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党的群众路线既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也包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前提,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是群众观点在实际中的运用。二者有机的统一则体现了一切领导者做好工作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即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态度是“一切依靠群众”,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得中,深刻理解并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气》1998,(8)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跨世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同人民...  相似文献   

3.
文摘     
俞正声: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确实,我们不能完全照搬革命战争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的本质仍是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基本原则。现在与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全面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按照这一要求加强修养、改进作风、提升素质、推进工作,从而为推动党的事业发展集聚起更加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首先,要坚持群众观点,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群众观点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工作路线,更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相似文献   

5.
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转变作风,树好形象,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元跃旗 《新视野》2001,1(3):46-47
一、群众路线是在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中产生形成的,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证 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观点,并将之贯彻到实践中,进而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观点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对人民群众的看法。主要内容有: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Z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建立在党的群众观点上的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相似文献   

7.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坚持群众观点,就是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那种把某个人视为救世主,以及任何形式的恩赐、包办代理,以至强迫命令等思想和行为,都是英雄史观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坚持群众观点,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系统地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了群众观点,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进而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建立在群众观点上的工作路线,其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9.
解疑释惑     
《军队党的生活》2013,(8):37-37
某部党员赵亮问:怎样理解群众路线的含义?答: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它的含义就是党章中所规定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里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讲党应该具有的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讲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11.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到心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就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要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结…  相似文献   

12.
将"接地气"引申为"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扎根基层,与老百姓广泛接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反映底层民众的愿望、诉求和利益。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要接上"地气",一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二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三是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福建理论学习》2014,(4):30-32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路线和工作方法。为适应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新形势,近年来,省国资委党委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总结了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股权多元化企业党组织牢记群众观点,坚守群众立场,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根本的工作路线。闽西是党的群众路线重要发源地之一,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型代表。要实现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要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系列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新思想新阐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每个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毛泽东同志一直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邓小平同志多次讲,“改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3,(18):9-9
群众路线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它的含义概括地讲,就是党章中所说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这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讲党应该具有的群众观点,这是关系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讲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领导工作中创造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宗言 《新长征》2014,(12):62-63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实在在地联系群众、春风化雨般地爱护群众、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形成了独特的群众工作风格,是党的政治工作的"巨匠"和"群众工作的典范"。实实在在地联系群众罗荣桓同志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看作是党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他经常说:"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身上的血液,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生命就要枯竭。"  相似文献   

20.
文明创建要始终坚持群众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以尊重群众首创、引导群众参与、确保群众受益、争取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原则,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群众性原则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始终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群众首创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突出特征和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方法。我们强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是承认人民群众在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