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欣 《党课》2008,(6):70-72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挖出来。纵观众多贪官的落马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贪官们在台上虽然骄横一时,但其内心非常虚弱,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到底都怕谁呢?  相似文献   

2.
在反腐败斗争中,一批又一批腐败分子原形毕露,众贪官丑态百出。剖析贪官的“临场告白”,会引起人们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杞人 《廉政瞭望》2008,(3):49-49
近年来,中央在惩治腐败上下了很大功夫,反腐败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不仅查处了一批贪官,而且也要了一些贪官的脑袋。贪官贪的时候好像不怕杀头,真要杀头,他们腿就软了,纷纷要求活命。这说明,贪官虽然可怕可恨,但国家也有治他罪的办法,法网恢恢,终有一报。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2006年,全国的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央动真碰硬,一批省部级贪官纷纷落马,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没和反腐败工作的决心和态度,同时也说明,无论是准,不论其职务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  相似文献   

5.
张和利 《党课》2010,(11):74-76
在反腐败过程中有一个怪现象,就是许多贪污腐败案件并非由纪检部门或其他反腐败部门查出来的,而是意外“露馅”的。有人做过—个统计:有60%-70%的贪官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而群众之所以能够发现贪官的蛛丝马迹,不少竟然是贪官自我曝光的,如二奶反目、小偷被抓、奸商败露等都成了导致贪官“露馅”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步步深入和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又一批腐败分子原形毕露,留下了一幅幅丑态百出的贪官脸谱。也留给人们深深的思考。一、心安理得型“我想不通!我想不通!我是人民的公仆,我花人民一点钱算什么?”“公仆就应该是公家包养的嘛,怎么就成了贪污犯了呢?”当检察官以涉嫌贪污受贿罪宣布对马红妹立案调查时,这位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竟歇斯底里地大声嚎啕。当检察官问她为什么把买水果、面包、鸡蛋、油、米、时装甚至卫生巾和外孙女的玩具的钱都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公款报销时,她不认为自己贪污受贿几十万元的行为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日趋严重。一方面是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反腐政策不断出台,一桩桩腐败案件不断告破,一批批贪官不断落马。然而,另一方面,各种腐败  相似文献   

8.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贪官被剥去伪装而落入法网。透视案件的查处过程,人们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被查处的贪官中,有一部分是因意外事件而落马的——有被小偷“偷”出来的,有被绑架“绑”出来的,有拔出萝卜带出泥“带”出来的,有误打误撞、自投罗网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据说朱元璋是一位反腐败最坚决的皇帝。他不仅发明了“剥皮揎草”的酷刑来惩治贪官.还推出“四菜一汤”模式来教化官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一批隐藏较深的腐败分子被挖了出来.那些在案发前头顶"十佳公仆"甚至"廉政标兵"桂冠,人称"挎包局长"或"布鞋书记"的清官好官们,背地里却是贪如饕餮.撕破这些贪官的嘴脸,我们可以洞悉出他们平时装出的种种假象.  相似文献   

11.
水风 《廉政瞭望》2014,(23):1-1
从事反腐败新闻报道近20年,贪官是接触最多的报道对象之一,今时今日尤甚。一天突然发现,对这个群体的媒体叙述,随着这些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发生了一些改变。简而言之,就是从贪官不是人.到人是怎么变成贪官的。  相似文献   

12.
山公 《共产党人》2004,(10):40-41
查处贪官手不软,反腐败进入强势时期 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出现的贪官刘青山,张子善.到2003年被执行死刑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日渐激烈。2003年.省部级官员违纪违法个案上升到两位数。由此表明,中国反腐败斗争依然形势严峻.任重道远。高级党政官员因腐败不断被查处,群众在受到反腐败成果鼓舞的同时,又痛心疾首。政府官员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许有账可算.但腐败分子造成的政治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3.
原声回放     
《廉政瞭望》2009,(2):7-7
贪官死缓+保外就医=反腐烂尾。——某媒体指出,反腐败应有头有尾,把贪官送进监狱是第一步,让他们真正服刑是第二步  相似文献   

14.
张雨生 《唯实》2005,(3):63-64
标题所示,涉及到对反腐败形势的估计。我并非否定反腐败的成就,说贪官都顺利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反腐败的成就再大,总会有漏网的。漏是避免不了的。今年抓出来的,许多是去年以前漏掉的。明年抓出来的,许多又是今年以前漏掉的。这里分析的仅是漏掉的那部分贪官的状况。漏掉的贪官现状如何?一言蔽之:一些人经过多年疯狂敛财,已经基本完成原始积累。其资本有  相似文献   

15.
大可 《党课》2011,(1):77-79
这几年,反腐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挖出一批隐藏很深的贪官,在他们纷纷落马的背后,人们不禁会问,这些隐藏十分巧妙的腐败分子,在位时欺上瞒下、翻云覆雨、一手遮天,到底是如何被发现的?有权威官方调查显示,在120人的样本中,有据可查的案发方式有91例。在这部分人当中,比例最高的案发方式为“由他案引出”(案中案),占到60.44%;被举报的占25.27%;存在失踪、出逃等行为异常的占4.4%;另有9.89%的其他案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捞名”     
北某县原县委书记刘欣年经常在大庭厂众之中鼓吹“三个一点点”:“你送我一点点,我收一点点,我再往上送一点点”,活脱脱一副贪官嘴脸。但现在像他这样不注意名声的“傻冒”贪官已不多见,大多数贪官在捞财之外更注重捞名了。比如,他们鼓吹的不是搞腐败的理论而是反腐败的“经验”。江苏某市原市委书记刑党婴在一次市委民主  相似文献   

17.
“职务发明”本来是专利领域的专用词,但把它用到反腐败领域.放在贪官身上,却是别有一番意味。“浙江第一贪”温州市鹿城区公安分局原局长王天义在索贿方面颇自己的“心得”:属下有一民警工作有误,他表示要“严肃查处”。该民警找到跟王特别亲近的姚某,让姚某“领”去一幅标价2万多元的收藏画,“卖”给民警,再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国反腐败 ,表面上看出台了不少新举措 ,但实质上主要是一招 :抓几个腐化堕落分子 ,判以重刑警示。历史与现实证明 ,仅靠这一招是无法根除腐败的。历史上 ,明朝治贪 ,剥皮示众 ,不谓不严 ,但越剥贪官越多 ;当今 ,连国家级的贪官已开杀戒 ,不谓反腐败力度不大 ,但越杀贪官越大。另一件发人深省的事 ,1985年发生福建省晋江假药案 ,时任中纪委书记陈云极为震怒 :“杀!”15年过去了 ,也确实杀了不少 ,但现在不仅假药 ,而且假烟、假酒、假盐、假化肥、假发票、假钞票、假文凭、假党员、假干部……都出现了。不但国内造假 ,还到国外造…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2,(24):2-2
这个冬天, 无数人感觉到,中国反腐败提速了。 贪官的出事频率越来越高.露馅的腐败问题越来越多,出事官员职位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