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毗邻云南,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1984年被确定为省定贫困县,现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四川省农业产业化试点县。 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县委、县政府班子把林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确立了“以纸兴林,以林促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带领全县25万人民苦干实干,提前三年越温脱贫,实现了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生态改善的目标,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县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迈向新世纪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西部地区,特别是属于贫困山区县的沐川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沐川县建成中国西部的生态经济县。 一、加快沐川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沐川县幅员面积1405平方公里,现辖7镇16乡,人口25.54万人,198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沐川县作为山区后发展地区,通过探索错位发展新思路,从培育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等方面入手,闯出了一条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对中国跨世纪经济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为地处西部的四川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21世纪前十年,四川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要实现这个目标,经济结构调整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最近四川省制定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四川”的发展战略。贫困山区沐川县迅速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林,大搞造林栽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行动早,步子快,成效大,走在了全省退耕还林的前列,赢得了国家林业部有关专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本文作者结合长期的工作实践,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不仅对贫困山区县,而且对于盆周山区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如何实施退耕还林,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现实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不平衡论、经济优先发展论、共同富裕论、资源转换论和可持续发展论是西部开发的理论依据。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东部对西部支持力度的加大,西部自身条件的发展及生态和国际环境等条件变化使西部大开发具备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沐川县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经济并重,以培育生态文化为根本,以加强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生态创建为抓手,提出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和“一站、一心、两片、三地、四县”的“11234”发展思路,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新路。  相似文献   

8.
(一)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思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新的体制背景、市场态势和对外开放环境,要求西部大开发必须有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西部地处上风、上水,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而大部分地域环境生态基础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始终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总体规划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都既要核算其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其引发的环境生态效应,以全面可信的科学评估作为…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近三十年的时间完成西部大开发,以缩短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实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国家投入和西部自身的积累及东部的支援,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逐步改善西部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结合矿产、水电、油气等资源的开发来带动西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起生态屏障,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如何抓住、抓紧、抓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各县必须认真研究和深思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西部大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发展村级经济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大命题。制约沐川县山区村级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民问题严重、村集体组织功能丧失。要组织农民兴村致富,就要旗帜鲜明地发展集体经济,多渠道改善基础设施,多形式组织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