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政治、文化观念的变革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经历过前一个时期倡新观念的热浪之后,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观念变革已经出现过的种种现象作一些哲学上的思考,对促进观念变革的健康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试就这个题目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充分认识观念变革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观念的更新、变革是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它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量的规定,观念变革也不例外,也具有量的规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变革的范围上。我们知道,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等局限,有些观念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加以更新或者扬弃;但也有一些观念是伴随人类长时间的实践而产生的,具有历史延续性,并不随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的角度讲,观念变革都只能对现有观念的一部分进行变革,而不能搞虚无主义,对现有观念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另外,观念变革的量的规定还表现在变革的程度上。这是因为观念变革从来都不可能是一种自身独立的运动,而是应一定历史时期的需要所产生的,因而在变革程度上也必然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湖南正在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富民强省是湖南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湖南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面临的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任何缩手缩脚、固步自封都是不行的,唯有实行思想文化观念变革,我们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然而,目前湖南的思想文化观念还存在诸如小农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封闭保守观念依然明显、传统人治观念相当顽固、计划经济观念挥之不去、传统发展观念仍有市场等问题,因此,变革思想文化观念的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树立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特别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市场经济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改革创新观念和对外开放观念,实施"四化两型"战略,自力更生,全民创业,以积极、科学、理智的态度,努力转换视角、模式、机制和目的,从而推进富民强省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观念变革的实践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念变革的实践基点杨静光观念变革涉及合理性有效性的统一问题.合理性指观念变革在理论上的正确性,有效性指观念变革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只有将合理性和有效性较好地统一起来,才能为观念变革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正确前提.事实证明,合理性并非有效性的充分条件,二者的...  相似文献   

5.
要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首先要探讨“商品经济一般”所产生的观念,即商品经济观念群。一、作为存在的商品经济一般提出“商品经济一般”,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商品经济总是具体的。按其基础分,有小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即小商品经济,也有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可称为大商品经济;按其行为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观念,在我国长期来被视为"万恶之源"的"瘟神".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的一些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旧观念,却常常被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加以保护.可以讲,造成我国折腾几十年的观念根源,不是商品经济观念,而是封建的、自然经济的观念.因此有必要分清是非,为商品经济观念正名和开道. 商品经济观念取代自然经济观念是变革性进步商品经济观念作为自然经济观念的替代物,不仅有其内在的由此及彼的相通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使团面临一埸严肃考验。在改革中,团的传统领域——思想工作领域不能丢弃,主要任务仍然不变。应该变革的是我们的观念。团的思想工作要适应改革潮流,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系列:服务观念、效率观点、多样化观念、义利结合的观念。一、确立服务观念。服务观念的基本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要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观点。团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中国社会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其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微观经济制度的创新层面,更需要一种全方位的社会制度的变革和观念的革新.要大力提升整个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推动整个社会的管理体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要适应时代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探索创新的内在规律,建立一种学习型战略,增进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改革的大潮,冲击着千山万水,波及到千家万户。它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专业户发展,集市繁荣,乡办企业勃兴,而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发生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观念变化。搞了几千年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的农民一旦进入商品经济的、趋于现代的生产、生活之地,其固有观念所承受的冲击是可以想见的。具体情形怎样,我们以山西为基点进行了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变革的时代需要有变革的意识。那些不适应于客观实际的、陈旧过时、落后消极的观念,终归是要被一系列的新观念所淘汰、所代替。这是大势使然,不是哪一个人意志所能左右得了的,是不变不行,非变不可的。但是,观念的变革历来都是十分艰难的。自然观念的变革是如此,社会观念的变革尤然。本文把小农意识这个问题提出来,分析它与商品经济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一系列经济行为都是其经营观念的直接反映.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企业的经营主体观念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矛盾,彼此组合成一个系统.我认为,在这个观念系统中,有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观念变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历史上形成的陈腐教条和僵化模式造成的清规戒律不破除,反映时代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的新观念不创立,改革就没有希望,四化建设就没有希望。观念,作为长期思维活动的结果,在人们的头脑中已得到相对固定,人们用它来评断衡  相似文献   

13.
摒弃、淘汰与时代前进步伐相隔膜的旧观念,营造、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观念,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问题的复杂在于,怎样界定观念意识的新与旧、先进与落后? 考察商品经济与观念变化,人们一方面看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冲击和鞭笞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封建观念和小农意识,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混乱现象,一些正确的观念被误以为是荒谬而加以抨击,一些错误的观念被误以为是正确而加以推崇。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观念变化中的商品经济作用庸俗化、绝对化,以为商品经济条件下出现、流行的观念都是现代的、进步的,都是需要提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和生态政治的产生对政治理论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值得深刻思考的基本问题.经济思想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解释了自然考虑在其中所处于的边缘性地位的原因,以官僚制运作理念为例证的政治思维则同样受到工具理性和经济理性的控制而使自然关注受阻,政治所具有的不同于经济的特性使它可能完成生态转变,但必须是理论性变革.改变自然观念在经济思想和政治思维中的缺位状态,需要对政治理论传统进行生态变革,变革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即,政治活动的场所与政治新成员的引入、政治概念的开掘和丰富、政治思想的拓展和补遗.  相似文献   

15.
西部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相当规模和实力.九十年代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西部工业实现新的持续增长的关键时期.在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调整、大转折背景下,西部工业面临挑战,同时又具备新的增长和发展机遇.如何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扬长避短,抓住机遇,选择恰当对策,塑造新的增长和发展机制,持续、协调、高质量、高速度地推进西部工业化进程,直接关系到西部工业今后的长期发展.对策选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但是,我们认为首要的迫切的对策应当是变革工业增长观念,关键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观念的变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即社会主义与发展.把社会主义与发展结合起来,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报上曾多次披露了财政税收大检查中查实的法人偷税漏税的情况,其严重程度令人咋舌.但数字公布以后,震动却很小,远未引起社会舆论和各界人士的重视,不少人,包括一些企业家在内并不把偷税漏税当作什么可耻的违法的事,至少认为它比贪污盗窃国家财产要"光彩"些.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作用,对法人的纳税义务,对税制的严肃性等不甚了了.如此淡薄的税制观念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显得太不协调了.这固然是旧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但也与以往宣传、教育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认识变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发展理念的根本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看待我国的工业产品质量?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生产者,它生产的不再是产品,而是商品。所谓产品质量,已经不是原来的含义,而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为目的的商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质量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法律观念和当代法治观念由于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社会环境不同,在法律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和实现保障上存在冲突。全面增强法治观念不仅要发挥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和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影响,还需变革教育模式,革新人们的观念意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