡河前的8个月的万里征程中,几乎经常处在敌人的包围中,无日不战。此外,蒋介石…  相似文献   

11.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军创立的。红四军长征到达川陕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了社会平等与幸福,还为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川陕苏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是意义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深切缅怀陈野苹同志廖友陶我和陶元津同志用三年时间合写了一部《冕宁人民迎送红军长征到解放斗争史》,1990年初把初稿寄给陈野苹同志。由于他是故乡人民在红军长征过冕宁时,中央和军委在县城建党、建政、建军的主要负责人:中共冕宁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县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东江湖畔的璀璨明珠──记黄草镇陈文,李桂林湖南省资兴南南部边陲,有一座崭新的城镇正在迅速崛起。它就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资兴的宿营地──黄草镇。1934年8目,伍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突破敌人封锁线,挺进湖南。他们穿越桂东、汝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制订并执行了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民族压迫、欢迎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红军和少数民族上层结成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因而红军长征途中得到了苗、瑶、彝。回、藏等各民族人民及上层阶层的帮助和支持,各少数民族对长征的胜利也作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底,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进入广西西延山区,也叫老山界。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2):33-34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长征。要成功走好这次新的长征,不仅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必须有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周密的行动路线图。纵观30年改革历程,其大体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途中并未攻克锦屏县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383页谈到这样一段史实:"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剑河、镇远、施秉、黄平、余庆、瓮安等县城,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在这段叙述中,存在着一错一漏,特作如下说明。一、红军长征虽...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06,(11):26-26
在红军长征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移中,我们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以长征的胜利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迎来了新的曙光,开辟了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论周恩来在长征中的思想发展和特殊贡献黄少群周恩来从1934年10月参加领导中央红军出发长征,1935年底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这一年多的特殊岁月里,他在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坚强。他以对党和革命的绝对忠诚,坚决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对他的束缚,完...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到了西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力竭心疲,精锐尽失,歼灭自在意中”.在革命队伍内部,有些人看到红军人数锐减(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时只剩7000余人),也出现了悲观情绪.张国焘更是竭力散布“中央红军失败了”、“估计长征是失败”的悲观论调,妄图动摇军心.因此,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回顾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肯定长征的伟大成绩,总结长(?)的历史意义,就成为教育干部、鼓舞红军指战员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的一项迫切任务.毛泽东到达陕北后不久,在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批判了张国焘的悲观论调,阐明了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而且,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对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艺术的概括.广大红军指战员也以喜悦的心情回顾长征的光辉历程,采用各种方式庆祝长征的伟大胜利,借以教育、鼓舞自己和人民群众.当时,以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总结长征战斗历程的,当推陆定一、贾拓夫合写的《长征歌》和萧向荣写的《长征曲》.这两首长征之歌在根据地军民中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