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法大观     
"不孝子"被判刑6个月 重庆市荣昌县居民黄开贵老两口因年老体弱生活困难,4个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2002年6月,黄开贵将4个儿子告到法院。当年8月,法院判决4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父母30元赡养费。然而,判决生效后的一年多,被告之一黄忠德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今年6月,黄开贵老人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黄忠德都说"没钱",可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黄忠德在信用社的存款达2万元。当即,法院对黄忠德实施司法拘留,可黄忠德仍拒绝支付赡养费。后经法院建议,当地警方和检察机关依法介入,黄忠德被依法提起公诉。10月13日,法院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依法判处黄忠德有期徒刑6个月。  相似文献   

2.
"周庭长、孙庭长、左庭长,你们请坐。"百岁老人张步生亲切地招呼着前来送赡养费的法官们,面对思维清晰的老人,法官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同祝老人健康幸福。这是2011年11月5日发生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杨家园村令人感动的一幕。十年前,年过九旬的张步生因赡养费问题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2004年7月,白蒲镇法庭从有利于老人的角度作出判决:老人由二儿子、三儿子轮流赡养,  相似文献   

3.
潘忠华  中帆 《检察风云》2007,(20):48-49
一位老母亲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儿子定期上门探望,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还精神赡养权的官司.那么,精神赡养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精神赡养又如何去实现?2007年6月6日,江苏省海安法院对此作了判决,判决儿子每月不少于两次探望母亲,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母亲因病不能自理时,儿子应予陪护.  相似文献   

4.
法律咨询     
我未抚养的孩子对我有赡养义务吗编辑同志:我年轻时与丈夫离婚,经法院判决,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我与丈夫各抚养一个,抚养教育费各自分担。我养女儿,丈夫养儿子,离婚40年来两家始终没有联系。现在我已70多岁,生活困难,想让儿子分担部分赡养费,但儿子拒绝了。请问:离婚后不属于自己抚养的孩子对自己有赡养  相似文献   

5.
谁在说     
《方圆》2021,(8):5-5
黄涛:“给予当事人温暖的人文关怀”近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法官黄涛办理了一起家庭纠纷案件。这是一起亲生儿子弃养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的案子。被告人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因患有精神疾病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被告人虽是独子,却对患病的母亲不管不顾,反而由被告人70多岁的外婆承担起照顾病患的重担,并为此耗尽了退休积蓄。无奈之下,外婆将外孙诉至法院,希望司法机关教育被告人,让其承担起赡养的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6.
农村赡养案件执行面临的现状。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偏远、落后山区.由于经济落后.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许多老人在失去劳动能力后,得不到赡养。有的拿起法律武器.状告了那些不孝之子女。可是由于法院的执行工作跟不上.每当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时间要到时.权利人都得往法院跑,催促法院执行,领取法院已执行的赡养费。  相似文献   

7.
在有劳动能力且生活并不困难情况下,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赡养的条件。去年12月17目,上林县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要求赡养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8,(3):58-58
法官: 我家邻居陈老太3年前向本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其儿子支付赡养费,本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陈老太的儿子每月向陈老太支付500元赡养费,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200件以来,陈老太患病后经常要去拿药,加上物价上涨,她认为500元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打算再向本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增加赡养费。  相似文献   

9.
原告:张传梅,女,61岁,某矿退休工人。被告:王衍想,男,33岁某矿工人。原告系被告生母。87年3月,原告张传梅以身体多病、生活困难为由,告到法院要求被告王衍想赡养。被告辩称自己有养父母在山东,每年需尽赡养义务,且本人生活收入较低,拒绝给付赡养费。此案在审理中,法院认为被告自回东北顶替继父接班工作后,即同原告之间产生权利义务关系,因此两次开庭调解,达成协议,被告每月给付原告赡养费八元。  相似文献   

10.
<正> 正确处理赡养案件,是人民法院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些基层法院处理赡养案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调解处理的此类案件,将赡养问题同继承问题混为一谈,因而不同程度地违背了法律。一种情况是赡养人以放弃继承权作为免除赡养责任的条件。如原告王某因三个儿子都不赡养而起诉。在法庭主持下,双方达成这样一个协议:王某由长子和三子赡养,次子自愿放弃继承权,也不承担赡养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在确定赡养责任的同时预先分割“遗产”。如原告李某因赡养问题而对受其抚养的继子起诉,经法庭调解达成协议:继子每月给李某赡养费三元,李某的亲子给十五元,李某有病,继子和亲子共同承担费  相似文献   

11.
调解     
《法律与生活》2011,(23):48-48
因为儿子执意丁克,母亲把他告到法庭。母子两人在法院等待开庭时,一碰面就吵了起来。“你不要跟母亲这样说话,你先进来,我们单独沟通一下。”主审法官魏贤梅一看这阵势,  相似文献   

12.
调解     
因为儿子执意丁克,母亲把他告到法庭。母子两人在法院等待开庭时,一碰面就吵了起来。“你不要跟母亲这样说话,你先进来,我们单独沟通一下。”主审法官魏贤梅一看这阵势,  相似文献   

13.
《江淮法治》2012,(8):52-52
编辑同志:我因为赡养费等问题.与儿子发生了纠纷。日前,经居委会下设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我们达成了调解协议。为保障协议的履行,调解员建议我们到法院去申请司法确认.这样就具有了强制执行的效力。请问,申请司法确认应向哪个法院提出?要交多少钱和提供哪些材料?  相似文献   

14.
寒亭有暖风     
去年8月的一天,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法院政工科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握住工作人员的手一个劲地说:“你们法官真是好样的。”经过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去年1月的一个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老太太来到寒亭区人民法院所属的开元法庭,因两个儿子不赡养,要求法官给她主持公道。副庭长张世群马上给她办理好各项手续,发现外面下起了大雪,就开车一直把她送到家中。虽然这件案子已结几个月,但老太太对这事还一直念念不忘,要亲自到法院来表扬这位好法官。今天她就是特意赶了七八里路来表示谢意的。在寒亭法院,群众登门…  相似文献   

15.
风烛残年的七旬老汉,有四位妻子、六位子女。现在,重病缠身的他为了讨要赡养费、医疗费,七次与子女对簿公堂,五位子女都不愿意赡养他。这个大家庭的矛盾根源在哪里,法院会怎么判决呢?父亲晚年病倒无人管今年76岁的宋石安是江苏沭阳人。他说现在自己身体不好,需要钱看病。可膝下的六位子女,除了跟他一起生活的小儿子还照顾他之外,其他五位子女跟"仇人一样",都不  相似文献   

16.
8月8日,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赡养关系纠纷案,法院判决,解除王老汉与儿子李小奎之间的赡养协议。“妻子”山妮由“儿子”领回去赡养。接到判决书的王老汉感到由衷的伤感……六旬老汉得“子”娶“妻”双喜临门现年65岁的王老汉是西峡县回车镇路边村人,早年因家中贫寒,错过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如今家庭条件好了,自己已步入老年,望着亲手盖起来的宽敞小洋楼,王老汉心里觉得空荡荡的,希望能有个儿子,为自己养老送终、继承家业……2001年3月的一天,邻居侄子王明告诉他:深山那边有一个小伙子李小奎,父亲早年过世,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艰…  相似文献   

17.
今年77岁的余老汉口袋里揣着一张村调委会丁主任特意给他写的调解证明,余老汉原来准备将这张证明送到法院去,起诉儿子不尽赡养义务,后经村调委会调解,他的儿子愿履行赡养义务,这张调解证明也就未曾使用过。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起案例:年迈的父亲与儿子居住在一起,房屋属于儿子所有。儿子于是向法院起诉父亲,要求法院强令父亲腾退出房屋。一审法官认为,儿子是房屋所有人,对自己的房屋有处分权,有权要求他人搬出房屋。因此,判决支持儿子的诉请。上诉后,二审法官认为,儿子请求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情系老人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到年关总是可以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农村老人手持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到人民政府要赡养费.从他们绝望的眼神中可以得出结论:解决农村家庭赡养纠纷.诉讼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维系家庭主要是靠亲情.而不能只靠法律。为妥善处理好家庭赡养纠纷,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中的孝包含养和敬两方面内容。现代社会,法律主要通过关于赡养费的规定来实现养的部分。近几年法院试图通过判决子女的探望义务,即精神赡养来实现敬的内容。但精神赡养离传统中的敬还有一段距离,因为孝的实现必须有相关制度加以保证。传统社会中,孝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不仅有礼作为制度化的表现,而且有法为其提供赖以存在的条件。礼和法不仅实现了孝中的养,而且促成了孝中的敬。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精神赡养并不能真正实现孝所要求的敬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