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司法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在反思国内外各种司法理论并借鉴其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国基本形成了概念明晰、系统完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的司法理论体系。从理论认知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划分为核心理论与基本理论两大层面,核心理论包括司法本体论、司法价值论、司法政策论、司法程序论、司法文明论,基本理论包括司法制度论、司法职业论、司法模式论、司法改革论、司法公信论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审判》2010,(1):14-15
社会主义司法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人民性,它最彻底地反映人民的司法需求,最全面地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民性,必须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至上”这个社会主叉司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将为民司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司法工作成效的惟一指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11,(12):14-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司法行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凝聚着司法行政发展历程中积累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司法行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用历史的眼光、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刻理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背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发展历程及其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意义,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央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背景下,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但因法律、法规滞后,司法建议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认识混乱、运行无序、效果反馈差,影响了司法建议功能的发挥。为此,本刊特选登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沈志先撰写的延伸审判职能,提升服务水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马荣、韩俊撰写的论司法建议的法律效力,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李东民、殷华撰写的基层法院司法建议工作实务问题3篇论文,从理论和司法实务两个层面,研讨人民法院如何在确保公平正义、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功能作用,使其发展日臻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内涵的特色性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涵义和精神实质,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1,(9):1-1
司法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司法行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是新时期司法行政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本刊本期全文刊发了司法部郝赤勇副部长的文章《我国司法行政制度及其改革发展》,文章系统回顾了新中国司法行政制度建立的过程,概述了我国司法行政制度的职能和特点、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作了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郭儒社 《政府法制》2013,(21):60-61
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的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深化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司法规律是司法权运作和司法组织设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准则,它是对司法活动、司法权的内在联系的抽象总结。司法规律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必须反映社会意旨的最高追求、司法必须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变迁、司法必须体现司法权的本质属性。强调司法为民、司法的监督性和司法的效果性是司法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从马克主义人学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人民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向;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审判》2009,(10):4-5
9月1日,全国中级、基层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轮训正式启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首期轮训班开班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王胜俊院长指出,坚持“三个至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人民法院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重要制度成果;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大力推进司法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态度;“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既是司法理念问题,也是司法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10,28(3):40-55
在当代中国,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司法国情状况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鲜明的自主品格与中国特色。自主型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体从本国国情条件出发对司法改革方案、进程、目标和路径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司法改革的“中国中心主义”。坚持自主型司法改革,实际上就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经验,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坚持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只有正确认识固有的司法国情条件,才能科学选择司法改革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3.
李崇富 《中国监察》2011,(19):38-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司法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的人民性,它最彻底地反映人民的司法需求,最全面地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最有力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人民性,必须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三个至上这个社会主义司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将为民司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我们司法工作成效的惟一指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问题与新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矛盾处于高发期,对我们的司法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个时期,如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集中民智,汇聚民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为矛盾化解寻求最佳途径与方式,是摆在我们司法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为此,征求并汇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对司法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是一条最佳的捷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代表民众行使基本权利、参...  相似文献   

15.
随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其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原则是三者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运行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现的目标。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政法战线尤其是司法行政部门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司法行政部门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两大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论断,这一重大论断是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中论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即:体现了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在移植西方式法治道路、照搬苏俄(联)式法治道路连遭失败之后,历经艰辛探索,我国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它既具备法治的基本属性,又具有鲜明的地域属性、社会主义性质.未来我们要兼收并蓄、定力十足、上下协同、渐进平衡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审判》2013,(12):106-106
<正>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指出,推进司法公开,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媒体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公开、透明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司法公开、公正与否,是一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形象的直接反映。推进司法公开,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利于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可以更充分地实现公众的知情权,有助于社会对人民法院工作更好地进行监督。把司法公开向更广更深处推进,要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创新司法公开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一、现实问题——司法公正与高效公正和高效是司法工作的基本内涵和永恒价值追求,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司法事业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在不断改革中建立并完善起来,发挥着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