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广雄 《求实》2015,(2):91-96
伴随着农村治理方式的改革,中国村域社会从"集权式"治理发展到了"选举式"治理,现在自然村屯中还出现了"参与式"治理,形成了如"社区理事会"、"农民议会"、"党群理事会"等有效治理方式。但是村域基层自治和社会治理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把握好一系列问题。村民自治发祥地广西宜州市在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中,推行的以"党领民办,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党群理事会"无疑是解决问题的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横向展开问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纵深发展问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内容的全方位展开问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党、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9,(7):59-6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接连曝出几起典型案件——湖北巴东“服务员刺死官员案”、贵州习水“官员嫖宿幼女案”、黑龙江通河“48户农民状告官员与恶势力霸占耕地案”和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撞人案”。这些起初本来是很小、很偶然、很个别性的事件,由于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很快扩散为某种群体性公共性事件。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优化治理绩效是政治体系的关键任务。良好的治理绩效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而治理绩效不佳的政治体系则有可能破坏民主制度的持续性。理解治理绩效的内涵和价值,可以从有效性与回应性两个维度加以阐释,二者的统一关系着高质量民主政治的实现,如何同时兼顾二者则需依靠政治认同的强化。在有效性维度上,政治认同有利于实现政治体系多方面的绩效目标;在回应性维度上,政治认同有助于政治体系实现民主的价值目标。此外,政治认同和治理绩效亦是良性循环的关系。较高的政治认同有益于治理绩效的优化,与此同时,得到优化的治理绩效又能进一步固化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治理是反思传统治理基础上的治理模式创新,将民主理论引入治理理念,实现增进政治合法性和深化扩展民主的双赢效果。基层社会治理的开展离不开基层公众的有效参与,只有将基层公众的参与热情转化为具体的参与行动,才能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张学娟  曹景文 《求实》2017,(1):40-50
政治生态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引入中国,并于近些年得到学者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学界主要从政治生态的概念辨析、政治生态的历史与海外经验、国内政治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以及政治生态的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揭示政治生态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与前瞻性方面存在着不足,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应理顺政治生态的主客体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政治生态的优化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乌苏市自1984年在全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为了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自治制度,探索和实践“四个民主”,农民的法制意识、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理念和能力都明显增强。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应进一步探索村民自治实现的途径.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四川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进步,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产生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系统地梳理和评析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与合理评价四川省基层民主政治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也将有助于推动四川省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颖鑫 《求实》2013,(8):60-63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逐渐从一个总体性的单一社会变为一个分散、异质的多元社会,导致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等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自革命时代传承至今的乡村典型政治与新时期的乡村主要治理形式——村民自治之间产生矛盾,表现在村民自治的崛起和乡村典型政治的衰落、乡村典型政治与村民自治的颉颃以及乡村典型政治与村民自治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全建业 《湘潮》2016,(1):24-26
政治生态是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虽然十八大以来,基层干部作风有所好转,腐败势头得到遏制,但离"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要纯洁政治生态,必须营造健康的用人、执纪、党内生活和法治环境,让党员干部有盼头,有劲头,有敬畏,有底线。  相似文献   

11.
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为实现乌鲁木齐基层社会有效治理,进一步延伸党在基层工作的触角,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为民服务的突出作用,成立网格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网格上,打通基层治理最后的"神经末梢"。做到"格上有组织,格内有党员、管理有职责、活动有载体"的基层社会有效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选举过程中存在如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参与渠道不畅、部分乡村宗族势力影响等问题,因此,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必须加强民主教育,强化民主意识,推进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礼俗到法治: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近代西方国家的冲击,维系传统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礼俗秩序不断枯萎,但其依旧是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重要秩序。"法治秩序"伴随着近代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不断渗入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但在撤社建乡后,法治秩序由于基层政权被削弱而呈现出一种近乎于"无秩序"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民众个人利益得到增长,群体利益不断分化,非正式力量不断地影响基层社会,使得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呈现出非正式与正式、传统与现代、礼俗与法治多元秩序交叉共存的局面。构建现代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并不是要割裂传统,而是着力于在传统礼俗秩序和现代法治秩序的交融中找到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基础平衡点,既要不断完善法治,又要给礼俗秩序预留发展空间,不断促进礼俗与法治的接轨。  相似文献   

14.
基层治理与社会建设创新事关国家治理的成效。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进行治理,既突破了传统"治理术"上的困境,又可以很及时地回复民众诉求,也可以第一时间公布事实与真相,从而消除集体性抗争。研究得出:当前的乡村治理,最终都会反映在乡村干部的腐败之上,原因在于乡村干部的权力太大而无监督。为此,本文的结论是:第一,加强基层政府在网络上的回应和基层网络建设;第二,于网络政治的角度,基层治理中要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治理以创新"治理术",从而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平台应用普及推广、社会治理预期关注、政务服务需求响应、基层治理多元参与、社会监督广泛互动的必然结果。基于宁夏银川“政务微博矩阵”、天津滨海新区“津治通”案例分析发现,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主要以“治理平台+制度规范”的形式展现,体现了平台建构层面的“技术支撑+制度约束”、应用范围层面的“线上自动+线下人工”、实践执行层面的“网络监督+网格落实”、行政方式层面的“追求共性+体现个性”和主体结构层面的“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运作逻辑。利用综合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尽管作用明显,但依然面临治理理念不明确、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急需建立智慧、透明、互动、参与的治理理念,形成数智化、民主化、多样化的治理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青白江区芦稿村在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践探索中,搭建了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构建了村民协商议事程序,创造了基层协商议事办法,并且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芦稿村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对于各地农村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应当更加重视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各类新兴群体的出现,基层治理涌现出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一种促进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文章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基层民主治理在迈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某些基层党政一把手的作风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严治党的要求之间仍然存有一定距离。我国基层党政一把手权力配置和考核体制机制上存在的"三多三少"及其所形成的特殊权力机制,在一定限度上扭曲了基层一把手的主政和治理行为。为了加强对基层一把手的管理监督,除了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手段之外,尤其需要优化基层一把手主政和治政的体制和机制,理顺关系,科学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合理考核基层一把手的政绩。  相似文献   

19.
从学理层面审视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的叙事逻辑,是当代中国政治学前沿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政治生态治理之所以能深入开展,与其有效的政策叙事分不开。基于"愿景—内容—行动"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政策愿景具有宏大与微观的形态、历时与共时的结构、理想与目标的功能;组织生态、廉政生态、用人生态、干事生态四个方面的政策内容,分别以"党建引领"为叙事主题、以"三不腐"为叙事主线、以"好干部标准"为叙事主旨、以"担当作为"为叙事主调;在政策行动方面,采用了"治标为主"到"标本兼治"的行为策略叙事、从"政治规范"到"心灵秩序"的行为逻辑叙事、从"单一主体"到"社会多元"的行为角色叙事。在未来,需要持续推动基层场域的"关系再造",继续强化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的技术赋能,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治生态的政策叙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中期阶段,部分县域政治中的政治生态恶化是这一阶段表现突出的地方政治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悖论并没有在改革前期得到化解,反而在改革中日渐显现出矛盾和冲突的一面.此外,分权化改革的潜在负面效应也由于缺乏地方民主制度的跟进发展而凸显.因此,应该遵循中国改革的内在逻辑,从基层民主发展着力,推动基层民主向地方民主发展,重构县域政治生态,推进现代国家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