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 司法腐败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日本为防止司法腐败是通过完善法官任免、考核制度,来寻求司法公正的。以下着重介绍日本法官任免、考核制度的有关规定。一、法官的任命在日本要成法官首先要取得法曹资格(即司法资格),所谓的法曹资格就是通过日本全国司法考试和司法研修而被授予的一种资格。日本每年有两万多人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合格者仅有七百人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司法考试是相当严格的。  相似文献   

2.
贺卫方 《中国律师》2000,(10):18-20
我眼中的日本司法研修所日本司法研修所是二战之后法律改革的产物。它属于最高法院(最高裁判所)的一个下级机构,其培训时象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所谓法律学徒,即那些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并被接纳进入研修所研修的人员;一是接受在职培训的法官。与此相适应,研修所分两个分支,第一为法官研修分部,第二为法律学徒分部。法官分部由三名法官担任教官,下设五种形式的研修,一是简易法院法官的研修,这些法官分为新任命的、任职第三年的和任职第五年的三种。二是候补法官的研修,他们同样也要任职年限分别研修,分为新任命的以及任职一年、…  相似文献   

3.
《检察风云》2014,(17):76-77
随着现代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日趋成熟的司法体系也对法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不断更新法官的知识和提高其业务素质,以适应办案的实际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法官的培训。由于不同国家在教育制度、司法体制、法律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其在法官培训的方式上也各具特色。如今,正值我国司法改革之际,学习与借鉴海外法官培训的先进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法官培训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障法官素质的标准和方法:法官资格考核与培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法官素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如何使我国法官成为法律职业群体中的精英 ,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 ,而且是一个涉及到根本宪政体制的理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提议中的统一司法资格考试不仅会对提高法官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会对一些宪政制度的方面 ,特别是司法改革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考试制度的改革这只是保障法官素质的基本措施之一。从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开始 ,各种考核法官的方法都应当跟上 ,必要和经常性的法官培训制度应当逐步健全 ,严格和公开的法官任命制度也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已经在实践中运行多年,这其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依旧存在着某些与现实需要脱节的不足,特别是在基层预备法官培训方面.近些年,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基层矛盾纠纷日益凸显,案多人少一直困扰着法院,这更要求基层初任法官必须具备解决纠纷的能力和知识,以满足广大基层民众的司法需求.而横架于非法官与法官转变之间的良好的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故本文以基层法官的任职要求为视角,特别探讨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在对基层法官培养上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预备法官在集中授课和实习阶段需要完善的措施,以期能完善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培养出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基层法官.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19日至11月3日,福建省法院首次以培训的形式,组成25人的民事审判培训代表团赴日培训。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日本最高法院、东京高等法院、地方法院、日本国司法研修所等机构,并与上述机构的有关法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和交流。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日本的法院组织体系、民事审判的基本操作规范等。特别是对日本司法研修所的考察,其独特的司法研修和法官继续教育模式,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他山之石,这里择要作一介绍,希望能对我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的法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2月至3月,笔者随中国刑事司法高级官员研修团赴日考察,对日本国的司法制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将日本国的法官制度作一简要介绍。法官的任职资格在日本国,要想成为一名法官,首先必须是大学毕业生,而且大都是法律系或研究院的毕业生。其次,还要通过日本国最...  相似文献   

8.
治安法官制度是指不具备职业法官资格的普通公民直接被任命为法官,以兼职方式到法院就特定种娄的案件,大致独立地进行审判的制度。文章在介绍英国治安法官制度的适用法院、治安法官的选任、构成、培训及其职权行使等方面内容并展望其前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治安法官制度对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裁判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相顺 《法学家》2007,(3):140-146
日本的"裁判员"制度就是在那些民众关心程度较高、社会影响较大、法定刑较重的重大案件中,实行以随机方式抽选一般国民担任裁判员,由裁判员与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案件,一起决定定罪量刑的制度.裁判员制度是日本在推进司法改革和司法民主化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一种兼具英美陪审制和大陆参审制特征的民众参与司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使审判官忠于职守,依照法律行使审判权,在日本对审判官规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主要有: 一、考选制度 在日本,审判官(包括候补或称助理审判官)一般是从司法修习生经过两年进修与实习后经考试及格者中选拔。司法修习生是具有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学历,经过国家司法考试成  相似文献   

11.
关毅 《法律适用》2012,(2):109-116
好法官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美国联邦司法中心前主任佐贝尔过去通常来说,普通法国家对司法培训是不感兴趣的,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理念:法官都是精英,对法官进行培训的前提是法官能力不足,而这就是在变相抹黑司法界。此外,有多年经验的资  相似文献   

12.
近来,日本政府宣布将恢复和修改陪审法,建立陪审团制度,实现接近市民的司法.人们希望重新采用陪审团制度,以避免或尽量减少法官的错误裁判,并提升公众的司法信赖感.在陪审制度的类型选择上,日本政府面临英美陪审团制度和欧洲大陆混合法庭制度两种选择.在文化上,日本社会的等级制性质,对权威人物的高度信赖,日本人的团体意识及维持和谐的愿望,有利于陪审团制度的有效运行.在社会方面,日本社会的大多数人属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同质性的中产阶级,这有助于陪审团制度的功能与目标的实现.在法律上也没有阻止日本重新引进陪审团制度的障碍.因此,日本将会促成更可能是一种以英美模式为基础的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协调在本质上是一种规避正式制度的非制度化行为,是法官对调解制度的变通运作。正式制度的缺陷、当事人和法官的理性选择、司法机能不足以及司法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分工不明等,是促使法官运用协调方式处理案件的主要原因。法院正积极推动协调的正式制度化。协调具有使司法介入公共政策制定、刺激制度创新、导致公权力的可交易性、司法与行政界限模糊化、使非正式制度进入司法过程等潜功能。而为了控制协调的负功能,应当将之置于正式制度之下。  相似文献   

14.
法官遴选制度比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遴选制度不能单独泛泛而谈,要结合每个国家司法机构在其法律制度和司法理念中所占的位置以及法律职业组织与司法构架的特点而言。法官遴选制度能具体反映出一个国家法治发展的程度,比如影响法官遴选的四大最直接相关因素:司法独立、司法职责、司法能力、司法代表性,就是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特征和要素。 目前世界上(普通法及大陆法)最有代表性的法官遴选方式主要包括四种:经过培训或通过考试后被任命为法官;由法官遴选委员会任命;行政机关任命;通过党派或非党派选举产生。每一种法官遴选方式都是与上面提及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官“造法”倾向——读《司法过程的性质》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部著作是卡多佐多年司法实践经验的结晶,作者详细的分析了法官判决所受制的因素,并强调了法官的造法职能,即“活着的法律宣示者”。本文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提出在中国赋予法官造法职能的可行性,并分别从法官的司法解释权规范化和判例制度体系化两方面详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法官责任制度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司法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法官责任制度逐渐形成了三种模式.其中,结果责任模式发端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后被纳入违法审判责任制,如今则被视为防范冤假错案的重要制度保证.程序责任模式滥觞于违法审判责任制,如今则成为法院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对法官确定奖惩措施的主要依据.随着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推进,法学界发出了尊重司法规律、重构法官责任制度的呼声,一种主要针对法官违背职业伦理行为来构建法官责任的新模式——职业伦理责任模式,逐渐出现在各种司法改革的方案之中.上述三种模式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产物,都有各自得以存在的制度空间,也都有相应的局限性和实施障碍.通过总结我国法官责任制度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未来法官责任制度模式的选择确立一些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一个法官国外培训项目的实证考察,分析了我国法官培训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尽管出国培训对个人和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作用有限,成本过高、效益过低。本文主张,应该严格限制各种法官培训,尤其是法官国外培训,这样既可以节省资金用于法官的工资、奖金或津贴,提高法官的生活水准,又可以节省法院的人力资源,减少办案压力,提高办案质量;对于确有实际需要的法官培训,应以国家和地方法官学院等培训机构为基础,以法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司法的权力如果经过无知和盲从的非职业者之手,那么再神圣纯洁的法律也都会变质。” 经过二十余年的司法改革,我国的法治状况已经有了的长足的发展。但历史和政治体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司法人员的低素质而导致司法不公正和司法腐败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形象和权威,无法与繁荣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诉讼的繁多复杂相适应。法律界于是开始把关注的视角从法律制度和法律技术层面的变革转向司法主体—法院及法官制度的变革。手握司法权柄的一个个具体的法官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最终实现者,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法治要求的职业化法官队伍成为新世纪司法改革“公正和效率”主题中的焦点,而法官选任制度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起点和守护神。科学合理的法官选任制度的构建无疑将对整个司法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尽管它必然离不开外部政治体制配套改革和内部其他法官制度改革的支持。本文拟在探讨法官选任制度的意义及现代法治对法官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与国外法治发达国家法官选任制度进行比较,进而对我国法官选任制度改革中一些具体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律师与法制》(2003年第一期)读了北京大学陈瑞华教授所写的《律师制度与司法改革(上)》一文,文中谈到法曹——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三者存在的各种问题。既有批评,又有激励建议,可谓思路开阔,有的放矢,本人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20.
为增进中国法官和其他司法工作者对外国司法制度的了解,由国家法官学院周道鸾教授主编的《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一书,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该书根据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英、法、德、印、日、泰、韩等10国法院的组织体系、法官制度、法官培训和陪审、律师、检察等制度,并根据考察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改革我国法官制度、法官培训、法院管理的建议;分法官资格、法官任命与选举、法官培训、法官工资与待遇、法官管理等12个问题,对世界五大洲的29个国家的法官制度作了简介;收录了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