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歌 《当代广西》2012,(9):32-33
2002年,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在内的基本架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9,(21):19-22
服务贸易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月14日,第10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宿务召开。会上,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简称《服务贸易协议》)。目前,除束埔寨之外的所有国家均已完成《服务贸易协议》的国内法律审批程序。《服务贸易协议》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09,(21):17-18
2004年11月29日,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召开。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时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东盟10国的经济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南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全面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9,(21):23-23
投资促进与开放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方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7年1月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后,投资成为双方谈判重点。经多轮谈判,2009年,第八次中国一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简称《投资协议》)。  相似文献   

5.
早期收获(Early Harvest)是一个与WTO有关的概念,意即“提前降低关税”,指签订以降低关税为主要安排的贸易协定的两国或地区,在协定生效期之前,可先针对一些关键产业进行互免关税或优惠市场开放条件的协商,协商完成者先执行。与中国大陆有关的早期收获计划最早开始实施于2004年1月1日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降税计划,尽管当时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6.
徐强  王追林 《政策》2005,(12):32-33
200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 “东盟”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泰国、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联 盟。“中国-东盟自贸区”则指依据我国政府与东盟各 国所签署的一系列协议、协定、宣言、备忘录以及WTO 规则等国际法原则建立的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第 六次“10 1”领导人会议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俊 《统一论坛》2020,(3):9-13
<正>《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自2010年6月29日签署以来,迄今已走过10个年头,即将于今年9月到期。近段时期,关于协议未来是否续签、如何续签引发两岸民间持续讨论。一、两岸民间对协议是否续签的态度与看法(一)台湾民间1.普通民众根据台湾主流社交媒体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台湾普通民众对协议是否续签多数呈现负面态度,持无所谓和不赞成看法普遍较多。一是认为如果需要对大陆进行妥协,绝对不能签署;二是认为协议并没有使得  相似文献   

8.
《今日广西》2010,(3):7-7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涵盖18亿人口和140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签定,该协议的签订,加快了这个未来世界最大自贸区又一个新领域的开放步伐,并将在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产生更多的“贸易创造”。2007年,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新15年的开端,我们有必要回顾曾经走过的15年历程,所谓知历史方能更好谋划将来:为此,本刊特邀知名东南亚专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先生就中国与东盟十五年的经贸合作做一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八桂侨刊》2006,(2):F0004-F0004
中国-东盟经济园区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北郊30多公里,总面积180km2,人口3.5万人,其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2月的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和建立于1990年12月的南宁华侨投资区,是全国最大、也是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之一。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重要载体和国务院侨办重点联系单位,园区服务全国,服务东盟,面向世界,是一块充满希望和魅力的投资热土。园区区位、土地、人文、政策等方面优势明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贯通全国及东盟国家,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园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平坦,便于连片开发。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  相似文献   

11.
柯岚 《北京观察》2014,(4):54-54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北京与澳门之间互利合作关系更加密切,两地关系的升级拓展也更具必要性。两地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家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将两地合作双赢关系推向新的阶段,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为适应京澳两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研究建立北京-澳门政府间常态合作机制,两地必须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内地与澳门经贸合作的总体战略部署,坚持"密切交往、务实合作"原则,发挥京澳优势,深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9,(21):24-24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简称《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于2004年11月签署,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它是落实《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的重要步骤和措施,对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包含了18个条款和1个附件,对争端适用的范围、磋商程度、调停和调解、仲裁、仲裁的执行、补偿及中止减让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9,(21):25-25
早期收获计划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启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此项计划是根据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实施的。  相似文献   

14.
阳秀琼  刘宇 《当代广西》2011,(22):2-M0001
2011年10月21至26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精彩绽放。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周年,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会突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的成果,中国和东盟双方共享20年来合作拓展的丰硕果实和自贸区的繁荣商机。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3,(17):20-23
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双方友好合作快速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中国一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搭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这一将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紧密结合的平台,使双方友好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使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商机。在博览会的平台作用推动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周毅 《传承》2006,(9):21-25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两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广西的对外开放。当前,自贸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广西如何再进一步抓住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在服务国家的战略中加快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提出了后ECFA时代两岸开展经贸合作的工作重点,为推进协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3,(10):4-5
如果说中国和东盟互为经和纬,那么互信就是梭,经纬紧密交织才能织出未来壮丽的锦绣。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已进入快车道。中国和东盟要进一步深化两点政治共识,一是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9.
王雯 《今日广西》2010,(20):4-6
今年10月20~24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中国南宁举办。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今年如期建成的背景下,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具有特殊意义,备受关注。本届博览会紧扣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把自贸区一系列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传导给中国与东盟的企业,促进互利共赢,既体现自贸区建设的成果,又体现博览会为自贸区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今日广西》2010,(3):24-24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日前在菲律宾当地主流媒体及华文媒体上发表文章,高度评价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的重大意义,称自贸区将开创中菲经贸合作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