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艳红 《前沿》2014,(23):154-155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对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不过当前的大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困境,诸如学习目标不够清晰,缺乏学习上的动力,以及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该更多联系青年学生的职业发展,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王顺茗 《人民论坛》2010,(10):140-141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个体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府、社会、高校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志愿服务良性发展,为大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素质是每名公安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较高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公安大学生的成长,而社会实践是提升公安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渠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人才培养是公安高等教育的使命。公安院校要以公安实战单位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为目标,构建符合公安实战要求的社会实践体系,这是提高当前公安大学生职业素质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魏文风  闫京华 《人民论坛》2013,(10):166-169
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又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当前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产生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更有女大学生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文章探讨了导致女大学生出现职业选择困扰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提升女大学生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主观职业障碍的定义及类别,详细探讨了影响主观职业障碍的两个重要因子,即应对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最后本文提出,为了应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大学生应加强对自我的探索与认知,培养批判意识,进一步了解职业环境及相关职业领域知识,并且社会-学校-家庭应为大学生提供关系性和工具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职业素养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必备的素质,不仅包括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规划、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素质。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还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支持,更离不开大学生的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7.
邹勇 《前沿》2012,(17):139-140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她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发展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形势变化.结合女大学生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和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才能指导女大学生不断自我教育,重塑与完善其职业价值观,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价值观,以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而且是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虽然职业选择与发展是一个人人生的永恒主题,但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已经不再是某个大学生个人的事情,而逐渐成为摆在高校与社会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就面临职业选择的女大学生来说,能否战胜社会排斥和自身弱点,是直接影响到其择业成败的关键。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着手,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的冲突心理及其原因,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一奇 《就业与保障》2023,(12):106-108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关键问题。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大学生在学术、技能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综合素质培养活动,能提升专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提高职业竞争力。该研究为高校提供了指导学生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对推动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莉 《青年探索》2004,40(1):42-45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女大学生的内在原因方面,主要是其自身在生理、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高校教育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完善就业人格特征四方面着手,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带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变化状况,对于高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职业选择标准和择业行为取向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  相似文献   

12.
由现代大学生主体的身心结构规定,教育就是不断实现对大学生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发展与重构的过程。所有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问题,主要来自学校对教育的不恰当诉求,来自家长和学生对学生自我的不恰当允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实现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等理论的正确解读;在现实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实现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目标的体验积累和经验表达,以形成最基本具体的职业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现实化,生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择业观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择业观的结构◎大学生择业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作用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把握:从主体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不仅指毕业班的学生,还包括所有非毕业班的大学生。从形成过程来看,大学生择业观的形…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异军突起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新途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直接招募员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新的平台。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灵活的组织形式、较强的应变能力,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生就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让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是各高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静 《就业与保障》2023,(8):133-135
在高校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与就业率。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意义,以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意义,同时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探讨了在就业优先战略视域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周元明 《长白学刊》2007,(4):156-157
近年来,大学生基层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已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高校大学生基层意识薄弱的实际,要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基层意识教育的力度,提升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王璐  唐名丽 《传承》2011,(12):68-6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日趋激烈。引导大学生朝职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信息技术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武器促进职业发展,构建有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模式成为当今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课题“入世对首都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及马列课教学对策”的定量问卷调查,本文着重分析了入世以来首都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人生追求及社会生活状况、职业理想与成才观等的具体表现及发展趋势,提出需要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掌握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念教育及引导的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基本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由学校走向社会的系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素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择业观念、就业储备、就业政策等。从就业的实现到未来的职业发展,需大学生本人、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四方做出不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