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初“贞观之治”,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是政治最为清明的一个时期。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总结说:“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素质,古人早在《学记》中就明确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善歌者使人闻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不能孤陋寡闻;“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因材施教。用今天的话  相似文献   

3.
魏征论廉政     
道德之厚,莫尚于轩、唐;仁义之隆,莫彰于舜、禹。欲继轩、唐之风,将追舜、禹之迹,必镇之以道德,弘之以仁义,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为人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诮,将何益乎?齐桓好服紫...  相似文献   

4.
湍水石 《前线》2013,(4):83-83
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谁都会有错,但错不可怕,肯改便令人称道。而肯改者,一定容得下尖锐批评。毛泽东曾宽容农妇的诅咒,周恩来凡事爱作自我批评,陈毅“道歉亲上门”,陈云“喜欢听坏话”。他们无不是容得下尖锐批评的典范。然而,现今一些党员干部却不怎么喜欢这样的逆耳忠言。他们愿意听表扬话,听顺耳的话,不愿尖锐批评的话。一遇尖锐批评,便暴跳如雷,“老虎屁股摸不得”;他们平时一言堂惯了,陶醉于“上一呼而下百诺”,对尖锐批评,耿耿于怀,或给人脸色,或给人“穿小鞋”;他们嘴上说“欢迎批评”,表面上“虚心接受”,但不是百般辩解叫冤,就是竭力推卸责任,找理由搪塞,寻原因逃避,觅别人“垫背”,要不就敷衍了事,一转身撇在脑后。  相似文献   

5.
我是空军某研究所政治部主任。《镜中缘》曾记载一个典故,叫做“自诛阵”。说的是“此阵不布一兵一卒,而以‘财、色、酒’布之”。有的人缺乏自控力,自己管不住自己,见财则贪,见色则淫,见酒则醉,在尽情的欢乐之中自取灭亡。这个典故对于增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自律意识,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众所周知,财、色、酒都不是坏东西。但为什么能使人“自诛”呢?根本原因在于贪,在于贪得超过了度。有道是,“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贪得无厌,必然“自诛”。成克杰、胡长清及其追随者慕绥新、丛福奎、李嘉廷、王怀忠等莫不如此,最…  相似文献   

6.
修炼“成就人”的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千五百年前,先哲孔子就曾经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独有偶,《圣经》上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耶稣基督为门徒洗脚。耶稣说:“每天去传播福音的人不是我,是我的门徒,所以我要跪下来为他们洗脚。”可见,中外“圣人”都认为,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成就他人需要有宽广的心胸、助人为乐的精神和施恩不图报的气度。  相似文献   

7.
说“老实”     
一个时期以来,“老实”这个词似乎不那么吃香了,在一些人看来,“老实乃无用之别名”,因而常把“老实”和窝囊联系在一起。对这些议论,笔者实不敢苟同。我以为,把“老实”和“无用”、“窝囊”联系在一起,如果说不是浅薄的话,至少是一种误解。其实,就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当上了领导干部,特别是当上了相当一级的领导干部之后,权力在握众星捧月,整日颂扬的话、报喜的话不绝于耳,而批评的话、报忧的话则很难听到特别是一些“坏消息”不是被封锁,就是不愿听。其结果,不仅影响了领导人的正确决策,而且也影响到领导人的自身形象古人曾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为了避免片面性,强调领导人要善于听取和处理坏消息,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领导者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善于听取和处理坏消息呢?一、英明的领导人才善于听取和处理坏消息《辞海》中对“英明”的解释是卓越而明智。卓越的人是超凡脱俗的人;明智的人…  相似文献   

9.
世界新鲜而葱茏。但说来可悲,就在这新鲜而葱茏的世界里,在洋溢“天理”的同时,也繁衍着“人欲”,繁衍拜盒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心态, 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古人云:“专欲利己,其害大矣。”“人欲”务必约束,稍有放纵,就可能导致对物质的迷恋,就可能导致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从根本上排斥道德,使金钱的价值成为惟一。《阅微草堂笔记》载: 有两人为狐所媚,倒在深山奄奄待毙, 后被救起就骂狐狸狡诈,要猎人速去捕  相似文献   

10.
为官掌权应有一点畏惧感,这不是怯懦,不是束缚,而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人,是需要一点畏惧之心的。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否则,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会因职务的晋升“水涨船高”,而是从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生动实践中获得的。习近平副主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相似文献   

12.
索安武 《党课》2007,(9):20-27
关于人的七情六欲,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儒家所指“七情”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佛家所指“七情”则为“喜怒忧惧爱憎欲”。传统的中医也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称之为“七情”,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为“六欲”。  相似文献   

13.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体会人生之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干点事情,要生活,要学习,要工作;要做到学有所成、干有所效,总得下一番工夫,要有点精神,有个追求.古人不是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吗?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重要的是听,不是说。听,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善听,是一种能力,一种本事。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领导干部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话,有动听的,也有逆耳的;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有“亲”言,也有“疏”言,有上言,也有下言,等等。领导干部要在这些话语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正确的立场,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五心”。一、听逆耳之言,要虚心。逆耳之言,是指那些言辞尖锐,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但却中肯的话。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是决策者、组织者,被领导者是执行者,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  相似文献   

15.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8,(2):62-62
从前有一少年,很小就能诗善对。父亲为了让他早日成才,便带他去拜一老先生为师。 由于年少,父亲就把他背在背上去见老师。老先生见此情景便出一上联:“子把父当马”;意思是小孩不懂礼教,竞把父亲当马骑。谁知小孩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  相似文献   

18.
张雨生 《唯实》2008,(2):93-94
要打破一个思维习惯——凡是反对我们的人,就一定不是好人;凡是反对我们的事,就一定不是好事;凡是反对我们的话,就一定不是好话;凡是反对我们的意见,就一定不是好意见。  相似文献   

19.
面对诱惑     
赵亚兴 《奋斗》2005,(9):55-55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一个讲道德有操守的正人君子。“好善”,应“好”到什么程度?他不拿别的作比喻,而是说,应如喜好娇好的女色那样“好善”。这或许也有他自己的人生感悟。曾国藩的日记,就记着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看到朋友家眷的美貌,怦然心动,但立即“觉得殊为可耻,严加反省”。心动,而不行动,而知反省,而不越雷池半步,这似乎并不妨碍曾国藩的道德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从本体论上看,“产权”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呢?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权利体系中,是不是有一部分叫做“产权”的权利存在呢?笔者以为,如果认为“产权”就是所有权的话,那么,“产权”当然是一个客观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讨论“产权”改革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认为“产权”是不同于所有权的一种权利的话,那么,它就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权利.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