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的实质是自为存在的对象化劳动,价值自为性的生成是劳动力成为资本对象性存在的产物。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超越就表现在:它既说明了资本关系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区别,又在这一区别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统一。可以说,马克思既阐明了资本的自为性,又论证了资本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上,对资本逻辑进行了前提批判、结论批判和方法批判。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前提批判逻辑、结论批判逻辑和方法批判逻辑:在对资本逻辑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前提的批判中颠覆资本逻辑;在剖析异化劳动吞噬人性的过程中颠覆资本逻辑;在“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颠覆资本逻辑。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核心要义是颠覆资本逻辑,实现对资本的有效控制,让资本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本逻辑批判思想蕴含的几对核心关系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资本逻辑批判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是资本逻辑批判的价值导向;生产逻辑(商品逻辑)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生产逻辑(商品逻辑)产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对于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资本利用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现实启示可以总结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张雷 《理论学刊》2020,(5):22-31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在寻求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宗教和黑格尔国家观为批判对象,着重阐发了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认为人民主权需要民主制来维系。但是,民主制中的人民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分裂。在实现社会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产生世俗束缚的根源,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是劳动对于人的本来意义,着重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人民主体应真实展现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中,这对于新时代处理好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认识和理解史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文本。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对“资本”这种历史性的生产关系进行全面的说明;一方面,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个关键词的标识,就已经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一般理论框架,即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理解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资本和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理解中;另一方面,马克思已经直接着手在解决“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即开始研究剩余价值问题,尽管囿于既有的理论框架,马克思对其尚不能作出科学的说明,但科学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入口已经开始打开。  相似文献   

5.
数字智能技术的高歌猛进使人类陷入了数字异化的现代危机。在认识论层面,数字异化呈现为认知活动中的片面化;在存在论层面,数字异化则使实践主题和实践对象趋于数字化和抽象化。数字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化之对象性媒介的人在数字劳动中发生了颠倒;二是作为数据存在的知识为私人占有而丧失了对象性活动之能力,并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权力结构;三是作为数据资本化界面的平台成为了资本对数字社会关系进行吸纳、集置与统摄的异化工具。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与物化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批判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资本逻辑的实现经历了“人—物—人”的运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化是资本逻辑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以资本运动这种事物化的形式形成支配劳动的权力,颠倒的物化意识进一步为资本的统治提供了辩护。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思想蕴含着物化批判这一维度,而资本逻辑的规制、物化社会关系的改变,是摆脱资本统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赵文娟 《世纪桥》2011,(19):67-68
近年来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迫使人们重新思考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媒介的银行业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从而使得信用制度成为实现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强有力的杠杆,而这正属于资本社会化的研究范畴。文章着重分析了马克思的信用思想及其与资本社会化的联系,指出信用制度对资本社会化的积极作用以及消极影响。以期在资本社会化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对象性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对象性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人实现了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随着私有财产制度的确立和社会分工的日渐深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全面异化:异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却是暂时的,随着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制度的积极扬弃以及对"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克服,人类会在新的更高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这种"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既不同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人道",也不同于费尔巴哈以"市民"为立脚点的人类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一种以全部社会的"人"为立脚点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也即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或"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占有范畴的论述可以从三重维度进行理解。首先,马克思概括了占有范畴的历史演变过程,说明分离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中的交换占有否定了分离前的共同体所有制下的土地占有这一规律。其次,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角度出发,马克思分析了占有范畴的现代形式,他否定了黑格尔以自由意志所有权界定占有范畴的法哲学理论,对黑格尔将所有权作为自由意志的外化过程的表述进行了批判和超越。最后,马克思对占有范畴的分析,体现了他对于“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法的具体运用,重新呈现了立足于现实经验生活的法权与经济权利相统一的占有范畴理论。  相似文献   

11.
论资本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声 《新视野》2015,(2):14-20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占居支配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逻辑是资本所呈现出的反映资本主义客观现实活动的内在联系、运行轨迹、发展趋势。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中,资本逻辑表现为作为表现形态的资本本性的逻辑展开、作为本质形态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逻辑发展和作为发展形态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逻辑运动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三种形态的辩证合成,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成历史、矛盾困境和发展趋势,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2.
自我选择以自我存在为前提,然而却以境况为奠基,而境况无非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因此,时间和空间也就成为自我选择的基础和前提。自我选择的根本意义不只是适应境况,更为重要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中通过实践不断创生出“对象性存在”,正是这种对象性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3.
自我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自我选择必以自我存在为前提,然而却以境况为奠基。境况是自我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与境况相宜是自我选择的根本要求。自我选择的根本意义不只是适应境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自我选择不断创生出“对象性存在”,即创生出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境况来,正是这种实践创生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性,由此形成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理性与非理性、资本的增殖与人的贬值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对这种物的依赖性的现代性给予深刻批判,其批判的逻辑运思表现为商品——资本逻辑——劳动异化的路径。这种批判的最终指向在于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关注,呈现出整体性、现实性、建构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把劳动力、自然力、科学技术等因素都吸纳为自己所有。  相似文献   

16.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就其实质来说是资本内在本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向全球扩张的过程 ,其结果是创造了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条件。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资本与劳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地增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作为目的论者,承认历史决定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确定不移的客观规律性,新社会的产生与旧社会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从来就不具有普适性,它是阶级的产物。由此,有些人把马克思称之为非道德主义者。事实上,马克思并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者。马克思不是从内在的、评价性的方面抽象地理解道德,而是从外在的、社会学的观点来思考道德。马克思力求从经济发展的全部事实与规律上来阐明道德的内在本质。因此,马克思是道德社会学的开创性人物,他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人的解放的高度来审视道德,而不是仅仅从理性上作出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9.
钱娟 《世纪桥》2013,(9):51-52
马克思早期对象化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强调感性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和思辩唯心主义,阐述了对象化思想。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基本内容,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资本主义时代,数字劳动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成为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视阈下的全新命题,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劳动异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转变。对于数字时代的劳动异化,需要重新回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源头上发现并探究数字资本逻辑主导下劳动异化的新特点。文章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在对数字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当前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异化的有效路径,探讨数字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如何提升以及数字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