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寻根之旅     
1998年夏,我们一群热血奔腾的台湾青年顶着炎阳酷暑,踏上了意义深远的寻根之旅。台湾同胞中大约有45%的人祖籍源于福建泉州,而闽南文化的历史又可追溯至河南固始光州;所以寻根就底,我们的根是源于河南。初回到祖国大陆的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第一站,当然是先到咱文化历史悠久的首都——"北京"。在北大举行了开营式,参观了颐和园,接着又相继参观了长城、十三陵以及故宫。七月五日告别了北京,前往另一古都——西安!方抵西安,便立马乘上大巴赶往黄帝的故乡——"黄陵",入夜到达。颠簸了一天的我们,很快便入眠了。第二天一早,我们在黄帝陵轩辕庙举行了庄重的祭祖仪式,我父亲还亲自写了  相似文献   

2.
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去台湾之前,就听说台湾也有个“故宫博物院”,所以,我一到台北就向亲友们提出参观“故宫”的要求。因为我曾先后五次参观过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这次来台北参观,对具有同样名称和内容的展览,完全是出于好奇的对比心态,想看一看这个被盗运来...  相似文献   

3.
张鹏 《中州统战》2003,(10):30-3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原文化,博大辉煌。在中国20世纪的100项考古大发现中,河南占17项,位居全国之首。河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96处,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二位。难怪江泽民同志视察河南时曾指出:“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果然名不虚传,许多历史传说和记载都可以在河南找到证据。”就是因为有丰厚的文化,雄踞华夏腹地的河南人才多了许多自豪的资本。在河南,是谁打开了历史之门,是谁聆听来自地下的声音,又是谁去寻找失踪的历史呢?当然是考古学家,而许顺湛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4.
一位去国多年的老华侨回到北京,看到眼前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北京,我都认不得了。” 不认识北京的何止这位老华侨,许多曾在北京工作过的国际友人,回国几年后再重返北京时,也感到变化太大了。当然,感受最深的恐怕是那些“老北京”了,他们说,要是几个月不出门,你再  相似文献   

5.
驿路风铃     
增值 某局长将公用电脑、彩电长期放在自己家里用,群众议论纷纷。局长便在全体大会上解释:“那些东西如果放在办公室里,必然会因姓“公”而短命,而放在我家里这些年还完好无损,等于延长了好几倍的使用寿命,公家没给我一分钱的保管费,有人还对我说三道四,他们的良心哪去了?”(力军辑) 无理的抱怨 两人在吃饭,只有一碟菜:两条鱼,一大一小。其中一位先把大的那条鱼夹了,另外一个脸上露出不悦说:“你吃掉那条大鱼了?” “假如你是我又会怎样?” “我当然夹那条小的。” “那好哇,你抱怨什么呢?那条小鱼还在那儿呢!” (黄…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两位职工找上 门来向我申诉求助。这类事情,发生过不少次;但这次有点特殊:来访的来自我的故乡,虽不相识(我离家50多年,他们50岁左右)却又倍感亲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嘛!何况,他们又是告状无门,大家偷偷(请关注“偷偷”这两个字的份量)凑钱让他们到北京来的呢!坐落后,他们交给我七份反映当地官员如何贪污腐败,如何压制群众的打印材料。他们说,他们都是离退休或被勒令下岗的职工,他们请不起律师。即使有钱找律师,律师也未必敢接待他们,帮他们打一场结果完全可以预料的官司。因此,这些材料都是…  相似文献   

7.
杨肇林 《台声》2004,(1):41-43
1 北京的初春。忽报有台湾客人到访,我接过电话,传来了浓重的乡音:“我是陈永麟,我在台北从令兄那里打听到你的住址,真找到你了!”没等我回答,他又笑着说,“不记得了吧?我们当年一起乘‘江陵号’去的上海。”  相似文献   

8.
到苏州去,那儿的朋友说到周庄去看看,住上一夜,我说好啊,朋友问,是住“土”的还是住“洋”的宾馆?我说,当然是“土”的。 周庄是公认的寻梦好去处。 碧波倒影,净窗把盏,小船矣乃,菜花飘香,坐看这江南古镇风情,得胸中渣滓尽化、清风劲送之乐。可以说,大多数人,踩着这青石古街,望着小桥流水,都会冒出这么个念头:如果能到这儿来好好住上一阵,休养生息,那该多好啊!我是苏州人,曾在苏州呆了21年,还从未去过周庄,现在远居他乡,乡思肯定是不会淡的。 到了周庄,我才知道自己选择的正确,“洋”宾馆全被挡在了周庄古镇的…  相似文献   

9.
刘阿姨:您好!我是佟金,很高兴能够给您写信。短短6天的夏令营虽然刚过去但是我对你们的思念却日益加深。能够参加这次夏令营真是我和妈妈的荣幸,我和妈妈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这次夏令营让我能够见到与我命运相似的营员们,同时也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教育。我虽然从小在河南长大,但是我对河南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次夏令营,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加深了对河南的了解。刘阿姨,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我和妈妈临走时,您嘱咐我的话:“好好学习,照顾好妈妈。”刘阿姨,您放心吧!我懂事了,决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我也不会忘记那天送我和…  相似文献   

10.
林生钟出生在大田县前坪乡的一个回汉民族聚居村。从族群聚居的角度去看,这里秉承了不同民族间注重本族文化承传的传统,因此,他的生活中,必然充满了源自古远的文化影子。这些可以称作文化碎片和遗落的存在,在林生钟内心播下了无形的种子。我曾经去过这个村子,由于地底下埋有矿产,这些年来,村子四处被挖开,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种传统与现代撕裂的情形下,林生钟一定感受到了民俗等传统文化留存的危机。当然,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冬天:往事和现实本刊记者周幼马冰天雪地的胡同秦威画又到冬天了!在北京住了46年,“幼马”变成了“老马”,象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一样,我也常常会“触景生情”,回忆往事。1948年,5岁的我来到了北平(当时北京的名字)。正值冬季,一切是灰暗的。就连...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是中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的杰出皇帝,有一天,他要杀哺乳过他的奶妈即乳母。乳母向东方塑告急,请求帮助。东方塑跟乳母说:“皇帝特别残忍又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找别人去说情,只能死得更快。你临走时,只要老回头看我,我当然要想出奇的办法来刺激皇帝。”’皇帝下令把乳母押出去杀头,这时,乳母屡次回头看东方朔,东方朔在皇帝旁边,大声喊:“你赶快去。巴!皇帝如今长大了,难道记念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汉武帝一听这话,感到悲怆,就赦免了乳母。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好劝解,要他改变主意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像汉武帝…  相似文献   

13.
我近年曾两次到台湾去过,由于工作关系接触了不少文化旅游界人士,也参观过不少寺、庙、宫、观,其中就有土地公庙。土地公庙是闽南人的习惯称法。回顾历史,台湾在清朝光绪年间还  相似文献   

14.
马剑 《中国保安》2004,(18):13-15
当记者结束了一个多星期的采访任务后,几十页的采访笔记这几天一直摆放在记者的案前,随后记者又到过北京的几家大的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与此同时,记者却又经常想起一位采访过的保安员对记者说过的一句话,“保安员的保险问题,你写了也没有用,全国这么大,这么多的保安员如果都去交保险,得多少钱,你怎么解决,我看,我和你说的那些话也是白说的!”记者听后多少有些惭愧,但记者告诉他,有总比没有强,也许现在解决不了,但一定会有一天解决的,但在解决之前我们决不能只是坐在这里等。谁想买保险记者在此次采访前,预先给了自…  相似文献   

15.
魅力东马     
要6个小时!从北京到吉隆坡,还没有时差?上了飞机才知道。朋友又说,我们好运高照,去的是东马,即马来西亚东部,而中国多数游客还只在西马观光,我来先走一回。 东马主要指婆罗洲岛上的砂捞越和沙巴,它们之间还隔着文莱国。那里有美得化不开的风景,有浓得解不开的风情,  相似文献   

16.
在物质第一性的时代杨平(北京青年报新闻部主任、特约撰稿人)近日往泰国,在泰国湄楠河边一酒吧饮酒,侍女前来问询:“请问先生何来?”答曰:“从中国来!”侍女问:“香港?”“NO!”“台弯?”“NO!”“新加坡?”“NO!”笔者接着回答:“从北京来!”侍女又问:“北京在什么地方?”笔者哑然,无言以对。若以此事反观目前港、台歌星,港、台文化在大陆的流行,便不觉心中多么不平。因为既然一个泰国的普通吧女不知道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伟大首都北京何在无法受到谴责,那么泰国吧女知道的杏港、台港在时下的北京人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便也同样无法谴责。物质是第一性的。唯物论老一直这么说,尽管以往的年代我们总是强调精神、主体、能动性。今天,终于到了“物质第一性”的年代。于是我们看到,如洪水猛兽般的“经商潮”、“拜金潮”席卷而来,而引领着这股潮流最前端的,则是日子过得比我们大陆人好的香港、台湾的各种流行物──从生猛海鲜,到亮丽新款;从“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到成龙、刘德华、郑少秋。而主张“物质第一性”的人,也终于沉不住气,起而疾呼新的精神文明。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港、台文化如洪水猛兽,也不在于尚不富裕的大陆人兜里缺钱无法与港、台文化相抗衡,而在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你好!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读了史霄同志的文章《冲破阴霾迎曙光》,有如下感想: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不少作者都下海经商,弃文挣钱去了,而史霄同志却坚守阵地,甘受清苦,过着文化苦行僧式的生活,极负责任地为读者奉献出如此高雅的作品,实在令人敬佩。这样的题材,包括写共产党高级将领的作品,除了史料馆、图书馆收藏外,读者群少,这样的劳动是出力大,回报少。请代我向作者致敬,并借贵刊呼吁:对这些作家要多多给予鼓励和奖赏!谢谢!期望多刊登一些优秀的扛鼎之作,我们在等待,在期望…  相似文献   

18.
《乡音》2023,(3):57-58
<正>书画同源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特点,书画家张和的书画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可以表达书画同源的文人修养。张和之所以取得书画同修的造诣,与其卓越的天资有关系,也与他弘扬文化的志向相关联!他是冬奥城市张家口市政协委员,又身居北京,兼任张家口驻北京怀柔区流动党委书记,拥有张家口市文化代言的担当。  相似文献   

19.
我想,世上恐怕没有另一座城市能与巴黎一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她:她:既可上天俯瞰(登埃菲尔铁塔),又可下地鉴赏(进入卢浮宫),还可以在流动中(上观光游轮)与塞纳河相伴。至此,你才会对巴黎了解一二,才能对人说“我去过巴黎”。  相似文献   

20.
望乡滩(散文)□王中举一生之中,有些事情是可以在你心灵里保持永恒的。大学时代的第一个暑假,我受亲友之托,要带一个小表妹北上京城。乡间的母亲异常高兴,因她早年到繁华的京城去过,她这一生就只上过北京,此后连县城也极少去,北京留给她这个农村妇女的所有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