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樱 《法制与社会》2014,(2):143-143,15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反恐战争成为国际焦点,特别是布什政府抛出所谓的"预防性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道路上推行单边霸权主义的作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法领域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之初,美国以"反恐"为名、打着"为了正义"的旗帜,先发制人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然而,这场反恐战争中自卫权实施之合法性基础是令人质疑的。21世纪,国际反恐被提升为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本文将从国际法中"正义观"这一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对反恐自卫权相关概念的辨析,去批判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所标榜的"在反恐中实施自卫权之正义战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行动。同年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境内的主要战事结束。到目前为止,伊拉克局势仍动荡不已。这场战争造成了海湾地区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严重危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伊拉克战争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法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线索,主要探讨人权的国际保护及其实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书     
《小布什的关键时刻》作者:先洋洋定价:34元出版:2011年8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美国和世界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举世震惊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全球金融危机等。不仅如此,小布什还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及其诱发的反恐"战争"对现行国际法提出了挑战。这主要是由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关反恐的国际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国际社会应在联合国法律框架内进行反恐斗争。  相似文献   

6.
新书     
《小布什的关键时刻》作者:先洋洋定价:34元出版:2011年8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期间,美国和世界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举世震惊的"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全球金融危机等。不仅如此,布什还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不得不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裁决。  相似文献   

7.
对外反恐引来本土恐袭"9·11"事件以来,世界跟随美国进入了反恐时代。一向和平宁静的加拿大也"不甘寂寞",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始终追随美国的脚步走在全球反恐的最前线,成为奥巴马政府对外反恐战略中最为坚定的盟友之一。据渥太华"里多研究院(Rideau Institute)"一项统计指出,自"9·11"事件以来的10年中,加拿大政府在  相似文献   

8.
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是正义的行动。"9·11"后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以及后来对伊拉克动武的理由之一都是行使国家自卫权。但美国预防性自卫理论的提出给作为国家主权核心要素的自卫权的相关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突破。其自卫的正义性与合法性令人生疑,滥用即是扭曲,在未来的国际法发展中,对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仍应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以后,反对恐怖主义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国均通过加入国际公约、完善国内法来打击恐怖主义,有关恐怖主义的一些熟点问题都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如何完善国际法律制度,如何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坚持国际法基本原则,如何协调各国对恐怖主义活动的认定及惩治方面的分歧等问题仍然值得学者们进一步反思与研究。本期热点笔谈组织了有关反对恐怖主义专题,希望通过学者们对反对恐怖主义、全球法制建设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为学界提供研究反对恐怖主义问题的不同视角,也希望对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决策的选择、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战争行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行为之一,在国际犯罪种类中也属于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近代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没有达到战争发动者所欲追求的结果,反而进一步暴露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发展了涉及战争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件。1949年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及两个《附加议定书》确立了战争行为采用的规章和规则,并进一步确认了战争罪行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和习惯国际法的基本模式。因此战争,尤其是国际性的伊拉克战争不可避免地涉及国际法和国际刑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上反恐与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娜 《河北法学》2008,26(2):148-152
海上恐怖主义是具有政治目的的海上恐怖组织或海上恐怖分子以暴力手段,从事危害海洋安全,危害船舶以及船上财产和人命安全,危害港口设施安全的恐怖活动。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行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同时又有着密切联系。美国"9.11事件"后,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活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纷纷制定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海运反恐立法方面,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海关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的反恐国际安排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构成了国际海运安全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作为海运大国,同样面临海上恐怖主义威胁,因此我国亦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重构海运反恐立法格局。  相似文献   

12.
陈怡 《法制与社会》2013,(17):184-189
国家不法(不当)责任是国际法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二读的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强行认定阿富汗应当为此次恐怖袭击承担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并打着"反恐"的旗号,擅自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战争。随后,世界各国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恐"活动。"反恐"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制度造成了影响。然而,根据国家不法(不当)责任的构成要件,恐怖组织的行为并不等同于国家的行为,阿富汗既没有构成国家不法行为,也没有违反相关的义务,其并不需要为"9.11事件"承担任何责任,美国的做法则是对国家不法(不当)责任含义的曲解和任意摊派。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于 2 0 0 3年 3月 2 0日对伊拉克动武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反恐自卫权理论。美国在打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时曾成功主张过这一理论。在 2 0 0 1年“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迅速宣布该次袭击已构成对美国的武装攻击 ,在根据情报将肇事元凶锁定为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后 ,援引《联合国宪章》第 5 1条关于自卫权的规定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发动了代号为“无限正义”的军事行动。笔者认为 ,“9.11恐怖袭击”能否构成宪章第 5 1条意义上的武装攻击值得怀疑 ,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实际上得到了被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阿富汗合法政府的同意 ,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排除了美国干涉阿富汗内政的嫌疑 ,其完全可以在“根据同意的干预”之基础上使美国使用武力的行动合法化 ,而不用借助颇有争议的“自卫权理论” ,这样解释也符合安理会第 13 68号和 13 73号决议“依据宪章自卫”的要求。美国提出这一理论旨在支持其单边主义政策 ,为新干涉主义张目 ,为美国霸权下的“民主和平”充当工具。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治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国际法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这场战争对国际法基础的冲击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规定非法使用武力问题 ,探讨在国际武装冲突中实施国际人道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加强国际法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以来,美国不断提升反恐情报能力建设,在提高情报工作能力上下了功夫。美国情报界认为,情报搜集、情报分析和情报预测能力是美国反恐情报能力建设的三大支柱。我们选取2005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四份《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作为样本,以"terror"作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涵盖terrorism、terrorist等词),发现该词在2005年出现两次、2009年出现15次、2014年出现22次、2019年出现23次(详见下页表1)。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的非法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献枢 《法学评论》2004,22(1):10-16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了 ,但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合法性问题 ,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从国际法的角度 ,对伊拉克战争是否合法的问题进行分析 ,以说明这场战争的非法性。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理想主义者提出通过道义和精神教育来唤醒人类的良知,通过在全社会建立普遍的道德体系来防止战争的发生。本文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个视角,来对理想主义道德观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反恐的国际视角是在关注和解决国内产生恐怖主义的原因基础上,应研究影响国内恐怖主义活动外部原因,总结国际联合反恐成效与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反恐国际合作的思路,在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下开展中国反恐斗争,从而更有力地打击和防范针对中国的恐怖活动并更有效地履行中国反恐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危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梁西 《法学评论》2004,22(1):3-9
伊拉克战争后国际法律秩序将如何发展 ?本文在依次对经济全球化、国际无政府状态、伊拉克战争、联合国等问题予以分析后 ,指出 :在经过上 10 0年以来国际关系的许多重大转折之后 ,世界进入了 2 1世纪。一方面 ,随着国家间的互赖性增强 ,“人类共同利益与价值”日益突出 ,从而加深了国际社会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 ,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加剧 ,国际社会仍然动荡不安 ,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联合国已无力制止战争 ,国际秩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文章在国际关系、国际法律秩序等方面 ,提出了若干独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首例"核暗杀"事件嫌疑犯的引渡风波,发生于《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生效前后,突显了国际反恐合作与不引渡问题之间的现实矛盾和激烈冲突。如何消除引渡障碍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各种对策的分析可以发现,"审罚分离"是有效消除障碍、加强合作并缓解反恐合作与不引渡这对矛盾的良策。这一国际社会的新举措,对于已签署该公约的中国,尤其是对于完善中国的有关引渡合作,更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