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3,(5):20-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逐渐流行起来。“中国威胁论”一般是指中国的发展对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的观点、理论和思潮。宣扬、赞同与附和“中国威胁论”的人可谓形形色色,内容不断翻新,先后出现了“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生态威胁论”“中国意识形态威胁论”“中国文明威胁论”等,其论据概括起来不外乎四个:  相似文献   

2.
阚功俭 《求实》2004,(6):70-71
由来已久的“中国威胁论”极容易混淆视听 ,而聆听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客观评价 ,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真相 ,辨明是非。中国的发展给邻国和他国、乃至世界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际舆论中 ,“中国威胁论”已越来越失去市场 ,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中国威胁论”也不断风起云涌。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威胁论”又泛滥了5次,究其根源主要是冷战思维、制度文明的差异和现实利益的考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又有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永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正在缓缓上升为一个超级大国。理由是中国已两次成功地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中国在中东、非洲、拉美,甚至在美国的家门口——加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的某些学者和部分政界人士大谈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提出要“遏制”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些西方人士还会不停地重复他们的“理论”。我们不妨弄清他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而一个稳定的中国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最早直接了当地提出“中国威胁论”的恐怕要算是1992年4月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紧接着,西方国家广为传播。1992年5月11日,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刊物《政策研究》发表了题为《正在觉醒的龙——在亚洲真正的危险来自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发展起来后的中国将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欢迎中国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国家和国际舆论对此心存误解、疑虑和戒心,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部阻力在同步上升,与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西方舆论中有一种“怪论”,即“中国威胁论”。前几年,“中国无望论”曾盛行一时,还是那些报刊,把中国讲得一塌糊涂,似乎毫无希望。可是,几乎就在转眼间,中国怎么强大得让人可怕了呢?看来,有必要对这种“怪论”作一番认真分析。一、何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简而言之,就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导致军事实力增强,从而对亚洲以及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1990年8月,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在《诸君》月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从国力的角度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敌人。这大概是“中国威胁论”的始作俑者,但当时并未引起注意。1992年6月,美国和日  相似文献   

8.
柳沿 《党建文汇》2002,(3):39-39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大谈“中国威胁论”,以“害怕”的口吻宣称中国经济将取代日本,这未免使一些国人沾沾自喜。说到底,日本经济真的不行了吗?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呢?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8):4-6,8-10,14-15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等观点的提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再次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国际上出现了“中国粮食威胁论”.此论认为,中国未来将因出现严重的粮食紧缺而成为世界的一大威胁.面对这种论调带来的严峻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通过学习研讨,并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以摸清农情粮情,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着力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一手抓国际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工作,一手抓粮食生产,制定增粮增收的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努力,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能力,击破了“中国粮食威胁论”的谣言,树立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1996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反驳“中国粮食威胁论”所作的一系列努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探索粮食问题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中的举措和方法,对于我们应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国家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新兴力量象征的“金砖四国”之一,中印对比成为国际政治领域和学术界争论的热门话题。现在,国际流行语已经将China与India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Chindia,它不仅真实地反映出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同时,表明中国与印度的崛起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际上,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印度威胁论”同样存在。美国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印度发展超级导弹就是针对美国的。美国知名军事评论员哈罗德·休切逊预测,20年之后,印度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同样,在经济领域的“印度威胁论”也十分明显。例如,印…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抛出了一个“中国威胁论”,居然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到了足以威胁整个世界安全的地步,不“抑制”、不“防范”不行了,国内也有人大叫:“中国可以‘不’!”似乎21世纪的世界主宰非中国莫属,其洋洋之意溢于眉眼。可时势变得太快,才几年时间,西方一个叫什么西格尔的经济学家又写了一本名为《中国无关紧要》的书,一些毫无主见的西方政客应声抛出了一种“中国无用论”,俨然把拥有近13亿人口的泱泱中国看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国内一些人也叫这股风吹得垂头丧气,其萎萎之态昭然于面。“中国威胁论”是荒谬的,因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想到要去威胁什么人;“中国无用论”是错误的,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由人任意宰割、听人随意摆布的中国了,已经成为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角色、在国际  相似文献   

13.
9年前,一部《中国可以说“不”》的书红遍大江南北,但一度风起后,由于缺乏实质支撑,其观点和思想渐告萧条。然而,随着中国政府2005年上半年在中日历史问题、中美欧纺织品争端、日本“入常”等方面接连说“不”,“中国可以说‘不’”的议题再次进入国人视野,国外一些一贯宣扬“中国威胁论”者更是一片惊呼:中国已告别“韬光养晦”,强硬起来!那么,逐步发展、强大起来的中国,是否已不再“韬光养晦”?  相似文献   

14.
《大特区党风》2002,(9):32-3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接影响西方大国的对华政策的重新制定;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次则是“中国统计水分论”。  相似文献   

15.
马斌 《学习月刊》2010,(19):33-3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增长、国际影响力提升.各式各样的“中国论”层出不穷。首先,“中国威胁论”再次甚嚣尘上;其次,“中国责任论”惹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理清各种“中国论”的蕴意,辨析各种“中国论”的实质.对观察和认识中国而言.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22):52-52
当全体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时,国际上却总有人炮制渲染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给中国梦扣上“新霸权主义”的帽子。  相似文献   

17.
知人易,知己难。在全球都把中国的崛起当作一个热门话题的时候,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通过适时而成功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于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将超日赶美的舆论四起。对此,国人有的沾沾自喜,而在西方,“中国威胁论”又喧嚣尘上。但客观地看,中国绝非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在世界产业链中,中国仍处于低端,只是世界的一个大“加工厂”。中国实现崛起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世界工厂”在经济史上是指19和20世纪先后成为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18.
驳“中国能源威胁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凯 《求是》2006,(21)
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者制造和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说什么中国是国际能源的“掠食者”,中国无限制的能源资源“胃口”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这是违背客观事实的,站不住脚的。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是维护世界能源安全的积极因素。从事实看,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能源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面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坚持立足国内,开源与节约结合、节约优先的能源方针,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能源生产,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究竟有多富?”这并非一个可有可无的小问题。这个问题不仅牵涉到我们自己对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发展战略的重新评估,而且涉及到同世界各国的金融贸易关系。几年前,在中国重新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克林顿政府的贸易谈判代表肯特就坚决认为中国是发达国家,不能再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某些专家和美国的一些思想库(如兰德公司)不断地发表研究报告,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一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严重低估。这其实就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基础。最近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发表文章,说中国大量…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币升值论”的由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趋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中国经济却持续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国际上便出现了“世界工厂论”,其后是“中国威胁论”、“掏空论”,进而是“中国输出通缩论”等等,对中国大加攻击与诋毁。“人民币升值论”正是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借口提出的。而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主要集中在2002年底,声源则主要在日本。2002年12月初,日本财长盐川就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