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充分时间的成年人陪同的法律借鉴及法律依据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条规定:缔约国应承担确保儿童享有其幸福所必须的保护和照顾,考虑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或任何对其负有法律责任的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并为此采取一切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此外,在第14条,第18条以及第20条都作出了保护儿童权益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冯琳 《法制博览》2023,(33):31-33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了公平责任的一般条款,将原《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为“依照法律的规定”,但对公平责任的界定依然比较抽象。笔者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公平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司法适用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曾庆俐 《法制博览》2023,(21):115-117
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法律实务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痛点及难点。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对涉及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规则的原《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基于此,本文先简要介绍了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定义及特点,并对《民法典》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规则进行研究,同时探讨该责任规则的立法不足及完善策略,以此助推我国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规则的进一步完善,促使高空抛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4.
物业小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物业小区侵权纠纷中,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却呈显著上升趋势。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心呵护,也需要法律赋予特别的权利予以保护。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和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物业服务企业及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业小区范围内对儿童权利进行保护,需要对物业企业及建设单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施以更高的注意义务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全面保护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该部法律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的承担与分配、预防和减少侵权民事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以《侵权责任法》第49条为例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业小区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物业小区侵权纠纷中,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却呈显著上升趋势.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心呵护,也需要法律赋予特别的权利予以保护.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和最高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物业服务企业及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安全防范工作,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物业小区范围内对儿童权利进行保护,需要对物业企业及建设单位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施以更高的注意义务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全面保护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7.
网络侵权通知规则由权利人通知规则、网络服务提供人转通知义务和网络用户反通知规则三部分构成。我国网络侵权通知规则立法,经历了从司法解释到《民法典》的轨迹。《民法典》网络侵权通知规则对权利人通知规则从合格通知的要件、转通知义务、必要措施考量因素、错误通知侵权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并确立了网络用户反通知规则。网络侵权通知规则的性质为过错原则,可适用所有类型的网络侵权。对于网络服务提供人未尽到转通知义务不应一概认定构成侵权,需根据具体情节综合认定。  相似文献   

8.
吴剑铭 《法制博览》2013,(1):230-231
在特定的法律关系里面,安全保障义务是当事人负有的采取积极手段对另外一方当事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施加保护与照顾的一种义务。对此,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7条已经做出了规定,但该规定存有缺陷,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陈颖 《法制博览》2023,(27):136-138
《民法典》新增设物业服务企业为高空抛物案件责任主体,为统一裁判尺度,公平确定各主体责任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其侵权责任的规制仍是困扰司法系统的难题。针对《民法典》关于高空抛物案件中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的规定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提出解决疑点与争议、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侵权责任规制的建议与对策,对于维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平衡各责任主体法律冲突,实现司法治理的公平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丽萍 《法制博览》2023,(36):25-27
民事不作为侵权,是指具有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负有作为义务,但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作为义务,或不履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作为义务,给相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民事不作为侵权应以侵权责任人负有法定或约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并应满足《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个别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不作为侵权案件过程中,未严格适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主观扩大民事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范围,加大了无民事作为义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引发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文以一起损害生命健康权侵权纠纷为例,分析了民事不作为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及司法确认标准,以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民事不作为侵权的认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对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构建了保险赔偿金额之内和金额之外的双重结构,即在保险赔偿金额之内,保险公司直接向受害人承担绝对赔偿责任,没有任何可以抗辩的事由,即使是受害人故意引起的交通事故也不能免除。这就意味着没有规定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机动车责任人的侵权责任以及受害人向真正侵权责任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样的规定背离了强制责任保险的基本原理,有必要对厘清该责任性质。  相似文献   

12.
谢艳 《法制博览》2013,(3):77-80,58
当前,道德冷漠事件频发,由于不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旁观者无责任,无法对见危不救行为进行规制,仅依靠道德明显达不到公平正义的社会效果,突破特殊关系实施救助,将最低限度的道德扩展到法律层面势在必行。通过对侵权责任现行立法分析,提出通过扩张作为义务来源扩大不作为侵权责任之范围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我国《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解释完善的迫切性,以及相关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梁丽珍 《法制博览》2022,(10):134-136
短视频影视剪辑是近年来短视频产业快速发展形势下的新产物,其虽然满足了大量受众的需求,活跃了短视频市场,但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侵权问题,对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合规短视频原创作者的合法利益造成一定危害,也可能扰乱影视作品传播的市场环境,因而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目前对于短视频影视剪辑的侵权问题在认定、监管上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晋宏伟 《法制博览》2015,(7):109-110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作为网络服务提供主体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问题受到关注,我国《著作权法》未对网络侵权有明确规定,但授权行政机关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作为规范网络服务提供者运营行为的活动准则,该条例给予网络服务提供者较低的侵权行为注意义务。然这一规则在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对现行免责规定进行适当限制,以更好的平衡著作权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王渝扉 《法制博览》2023,(15):157-159
通过对相邻污染侵害纠纷相关案件分析发现,法院在法律适用中主要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和《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环境侵权的有关规则。而在噪声污染的视角下司法实践过程中常常两者出现竞合,导致同案不同判的情形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法律适用存在局限性,相关制度立法与解释也存在不足。本文认为应厘清相邻污染侵害纠纷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纠纷两者的关系,将相邻关系作为权利救济的方式,并在当事人寻求救济时引入公平责任原则,以期更好维护和平衡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自助旅游日益成为了许多市民在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但是关于自助旅游组织者的侵权责任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本文试图在对自助旅游作出界定的基础之上,分析自助旅游组织者是否具有安全保障义务以及归责原则,最后提出减少自助旅游事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政策法规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公民依法出庭作证是依法履行国家义务、参与社会活动的一项责任,应受到法律保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从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家形象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切实保护人权、有效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角度考虑,均有必要考虑完善我国的拐卖犯罪儿童被害人救助制度。应结合《联合国反人口贩运议定书》、《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的要求,并借鉴加拿大、美国等国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法治实际,从儿童被害人的保护与安置、外籍儿童被害人的居留与安全遣返等方面完善我国的被拐儿童救助和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我国和德国有关交通事故中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认定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有必要采纳未成年人责任能力肯定主义,我国未来《民法典》对未成年人在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责任应作出提高其责任能力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因果关系是民事侵权责任体系的构成要件之一,功能在于为侵权行为的归责提供事实上的因果链条。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基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确立了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以此来救济受害人。但是由于该条文规定的模糊性,导致在司法实践当中的适用出现混乱。因此,随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困扰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问题亦应得到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